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产业集聚:区域专业化与多样化

产业集聚:区域专业化与多样化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区域产业集聚门类的多寡,产业集聚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区域产业的专门化集聚与区域产业的多样化集聚。杨小凯指出,分工带来了劳动个体的专门化与经济整体的多样化。从图3.3可以看出,在只存在产业分工而不存在经济集聚的情况下,并不会出现隐含集聚的区域产业专门化现象。其次,产业分工与经济集聚的结合,会出现区域产业专门化与区域产业多样化两种形式。

产业集聚:区域专业化与多样化

根据区域产业集聚门类的多寡,产业集聚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区域产业的专门化集聚与区域产业的多样化集聚。其中有学者提出,将区域产业专门化分为刚性专门化与柔性专门化(Flexible Specialization;Sabel,1984;Scott,1988),将区域产业多样化分为相关多样化(Related Variety)与无关多样化(Unrelated Variety;Frenken et al.,2007)。

1.专门化与多样化的区别与反身性关系

专门化(Specialization),也称专业化,在《牛津经济学词典》(Black,2000)中,其被定义为某一经济主体(特定区域)集中提供特定(单一)类型的产品和服务,其他需求则由其他经济主体(区域)提供。多样化(Diversification)则被定义为某一经济主体不局限于单一类型的产品与服务,而将经济活动扩展至多个不同类型的产品与服务。

首先,专门化与多样化涉及经济活动从个体、企业到区域的多个层面。在个体层面,专门化指劳动个体具有某种技能,或从事某种工作,即将生产活动集中于较少或单一的职能操作上(盛洪,1995),多样化很少用于描述个体,但在现实中,很少有仅具备一种技能的劳动个体。在企业层面上,专门化指企业的产品与服务集中在特定产业,与其相反,多样化指企业的产品与服务分散在多个产业。在区域层面,区域专门化和区域多样化也被称为地域专业化和地域多样化(程文,2011),区域专门化可理解为“区域产业的专门化”的简称,指一个区域减少从事的产业或生产的产品与服务种类,而将生产活动集中于某种特定的产业;区域多样化,可理解为“区域产业的多样化”的简称,指一个区域发展多种产业或生产多种产品与服务种类。本书的研究视角聚焦在区域尺度,可以看出,区域专业化与区域多样化区别的关键就在于区域集聚产业门类份额。如果是单一产业份额占比较大的区域即可视为区域专业化,而多种产业份额分布较为平均的区域则可视为区域多样化。

其次,分工在催生多个产业的同时,一方面使生产者与组织可以从事某一产业以提升自身的专业化水平,另一方面分工提升了生产者与组织的生产差别化程度,形成了联系更为广泛与多样化程度更高的社会生产与市场结构。杨小凯(2000)指出,分工带来了劳动个体的专门化与经济整体的多样化。Malizia(1993)则认为,多样化并不是没有专业化,而是反映了多种专业化的存在。从该视角出发,专门化与多样化可视为分工的两个方面,具有辩证意义的分身性。

最后,一个区域是专门化还是多样化的,其结论与产业分类标准与区域研究尺度有很大的关系,相关论述见3.1节与3.2节。

2.区域专门化基于但不等同于区域分工

由于经济集聚与产业分工的共生性,众多学者认为,在个体层面可以将“个体专业化”等同于“个体分工”,因此在区域层面,也可以将“区域的产业专门化(集聚)”等同于“区域分工”。两者的区别仅是两种不同的表述形式,“区域的产业专门化(集聚)”是对于个体区域而言,而“区域分工”则是对全部区域所组成的社会生产体系而言的(李学鑫,2007)。另外有些学者对专业化的定义也类似于分工的概念,如在《地理学名词(第二版)》中将生产专业化(Specialization of Production)定义为,为了提升生产绩效,而将社会生产分解为多个独立的专业化生产部分。

但本书认为,“分工”并不等同于“专门化”或“专业化”。正如3.4.1小节所述,产业分工与经济集聚的结合形成了产业集聚现象,而产业集聚可细分为区域产业专门化与区域产业多样化。首先,分工是形成专业化与多样化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从图3.3可以看出,在只存在产业分工而不存在经济集聚的情况下,并不会出现隐含集聚的区域产业专门化现象。其次,产业分工与经济集聚的结合,会出现区域产业专门化与区域产业多样化两种形式。因此将“分工”等同于“专门化”是不妥的。

3.专门化的双重性、多样化的动态性与多样性的静态性

在相关研究中,专门化通常具有动态与静态双重含义。当“专门化”指的是专门化的趋势或过程时,其强调的是产业集聚专业化动态过程,即区域生产活动不断集中于某个或少数特定产业的过程。当“专门化”指的是专门化的程度或状态时,其强调的是从属于产业集聚体特征的专业化静态表现,即区域生产活动集中于某个或少数特定产业的状态。

与专业化具有动态与静态双重含义不同,多样化仅是反映趋势的动态概念,指的是区域多样性状态随时间变化而不断提高的趋势。与其相对的静态概念是多样性(Diversity),是指区域在某个时间点的产业结构所具有的差异化和多样性特征(Siegel,1995)。而在某些研究中,多样性与多样化是混淆的。如Malizia(1993)对多样性的诠释既包含了动态的过程概念,也包含了静态的状态概念。在本研究中,为延续学界已有的使用习惯,专业化兼具动态与静态的含义,以多样性指静态的区域多样性特征,以多样化指动态的区域多样化趋势。

另一方面,区域多样性的概念也在演变,并对应着进行区域多样性的测算时的不同标准。最初,区域多样性关注的是产业种类数量,如Rodgers(1957)将区域产业的多样性定义为在一个区域中存在大量不同类型的产业。后来,区域多样性转换为关注产业投入与产出的绩效指标,如Parr(1965)以不同产业的经济活动程度,Attaran(1986)以不同产业的就业人数来衡量区域产业的多样性程度。显然,相较于产业的数量,以产业的各种绩效指标来反映区域多样性程度更符合现实情况。衡量区域专业化与多样化的各种方法与指标将在5.1节“产业集聚的描绘方法”中详细介绍。

4.柔性专门化是具有一定多样化特征的专门化(www.daowen.com)

Sabel(1984)、Scott(1988)将一个区域从事大批量的标准化产品的生产活动称为刚性专门化。以此为对照,他们提出了柔性专门化(Flexible Specialization)的概念,即在高技术条件与产业链分工的条件下,一个区域集聚了大量专业化具有密切竞争合作联系的,具有多品种、小批量、短周期、零库存和低成本生产特征,使用柔性劳动力的中小企业。

从上述柔性专门化的概念来看,除去高技术条件等外生条件外,柔性专门化得益于产业内产业链环节的分工,其实是一种具有一定“多样化经济”特征的专门化。在3.4.5小节中,认为专门化的形成机理专门化经济与多样化的形成机理多样化经济会各有所长,专门化经济主要源于规模经济,而多样化经济主要源于范围经济。另外,两者还都存在学习经济与关联经济。而柔性专门化则是可以兼得专门化经济与多样化经济的一种区域产业集聚现象。

其一,柔性专门化的集聚主体具有“竞争关系”“专业化的企业”的特征,这使其拥有专业化经济,包括共享专用生产要素所产生的专门化生产规模经济,Porter外部性的竞争倒逼机制,相同产业创新快速扩散的专门化学习经济。

其二,柔性专门化的集聚主体具有“合作关系”“中小规模企业”“柔性劳动力”与“生产具有多品种、小批量、短周期、零库存和低成本”的特征,这使其也具有一定程度的多样化经济。其中“密切竞争合作联系”在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交易与合作以获取更强的关联经济强度的同时,也使某个产业链环节的创新可以迅速扩散至其他环节,以获取更强的学习经济。而“中小规模企业”“柔性劳动力”与“生产具有多品种、小批量、短周期、零库存和低成本”等特征则突出了多样化经济的另一个好处,即通过产品多品种(一定程度的多样化)、劳动力技能强适应性(非专门化的劳动力市场)、中小企业的灵活性来抵御外部冲击,从而获取长期的区域经济发展。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柔性专门化是一种介于专门化与多样化之间的“多样化的专门化”或“专门化的多样化”。

5.依据产业间联系划分的相关多样化与无关多样化

本书将区域多样化定义为一个区域发展多种产业或生产多种产品与服务种类。Mizuno(2006)认为,该定义的最大缺陷在于没有考虑产业的异质性问题,将产业视为没有差异的同质对象。而在现实中,各个产业在生产要素、生长周期阶段、市场结构特征等各个方面都存在显著的差异。以图3.5为例,虽然运用传统的多样性衡量指标,区域A与区域B得出的各种多样性指数是相同的,但由于其集聚产业的差别,会使区域A与区域B具有不同的区域经济发展特征。

在这些差异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产业与其他产业间联系是否密切。如Siegel(1995)就曾指出,区域的产业多样化除与其集聚的各产业规模有关,还与这些产业间的相关联系有关。Wagner(1998)也指出传统的产业多样化没有考虑产业间的联系。不过,他们没有提出如何在衡量区域多样性的同时反映产业间的联系。Boschma(2003)从演化经济学的角度提出了相关多样化(Related Variety),为区域多样化与区域专业化的争论提出了新的研究思路。随后他与别的学者还分别以荷兰、意大利和西班牙的数据验证了相关多样化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Frenken,2007;Boschma,2009;Boschma,2012)。Boschma的研究从知识溢出与交易的角度出发,认为相关多样化具有学习经济与关联经济,因而会促进区域的经济发展,而无关多样化因为产业间知识距离过大与交易无关性,因而不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显然,他们没有考虑无关多样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重大知识创新、孵化新产业与抵御经济波动与冲击等作用。

图3.5 产业门类划分与产业联系的不一致性

需要指明的是,一些学者如Frenken(2007)、张德常(2010),在研究中,对相关多样化与无关多样化的定义并不是从直接的产业联系出发,而是从产业分类标准出发,将区域集聚产业门类(大类、类)内的多个细分产业称为相关多样化,将区域集聚分属不同产业大类(大类、类)的多个细分产业称为无关多样化。这种对相关多样性与无关多样化的分解方法与Attaran(1986)按照部门将多样性分为部门内多样性和部门间多样性的方法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以该种方法对原本是反映产业联系紧密性的相关多样化与无关多样化进行划分,建立在一个非常强的基础假设条件之上,即产业门类(大类、类)内的细分产业的产业联系大于产业门类(大类、类)间的细分产业的产业联系,显然,这并不符合现实中的情况。在现实中,农业、工业、服务业正是从产业链生产顺序进行划分的(Fisher,1935),农业为工业提供原材料,工业为农业提供生产设备,服务业为农业与工业生产服务,这些分属于不同产业门类的产业往往会属于同一产业链中的某个环节,它们之间的联系密切性可能远强于同一个门类下的其他产业。在图3.5中,区域A的产业虽然分散在不同的产业门类,却具有极强的联系,而区域B的产业虽然集中在制造业,却几乎没有联系。在这种情况下,以是否同属于一个产业门类来划分相关多样化与无关多样化,所得出的结论无疑是有偏差的。

6.区域专门化的绝对性与区域间专门化的相对性

区域专门化是从绝对的角度,表述一个区域自身的产业结构的专门化程度,而区域间专门化则是从相对的角度,表述一个区域的产业结构与其他地区相比,其专门化程度有多大(程文,2011)。Bruhart(2005)在研究中指出,产业地理集中可以分为相对集中(Relative Concentration)与地表形态集中(Topographic Concentration),这也是从相对与绝对的角度出发来进行区分的。

也有些学者将两者的概念混淆,如李学鑫(2007)认为,区域专门化考察的是一个区域在特定行业中所占的份额是否比其他区域更大一些的问题,以及杨芬与刘刚(2011)对地区专业化(区域专门化)的定义,其实都是以区域专业化诠释了区域间专门化。而范剑勇(2004)也没有区分区域专门化与区域间专门化,而将两者作为区域专门化的两层含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