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评测细分区域细分产业绝对绩效的指标
xij是衡量特定区域i特定产业j的一个绩效指标,可以作为经济集聚评测的起点,以产业为研究主体的产业地理集中与以区域为研究主体的区域产业集聚都以其为基础(分子)构建的。
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绩效包含了“绩”(Performance)和“效”(Efficiency)。其中“绩”包括实绩、成绩、效果、效应等概念,反映的是目标(特定区域i特定产业j)在一定时期内呈现的结果。“效”包括效率、效益等概念,是反映目标在一定时期内考虑一定量的要素取得了多少结果,或取得一定量的结果耗费了多少要素投入。
衡量实绩的指标较常见的主要有组织个体指标、资本投入指标、劳动力投入指标、其他要素投入指标、产出指标与综合实绩指标,指标类别及示例如表5.1所示。
表5.1 实绩类指标类别及示例
相似性指数(County Similarity Index,CS指数)是一个综合实绩指标,其表达式为
式(5-1)中,g表示某种实绩指标类别(如劳动力、产值等);xijg表示在区域i、产业j第g类实绩指标的值。需要说明的是CS指数综合考虑了多种实绩指标,是一种综合实绩指标,其考察的是区域i产业j的综合实绩,一些研究将其作为衡量区域产业集聚的多样化指标,是说不通的。
根据考虑投入产出的数量,可以将衡量效率的指标分为单投入单产出、多投入单产出与多投入多产出。其中单投入单产出的指标,常以产业的产值作为产出,根据考虑投入要素种类的不同,主要有以投资为投入的资本收益率,以劳动力为投入的人均GRP、劳动生产率与比较劳动生产率,以土地作为投入的地均GRP等。多投入单产出与多投入多产出的效率指标,主要是运用非参数法、参数法、半参数法等方法计算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www.daowen.com)
xij作为某一区域某一产业的实绩指标,因为没有可供对比的坐标系,本身很难反映出区域产业集聚与产业地理集中现象。在早期研究中,会直接选用xij来反映产业集聚,一般是使用xij(某一产业的就业人口)表示专门化程度,而用xi·(城市人口或就业人口)表示多样化程度,并代入规模报酬转换因子中。如Henderson(2003)就曾经以某一区域的某一产业的生产单位(Plant)个数反映专门化,Cingano(2004)以产品种类数来衡量多样化。直接选用xij与xi·来表示专门化与多样化程度,一是会容易受到企业规模偏差的影响,二是与解释变量中的劳动力或人力资本产生多重共线性的问题。另外,有学者指出单纯以人口数量并不能直接反映集聚经济,Carlino(1978)认为,人口除具有生产要素的特性外,也是造成大城市膨胀病的主因,他认为当人口的负面因素超过其正面因素时,将人口直接作为转换因子是不合适的。
不过虽然xij不适宜直接用于衡量专门化与多样化经济,但其却是区域产业集聚、产业地理集中各种指标构建的出发点,其指标选用的不同会直接影响研究结论。Kim(1995),Ellison(1997)等学者在经济集聚的相关研究中使用了就业指标。白重恩等(2004)以中国为例,分别计算了基于产出指标与基于就业投入指标的HVj,发现两者相关系数虽然达到90%以上,但近年来有逐步下降的趋势,他将这种原因归结为不断增加的剩余劳动力。除此之外,由于中国大部分区域在就业数据的统计上存在缺失,因此大部分研究都运用产值数据。也有学者在对中国个别经济发达且数据较为齐全的区域进行研究时选用就业人口数据,如赵继敏(2008)对长三角的研究,认为就业人口数据较为稳定,受极端事件影响较小。此外,还有些学者用就业人口密度(Ottaviano,2006;章元,2008)和就业密度(Ciccone,1996;范剑勇,2006)来评测集聚经济。
2.评测细分区域细分产业相对绩效的指标
在衡量区域i产业j的绩效时,只给出xij的数值,而未给出区域i与产业j的参照系,是很难客观地考虑区域i产业j发展的真实水平的。而Chorley(1965)提出的区位熵(Location Quotient,LQ)在评测区域i产业j时,综合考虑了区域i其他产业的绩效与其他区域产业j的绩效。相较于xij与可以更为客观地反映细分区域细分产业绩效的真实性(Glaeser,1992)。
从图5.1可以看出,LQ可视为经济集聚评测的交点,可看做区域视角与产业视角的第二次“交汇”。从其构造也可以看出,LQ既可以从产业视角出发写为,也可以从区域视角出发写为。对其进一步以不同的标量加总,可以分别用来评测区域的产业集聚(按产业标量j加总)与产业的地理集中(按区域标量i加总)。
除了以区域i全部产业为基准的LQ指数外,研究中常见的还有仅以某一个其他产业为基准的CILQ(Cross Industry Location Quotient),其公式为
Round(1978)提出的FLQ,是在CILQ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入了反映区域i整体绩效的因子。Flegg(1997)进一步加入了区域整体绩效因子对区域整体绩效变化的反映灵敏度,通过对芬兰及欧洲地区的经验分析,认为反映灵敏度应该取0.3。路征和邓翔(2010)以(Industrial Regional Scale,IRS)代替区域整体绩效因子中的bi,提出对FLQ进行修正的IRSFLQ,并通过将IRSFLQ与不同标量的变差系数相结合,来分析区域产业集聚与产业地理集中。
3.评测全部区域经济活动的绩效
x为全部区域全部经济活动的绩效,如世界的总GRP、企业总数量、总人口等。在经济集聚的研究中,仅考虑x也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其既不含有区域标量,也不带有产业标量,但其却是构造产业地理集中与区域产业集聚各种指标的重要存在(分母)。x与xij分别介于综合视角的两端,其可视为经济集聚评测的终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