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深入探讨无关性经济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深入探讨无关性经济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Combes等学者仅在相关产业间存在溢出效应的观点,一些学者持有异议,他们认为,与相关产业间促成的明显知识溢出效应相比,无关产业间引起的知识溢出虽然不够迅速与明显,但也是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需要指明的是,Jacobs外部性关注不同产业间合作,但并没有因此忽略产业内的竞争。新生产业持续出现的重要作用在于可以避免区域产生锁定效应,避免风险的冲击,使区域经济发展在长期具有稳定性。

深入探讨无关性经济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对于Combes等学者仅在相关产业间存在溢出效应的观点,一些学者持有异议,他们认为,与相关产业间促成的明显知识溢出效应相比,无关产业间引起的知识溢出虽然不够迅速与明显,但也是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学者们认为,无关产业间可以避免初级模仿从而增加企业的分享意愿,并通过知识互补产生重大技术创新,还可以通过交互作用产生新组合、新产业,开辟新市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非常重要。

首先,无关产业间的知识融合可以避免低级的初级模仿,加强企业的分享意愿。如Baranes(2003)指出,不同产业知识更多的是互补性而不是专业化条件下的高替代性。由于可以避免与减轻简单的模仿,一个企业通过研发获得的知识向不同行业企业溢出时不会对本企业构成直接的竞争,并不会削弱自己的盈利能力(创新租金),反而能通过其他产业的效率提升获得一定的外部性。因此,无关企业间的合作更多,也更愿意分享知识,减少研发过程中的行为。需要指明的是,Jacobs外部性关注不同产业间合作,但并没有因此忽略产业内的竞争。恰恰相反,出于对分享意愿的关注,Jacobs外部性更为认同Porter外部性所认可的竞争倒逼机制对集聚体内创新的作用,而不是MAR外部性认可的垄断获取的创新租金(Romer,1986,1990)。Jacobs外部性理论认为,产业内部激烈的竞争会加强企业从其他产业采纳新技术的意愿,企业在选择其他产业中的合作对象时,也会选择效率更高的企业,高度竞争的市场环境会促使企业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Romer,1986,1990)。

其次,另有一些学者认为不同领域或产业之间通过知识互补会形成重大的技术创新与产品创新。Kroeber(1948)通过描绘生物和人工合成物品的家族谱系图的不同,指出两类物品演化的关键区别在于,生物家族谱系图中的不同分支的种类间一般不相互混合,而人造物品的家族谱系图中的不同分支却常常相互融合而产生新品种。Johansson(2004)以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Medici家族的事迹为名提出的“Medici Effect”(美第奇效应),指的是当思想立足于不同领域、不同学科、不同文化的交叉点上,各种观念、文化和概念的不同特质互相冲击、结合、联系,从而产生大量与众不同的新构想。Johansson举出了不同产业与学科交叉出现新产品的例子,如无人驾驶飞机是飞机制造与生物学和计算机算法对蚂蚁觅食行为研究的结合;建筑师通过对白蚁穴的观察,在昼夜温差相当大的非洲辛巴威首都哈巴雷建造了不需空调但内部温度保持在20℃~24℃的大楼。从“美第奇效应”的概念出发,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多产业、多学科、多领域的共融与交叉会产生重大的创新。Scherer(1982)指出创新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其过程会涉及多个产业,并通过经验分析说明一个产业约有70%的发明是运用于其他产业的。Moretti(2004)检验了一个地区某个特定产业的企业生产率受其他产业受过高等教育就业人口的百分比的影响,发现在控制本产业高等教育程度的就业人数后,其他产业受过高等教育就业人口上升1%,则本产业企业生产率会上升0.6%~0.7%,这从某种程度上,验证了产业之间的互补性。Dietzenbacher(2000)在指出专业化会促进工艺创新的同时,也指出多样性会促进产品创新。而且,相较于工艺创新,产品创新对人们生产与生活的效率提高帮助更大。

最后,一些学者认为无关产业间千丝万缕的关系会促使新产业的发展。Jacobs外部性所认可的产业关系是涉及所有产业的,也包括不相关的产业之间。依据Castells(1996),Pflieger(2010),Taylor(2010)等学者的观点,在人类活动网络中,所有的组织与企业都存在间接的关系。以Granovetter(1985),Porter(1990)为首的创新环境学派、创新系统学派和集群学派认为,企业之所以集聚是因为存在区域创新环境(社会网络),这种社会网络不仅包括同产业或相关产业的企业间的正式产业和经济网络,还包括企业与当地大学、研究机构、行会等中介服务机构及地方政府等公共服务机构之间的研发合作、社会关系企业家间的个人关系等各种非正式社会网络(李学鑫,2007)。上述中介服务与公共服务机构一般具有综合性,因为其可以通过共用办公、教学、实验等设施获得生产的集聚经济,而分属不同产业的企业则会通过与这些服务机构的联系存在一种间接的关系。学者们认为,无关产业间形成的这种间接关系可以为新生产业的企业提供试错机会,非常利于新生产业的孵化,是新产业的“Nursery Cities”(孵化器/保育所)。如Duranton(2001)指出,由于新生产业的企业在初期不熟悉生产的细节问题,必须通过对各种生产过程进行试验来探索最为适合的生产过程,而区域的产业多样性可以为新产业的试验提供条件基础。Fujita(1998)分析了日本9个电子产业的企业布局,发现企业研发机构一般集中在东京、京都波士顿,新产品的试错性工厂大部分布局于多样型大都市区,而大批量的生产工厂则分布在专门型的小城市与乡村。Duranton(2001)通过法国1993—1996年的工厂区位的重新转移发现,4年间83.7%的新工厂设立在高于全国平均多样性水平的地区,而4/5的成熟型工厂在重新选址时趋向于高于全国平均专门化水平的地区。Monseny(2012,2014)通过对西班牙2002—2004年新成立的企业的研究发现,在这些新的企业中多样化经济对知识敏感性的企业的作用较强,而专业化的生产部门更得力于专业化经济。(www.daowen.com)

新生产业持续出现的重要作用在于可以避免区域产生锁定效应,避免风险的冲击,使区域经济发展在长期具有稳定性。Arthur(1989)通过对技术演变路径的研究发现新技术会通过收益递增机制形成先占优势,并实现自我增强的良性循环,从而战胜其他原本可能更具优势的技术,形成一种“Lock in Effect”(锁定效应)。North(1990,1995)将Arthur的技术演变的锁定效应理论推广到区域发展的制度层面,指出区域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会因为报酬递增机制、成本下降、学习效应、协调效应、适应性预期、行为者的主观观念等原因,存在类似技术演变的产业发展的“Path Dependence”(路径依赖现象)。胡树光(2011)在研究中提出专业化虽然可以在短期内提高区域的生产与竞争能力,但是会因为集聚体由于经济和技术的高度集中而形成“僵化”,难以抵御市场巨变与其他外部冲击。而多样化则可以避免这种“僵化”,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胡树光等文中的“僵化”其实是对锁定效应与路径依赖现象的另一种描述。

此外,演化经济理论和投资组合理论的众多学者也认为无关产业间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Nelson(1982),Nelson(2002),Saviotti(1996)作为演化经济理论的代表学者,他们认为企业进行创新与进入新的产业领域是经济多样化的根源。Pasinetti(1981,1993),Rammel(2003)认为,对短期均衡而言,区域根据自身狭窄的条件选择适合的产业可以获得“奖赏”,专门化与相关性是其最优的策略。但从长期来看,专门化与相关性的最优策略具有暂时性,会随着经济发展与产业创新、演化转变为非适应性的策略,多样化与无关性则是区域系统保持生存的稳定性与长期增长的必要条件。同时,Pasinetti还指出每个特定产业都无法摆脱生命周期的影响,区域的专门化会导致其面临结构性失业的问题,从而造成经济发展的停滞(李学鑫,2007)。投资组合理论认为无关产业间由于在需求市场存在无关性,因此当外部出现对某个进入衰退期或者在区域竞争中处于劣势的产业受到冲击后,其他产业在避免被连带冲击的同时,其他处于成长阶段与发展形势较好的产业会进行弥补(Hoover,1971)。另外,在多样化对区域稳定起到的作用中,前文提到的多样性劳动力市场,特别是无关多样性市场提到的“减震器”也起到稳定区域经济的作用,这说明“对非专业性生产要素的分享”与“学习的多样化经济”二者的综合作用会使区域经济得以长期而稳定地增长,而新产业的“孵化器”则为这种“减震器”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活力。投资组合理论则从投资组合的角度出发,将区域经济与技术多样性作为一个使区域经济免受某个产业冲击的组合策略,以增加区域经济发展的稳定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