理论教育 建议书:中国东盟港口城市产能合作优化方案

建议书:中国东盟港口城市产能合作优化方案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推进中国—东盟港口城市产能合作应在机制、服务、制度、产业和环境等层面进行努力。从中国与东盟国家开展产能合作的服务体系来看,应进一步强化商务服务体系、金融服务体系和信息服务体系。(三)完善中国—东盟产能合作制度对接东盟国家国情各异,实现制度对接是有效推进中国—东盟国际产能合作的前提。

建议书:中国东盟港口城市产能合作优化方案

中国—东盟国际产能合作既包含体制机制宏观方面的问题,也存在服务体系微观方面的问题;既存在产业层面的内在问题,也存在合作环境的外在问题。推进中国—东盟港口城市产能合作应在机制、服务、制度、产业和环境等层面进行努力。

(一)理顺中国—东盟国际产能合作体制机制

理顺中国—东盟国际产能合作体制与现有体制机制的关系,既坚持立足于现有体制机制,又不能局限于现有合作体制机制。中国与东盟国家建立对话关系已经形成了“10+1”“10+3”乃至“10+6”“10+8”等多种高端合作机制,产能合作应立足于这些高端合作机制。考虑到产能合作将成为中国与东盟国家未来一段时间的合作重点,应形成专门的中国—东盟国际产能合作机制,确立中国—东盟国际产能合作的体制机制,重点确立产能合作对话机制、产能合作协调机制、产能合作纠纷处理机制、产能合作服务机制。

按照《中国—东盟产能合作联合声明》的有关精神,确定中国—东盟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应重点理顺哪些领域的体制机制,在比较优势领域开展产能合作。对于东盟国家来说,中国在高铁、房地产、钢铁等领域具有一定的优势,应充分结合比较优势产业领域的特点,形成符合各产业领域发展规律的合作体制机制。

(二)强化中国—东盟产能合作服务体系建设

东盟十国国情相对复杂,产能合作又涉及多个领域,服务体系是否健全是推进中国—东盟开展产能合作的重要基础所在。从中国与东盟国家开展产能合作的服务体系来看,应进一步强化商务服务体系、金融服务体系和信息服务体系。

简化商务手续,激励更多的中国企业走向东盟国家,同时引进东盟国家的优势产能。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简化商务手续并不是降低商务标准。

在“一带一路”大背景下强化金融服务体系。中国相继设立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产能合作应考虑设立中国—东盟国际产能合作基金,为推进产能合作打下坚实的金融基础。

强化信息服务体系。全球目前已进入大数据时代,我国的大数据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国应抓紧建立和完善中国—东盟产能合作数据库,充分发挥数据库统计、监测、投资分析等功能,不断推进中国同东盟国家产能合作的可持续发展

(三)完善中国—东盟产能合作制度对接(www.daowen.com)

东盟国家国情各异,实现制度对接是有效推进中国—东盟国际产能合作的前提。第一,完善法制层面的对接,加快区域协同法律机制的构建。东盟各国对国外投资的法律规定不一,如新加坡鼓励国外投资,而柬埔寨、印度尼西亚则对国外投资做了一些限制性规定。第二,完善规章层面的对接。东盟国家对部分具体的行业做了禁止性规定,如文莱明确规定不对外资开放林业,柬埔寨禁止在神经及麻醉产品、农药及相关产品、有毒化学品、森林开放等行业的投资,印度尼西亚明确规定受保护鱼类捕捞业、珊瑚相关建筑材料、相关化学产业、通信行业、相关文化产业等25个行业属于禁止投资行业。第三,完善技术标准层面的对接。东盟国家大都实行的是欧洲技术标准,尤其表现在电力交通等基础设施领域,这对我国高铁、电力等领域的产能合作极为不利,需要进一步完善技术标准层面的对接。我国应系统研究东盟国家产能合作的相关制度,重点梳理制度区别和对接难点,选择重点合作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在中国—东盟合作大框架下研究制度对接的对策,根据产能合作实践情况制定中国—东盟产能合作技术标准。

(四)实现中国—东盟产能合作产能互补

中国同东盟国家开展产能合作既不是纯粹的边际产业转移,也不是纯粹的过剩产能转移,更不是低层次的劣势产能输出,而是产能互补,这种产能合作对双方都是有利的。第一,中国优势产能与东盟国家的合作是产能合作的主要类型。第二,在中国属于一般产能或过剩产能,在东盟国家属于优势产能的合作,如钢铁、水泥等。第三,东盟国家优势产能与中国的合作,如新加坡的金融、泰国的橡胶等。第四,在东盟国家属于一般产能或过剩产能,但是在中国属于优势产能的合作,如水果业、棕榈油等。

为了实现中国—东盟产能互补、发挥产能合作的最大效益,一要坚持国别区分战略,根据各个行业把东盟国家分成几个合作等级;二要坚持优势产业优先发展战略,按照中国产业优势、产业调整思路及东盟国家对产业的鼓励程度,设立产业优先发展等级;三是坚持产业梯队战略,既要立足于现有产业,也要在合作中培育新兴产业

(五)优化中国—东盟产能合作国际环境

中国应积极营造良好的国内和国际环境氛围,在国际战略全局中谋求合作:对内应大力支持各类企业走向东盟国家,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为走出去的企业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和舆论环境;对外应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明确并大力宣传中国—东盟国际产能合作坚持的是产能互补,而不是边际产业转移或过剩产能转移。

中国应充分利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博览会等合作机制和合作平台,积极维护和协调与东盟国家的关系,积极创造良好的合作环境,倡议东盟国家积极参与到产能合作中来,积极发挥产能合作的主导作用。

中国应加强对投资东盟国家的企业的管理与服务,既要注重企业的经济效益,也要注重企业的社会效益,引导投资东盟国家的企业注重与当地政府、群众的互动,力争影响力的扩散范围与企业投资范围同步。

中国应坚持求同存异的交流原则,不断加强与东盟国家间的文化交流。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对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合作等其他领域的产能合作同样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应通过各种方式的文化交流不断为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创造良好的文化和社会环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