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基于风险的视角,力图从新的研究工具对现有住房保障体系中各项住房保障制度进行深入研究,主要创新体现如下:
第一,合理抽象制度运行工具来构建数理模型,从数量角度刻画制度风险的生成机制。具体体现为如下三个方面:
(1)租赁性保障住房补贴模式风险分析中,数理建模考虑了政策的价值评价标准及市场环境差异对租金补贴和实物配租的效率损失风险的影响。即从动态视角下个人福利和静态视角下住房社会福利为价值判断标准,对货币补贴的效率损失风险与实物配租的效率损失风险进行比较。
(2)经济适用住房的政府规制风险分析中,数理建模借鉴并将Laffont and Tirole的政府激励规制模型拓展为选择性目标支持的政府激励规制模型。模型分析了政府为实现最佳规制必须支付的三大成本,即信息租金成本、维护社会公平成本、企业效率损失成本。
(3)住房公积金制度风险分析中,住房公积金制度补贴模型是首次对住房公积金制度运行中的政策工具进行抽象和提炼,并基于当前住房公积金运行现状赋值制度参数,对制度补贴进行数值分析,考察制度补贴的收入分布及其对制度风险变动的影响。
第二,应用现代计量经济学方法,实证分析各项制度存在的目标性风险。具体体现为如下三个方面:
(1)应用非线性面板协整计量模型分析经济适用住房供给的挤出效应。研究显示,当人均居住面积接近于合意需求水平时,经济适用住房供给对市场的挤出效应越来越大,2009年挤出效应已达65.78%,即其存量效应仅为34%。
(2)应用面板误差修正计量模型分析经济适用住房供给的价格稳定效应。研究显示,经济适用住房供给在全国和中部地区的住房市场具有统计意义上的价格稳定效应,但对东、西部地区住房价格的稳定效应在统计上不显著,西部地区反而可能具有抬升效应。
(3)应用非线性时间序列计量模型分析住房公积金抵押贷款的挤出效应。研究显示,在人均居住面积逐渐接近人们的合意需求时,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净增余额对市场的挤出效应越来越大,2009年挤出效应已达85%,即仅新增余额的15%才具有改善居民居住水平的效应。(www.daowen.com)
第三,从定量的角度系统考察各项住房保障制度所面临的公平性风险。主要体现为如下两个方面:
(1)构建边界分位数函数,实证分析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保障标准是否符合“应保全保”的最优状态,亦或处于“保不应保”“应保未保”的风险状态。
(2)类似基尼系数度量收入分配中的不公平程度,构建制度补贴分布的不公平函数,实证分析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和住房公积金补贴的不公平性程度。
第四,引入哲学科学中制度风险的分析范式,即应用制度目标、制度工具和制度环境之间的协调性分析框架探讨住房保障所面临的风险及其规避路径。具体体现为如下两个方面:
(1)限价房政策风险与风险规避路径的分析。具体从限价房政策多重性目标的难协调,政策工具的不足与缺位引致的政策工具与政策目标难协调,政策边界识别困难与边界协调人为障碍设置等导致的制度目标与制度环境之间的难协调等,分析风险的生成与规避路径。
(2)住房公积金制度风险规避路径。主要从制度阶段性目标与根本性目标的非协调性,制度缴、存、贷等工具设计与制度运行目标之间的非协调性,制度金融功能与保障功能的关系所引致的制度目标与制度环境的非协调性等,探讨风险规避的主要路径。
第五,从宏观角度,基于中长期制度建设给出了风险规避的宏观路径。具体体现如下:
以住房保障制度微宏观风险分析为基础,我国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应基于体系的可持续性原则,构建以租为主,配补结合,相互交叉、分层保障的模式来重构和优化已有住房保障体系。即住房保障体系的中长期调整重构,应将政府租赁住房、社会租赁住房和政府产权部分优惠租赁住房等公共住房供给体系与住房补贴体系合理结合,按照救助性、援助性和互助性三个层次分层补贴不同层次收入的住房困难群体,以社会租赁住房覆盖中偏低、低收入群体,以政府产权部分优惠租赁住房覆盖中、中偏低、低收入群体来实现覆盖的无缝化,采取缴租、补贴收支两条线分离的管理模式,从而促进公平公正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住房保障体系的形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