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产业的层次与范围:理解各层次产业概念及范畴界定

产业的层次与范围:理解各层次产业概念及范畴界定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表3.1产业概念的层次差异与范围差异1.产业概念的层次差异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来讲,产业的概念具有层次性。中国的产业经济学作为连接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经济行为的微观经济学与研究经济整体运行规律的宏观经济学的桥梁,可以被称为是“中观”的经济学。黄运武界定的产业范畴更为狭隘,其认为在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时,各种手工业不能称为产业。

产业的层次与范围:理解各层次产业概念及范畴界定

产业(Industry)是社会分工的产物,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范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产业的内涵在不断地演变。从逻辑学的角度,产业是从生产角度出发,具有某种相似特征与属性的生产者或企业的“集合”。因为其概念具有集合性,随着集合内容的不同具有不同的含义(张德常,2010b)。学者们对产业定义的差异,体现在产业概念具有的层次差异与范围差异两个方面,不同层次的产业在概念上与“部门”“市场”“行业”具有相似性,而对于不同范围的产业,在指代的对象上有所不同。产业概念的层次差异与范围差异如表3.1所示。

表3.1 产业概念的层次差异与范围差异

1.产业概念的层次差异

宏观、中观、微观层面来讲,产业的概念具有层次性。

中国的产业经济学作为连接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经济行为的微观经济学与研究经济整体运行规律的宏观经济学的桥梁,可以被称为是“中观”的经济学。如邹广严(2000)就将产业定义为介于微观经济细胞(生产者与企业和家庭消费者)与宏观经济整体(国民经济)之间的若干集合。

而在产业经济学内部,由于研究视角的不同,对产业集合特征的定义有不同的侧重点。干春晖(2006)指出中国的产业经济学有两个理论渊源,一个是源于欧美的“Industrial Organization”(产业组织理论),另一个是受日本影响的产业发展理论(包括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产业布局等)。这两个领域对产业定义有一定差别。邹广严(2000)则从微观(产业组织)、中观(产业联系)、宏观(产业结构)三个层次给出了产业的不同定义。(www.daowen.com)

产业组织从产品的功能相似性出发,将产业定义为一定区域内生产(或提供)具有相似功能与替代性的产品与服务的生产者或企业的集合,即具有竞争关系的卖方企业的集合(干春晖,2006)。由于产业组织研究的是市场(特别是不完全竞争市场)的运行特征与规律,包括生产企业在市场中与上下游、合作与竞争厂商的各种关系,也可以将产业延伸为围绕某种产品与服务的生产与经营活动的各种市场关系的集合,可以将“产业”等价为“市场”。产业组织是产业经济学的微观层面,此时也可以将“产业”等价为“行业”(张德常,2010b),虽然其是从具有替代性的产品生产角度出发,但在市场中也包含了买方的需求量对卖方生产与供给量的影响。在欧洲主流产业经济学者眼中,“产业”“市场”“行业”等概念是等价的。

产业发展则从产品的生产相似性,将产业定义为一定区域内在原材料、工艺技术或用途具有相似性的产品与服务的生产者或企业的集合,即具有生产过程相似属性的企业(干春晖,2006)。产业发展是产业经济学的中宏观层面,此时可以将“产业”等同为“部门”(黄运武,1992),其研究的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企业各种物质(中间产品)与非物质(技术、信息等)联系(产业关联)、企业间的比例关系即变化规律(产业结构)、企业的空间分布规律(产业布局)及政府为实现其目标对产业关联、产业结构、产业布局进行的引导政策(产业政策)。

可以看出,虽然产业组织与产业发展对产业集合定义的角度有差别,产业组织是从结果(产品功能的替代性)出发,产业发展则是从过程(生产要素与技术的相似性)出发,但两者具有因果的辩证性联系。因此可以从产业组织与产业发展综合的角度,将产业定义为使用相似原材料与工艺技术、提供相似性功能产品与服务的生产者与企业的集合(干春晖,2006)。

2.产业概念的范围差异

产业概念除了具有层次差异外,还具有范围上的广义与狭义差异。

广义的产业泛指由社会分工形成的,由众多种类与层次构成的经济体系,包括国民经济活动中各行各业,大到部门,小至行业,一切从事生产物质产品和提供劳务服务活动的集合体(黄运武,1992;邹广严,2000)。

狭义的产业则特指生产物质产品的集合体(不含农作物等基础原料的生产与劳务服务活动),此时的产业特指工业。邹广严(2000)指出,这是因为工业在社会再生产中的特殊位置,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工业化过程的密切性。黄运武(1992)界定的产业范畴更为狭隘,其认为在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时,各种手工业不能称为产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