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同城市的专门化集聚战略
从份额系数来看,本书依据其1998—2016年的平均份额系数与份额系数的变化趋势,将226个样本城市分为高速发展型(高份额系数-份额系数提升)、赶超型(低份额系数-份额系数提升)、衰落型(高份额系数-份额系数下降)、停滞型(低份额系数-份额系数下降)4类,各类城市个数、详细名单与政策建议见表8.2。其中,高速发展型城市有50个,赶超型城市有66个,对于这两类城市,其现有的发展模式可以实现份额系数的提升,并进一步提升其经济产出。其中,对于高速发展型的城市,不需要进行政策变动,对于赶超型的城市,可以适当地辅以政府政策加快专门化程度。衰落型城市有50个,这类城市虽然本身份额系数较高,但从长期来看,专门化程度有逐步减低的态势,因此需要通过适度政策调整引导当期发展模式转变。停滞型城市有60个,这类城市不仅本身的份额系数较低,且份额系数还有进一步下降的趋势,因此对于该类城市,其本身集聚的产业可能是处于衰退期的产业,因此需要积极对现存的产业集聚模式进行转型。
表8.2 依据份额系数划分的产业集聚特征类别的城市个数、详细名单与政策建议
续表
注:类型1—4分别为:高速发展型(高份额系数-份额系数提升)、赶超型(低份额系数-份额系数提升)、衰落型(高份额系数-份额系数下降)、停滞型(低份额系数-份额系数下降)。
2.专门化集聚产业的选择
根据本书的理论模型,从城市经济发展的视角出发,城市应该加强产业集聚的专门化程度,但每个城市都需要从自身出发,依据一定的基准与规则来选取何种产业进行专门化。
对于现行的众多产业选择基准,在不同的社会背景和生产组织方式下,区域主导产业选择基准也不尽相同。20世纪80—90年代常见的产业选择基准主要有比较优势基准、扩散效应基准、资源禀赋基准、产业关联基准、需求弹性基准、生产率上升基准、增长后劲基准、短缺替代弹性基准、瓶颈效应基准、经济发展阶段基准;20世纪90年代后常见的产业选择基准主要有经济效益基准、市场占有率基准、社会生态环境基准;21世纪后,出现了DEA有效基准、钻石理论基准、SSM基准(从产业发展规模来选择产业)、就业功能基准、经济增加值基准、人力资本匹配基准、可持续发展基准等产业选择基准。其中,既有区位熵法、投入产出法、SSM、DEA、钻石理论基准法等单基准法,也有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层次分析、加权求总、模糊分析、灰色关联分析以及BP神经网络等多基准法,这些多基准法的评价体系和角度都是单维的,没有立体的观察问题,仅是将各个因素进行权重分析,虽然能评价出“较强的产业”,但不能对产业进行有效分类。
波士顿BCG矩阵、GE矩阵提供了二维的产业选择思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其从动态的产业增长速度和静态的产业份额两个维度将产业分为明星、金牛、问题、瘦狗四个类型。但也存在两点不足,一是其进行分析的角度还只是从产业发展的禀赋、基础及短时间的发展情况来分析,没有考虑到产业发展远景,容易走入比较优势陷阱;二是其也没有从城市网络的视角出发去考察其他城市的产业结构,目光较为封闭。(www.daowen.com)
基于对上述基准方法的借鉴,并综合考虑其他城市的产业结构与产业发展远景,本书提出综合考虑产业禀赋(Endowment)、产业远景(Prospective)与区域协同(Synergy)的EPS三维矩阵作为城市的产业选择方法。与其他产业基准相比,EBP三维矩阵包含了各种基准,因此能更为客观地进行产业分类与选择(表8.3)。其中,产业禀赋是指区域各种禀赋条件与当前产业的发展限制,包括气候与地理条件、生产与消费条件、交通等条件,以及当前产业的产值、区位熵、市场占有率等指标。
表8.3 EBP三维矩阵的各维包含基准
产业远景是指区域产业发展未来较长时间的远景或战略意义。产业远景可以从发展的角度看问题,避免区域的产业发展陷入比较优势陷阱,使区域能收缩或淘汰一些曾经适合区域发展,但未来发展意义不大的产业,而将发展重心放到有远景或战略意义的新兴产业,以及以现有优势产业为基础的补链型产业或上下游延伸产业上。
区域产业协同则是指从区域城市网络的角度出发,考虑其他网络内其他节点城市的现有产业结构,加强城市间产业的分工合作关系。
3.专门化集聚产业的引入
各城市在根据EBP三维矩阵来确定选取何种产业进行专门化后,需要采取一定的优惠政策来吸引这些产业进入城市,而对一些不符合要求的则需要采用限制政策。
政府政策主要有投资政策、财政政策、人力资本政策等。
投资与财政政策是通过政府投资计划与财政手段对城市内各产业间的实物资本进行分配与调整。政府投资计划除包括重大项目与工程落地、日常基础设施建设等实物型投资外,还有各种赛事会议的主办权,城市主题型节庆活动的筹办等。财政政策则是通过对目标产业实现优惠政策,如财政资助与补贴、税收减免、免息贷款等,促进各类企业组织与个体参与目标城市建设与生产活动。除这种财政补助外,现代企业越来越重视企业发展环境的重要性,从“三通一平”到“七通一平”再到“九通一平”,对于信息化劳动力市场、投融资与产品销售平台的打造与配套产业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从投资与财政政策的角度而言,对于需要引入的产业,可以加大政府对该产业与配套设施的投资力度,实行优惠的财政政策。
人力资本政策是通过一系列政策促进或限制某一个产业人力资本的积累相关的主要政策,有户籍管理、就业政策、社保制度等。其中,户籍制度主要是刺激农业与非农业间的劳动力流转,对非农产业内部的劳动力流转刺激程度较小。非农产业间的人力资本调整主要依靠就业政策、社保制度。政府可以实行提高目标产业劳动力的福利水平(工资、社保等)来吸引城市外部该产业劳动力流入或引导城市内部其他产业劳动力转移,对目标产业实行劳动力培训等政策实现目标产业人力资本投入量的增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