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如何衡量经济相关性?

如何衡量经济相关性?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孙晓华则认为,重要的知识溢出往往来自互补产业之间而非相同产业内部。孙晓华在肯定无关性经济对于区域经济稳定的积极作用的同时,也指出了相关多样化在宏观经济形势良好时所表现出的对区域经济的刺激作用。正是这种通过交易作用的相关性经济,可以使一个产业的发展带动其相关产业的发展。

如何衡量经济相关性?

相关性经济是指区域集聚的产业间具有较强的技术与投入-产出联系,相较于一般的集聚经济,其关联经济的强度会更为明显,这种观点在地域生产综合体(Porter,1990,1998)、产业集群理论理论(王缉慈,2001)、主导产业选择两基准等一系列经典理论中得以体现。这些理论在研究区域经济的发展时,都重点关注那些与其他产业具有较强联系的关键产业的发展。

此外,还有很多学者提出相关性经济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一般也是从促进知识溢出与降低交易成本两个角度展开。

首先,从知识溢出的角度,Williamson(1975)认为具有较强的技术与投入-产出联系的企业,由于进行交易与技术合作的频率更高,更容易形成由于市场重复博弈而形成长期稳定的关系纽带,使原本由于临近而形成的非正式网络逐渐演变为建立在契约与信任基础上的正式网络。Wagner(1998)、Siegel(1995)等学者指出,区域发展应该总是产业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的强化。Nooteboom(2000)从认知距离出发,指出认知距离太相近的知识溢出用处较小,而认知距离过远的知识溢出又难以理解。Combes(2000)指出,技术相近的产业之间会存在产业间的溢出效应,如最先出现在陶瓷工厂的流水线作业,被广泛运用于汽车制造业、计算机制造业等产业。他以丹麦的奶制品、酿制品和工业酶,美国的电子检测设备和病人监测器,韩国的录像机和录像带等为例,指出一个国家与区域出现的新的竞争力产业往往出现在与原本竞争力产业相关的领域。陆立军(2009)指出,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改进会在具有技术相似性的企业之间扩散并提高其生产效率。孙晓华(2012)则认为,重要的知识溢出往往来自互补产业之间而非相同产业内部。Boschma(2009)直接指出相关性经济更容易刺激集聚体内企业的交互学习与创新。(www.daowen.com)

其次,从降低交易成本的角度,范剑勇(2011)指出一个产业,特别是制造业会与其他产业存在前向联系与后向联系,这种描述非常类似于Rostow(1958)研究中的回溯、前瞻、旁侧效应,只不过Rostow(1958)的研究中更侧重于主导部门的作用。产业前向联系的加强会形成价格指数效应,这是因为产业临近其“配套产业”,减低了生产所需要的中间投入品的损耗与运输成本,并能获取上游企业的供给信息,进而降低产品的出厂价格指数。后向联系的加强则会形成本地市场效应,也称市场规模效应,即因为临近市场或下游企业,降低了产品的损耗与运输成本,能更为准确获取下游企业的需求信息从而调整产量。前向联系与后向联系的本质都是通过对一种物质(生产要素或产品)的损耗与运输成本的节约,以及对市场信息的准确获取,来降低交易成本。孙晓华(2012)在肯定无关性经济对于区域经济稳定的积极作用的同时,也指出了相关多样化在宏观经济形势良好时所表现出的对区域经济的刺激作用。正是这种通过交易作用的相关性经济,可以使一个产业的发展带动其相关产业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