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经济集聚的形成与作用机制解析

经济集聚的形成与作用机制解析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经济集聚的出现可以从区域自然禀赋的优劣差异、社会因素与集聚经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在图4.2中,圆圈代表经济行为个体,X为区域投入,Y为区域产出。在时期2,区域间自然禀赋优劣与社会因素会继续影响区域间的个体移动,另外若次级区域B存在集聚经济,如存在可共享的生产要素等,个体就会形成集聚。图4.2经济集聚的形成机理与作用机制

经济集聚的形成与作用机制解析

经济集聚的出现可以从区域自然禀赋的优劣差异、社会因素与集聚经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其中,区域自然禀赋的优劣差异、社会因素都是先天、事前(Prior)与外在的影响,而集聚经济对区域经济集聚则是一种自发与内在的影响,其产生于经济集聚过程之中,又反过来进一步影响区域经济集聚(图4.2)。

在图4.2中,圆圈代表经济行为个体,X为区域投入,Y为区域产出。在时期1,行为个体是均匀分布在次级区域A与次级区域B中的。此时,若区域间存在自然禀赋差异,即在Xa1=Xb1时,有Ya1<Yb1,即会促使经济行为个体从次级区域A向次级区域B移动。若区域间不存在自然禀赋差异,其他诸如政治军事文化等社会因素也可能会促使经济行为个体从次级区域A向次级区域B移动,即次级区域A出现偶然的极端气候(极端气候若是常态,则属于自然禀赋差异)、战争、流行疾病等负面社会因素,或次级区域B出现文化振兴、成为宗教圣地或首都等正面社会因素。经济行为个体进行区域间移动的条件是移动后的区域产出是增加的,即Ya1+Yb1<Ya2+Yb2,否则个体不会进行区域间移动。在时期2,区域间自然禀赋优劣与社会因素会继续影响区域间的个体移动,另外若次级区域B存在集聚经济,如存在可共享的生产要素等,个体就会形成集聚。若次级区域不存在集聚经济,则个体就不会形成集聚。(www.daowen.com)

图4.2 经济集聚的形成机理与作用机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