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各项住房保障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风险,以及风险的规避路径对全文进行梳理,所得出的有益的新结论可总结如下:
第一,经济适用住房的制度风险分析。理论分析中,构建选择性目标支持的政府激励规制模型,探讨政府最佳规制所支付的信息租金成本、维护社会公平成本、开发商效率损失成本和政府规制的社会福利损失之间的基本关系。研究结论表明:经济适用住房定价为Ramsey定价模式的拓展,是可实现低于社会平均利润率(如3%)的定价模式,其前提是显化政府给予开发商的隐形补贴,不足部分可通过商品房开发进入规制或转移支付进行激励;而为防止寻租以及规制俘获等风险,政府必然需要支付高额的规制成本,包含信息租金成本,维护社会公平成本和开发商效率损失成本。
实证研究分为公平性风险和目标性风险评估。公平性风险评估中,边界识别分位数函数构建与经验数据应用显示,武汉市住房机会公平性问题由“保不应保”转向了“应保未保”,住房配给获取机会的同等收入人群之间的区域补贴的水平不公系数最高达9.54%(2006年),同一区域不同收入人群之间的垂直不公系数最高达12.26%(2007年)。目标性风险分析中,当人均居住面积接近于居民合意需求水平时,经济适用住房供给的挤出效应越来越大,2009年挤出效应已达65.78%,即其存量效应仅为34.22%。另一方面,经济适用住房供给在全国和中部地区具有统计上的价格稳定效应,但东、西部地区价格效应在统计上不显著,甚至西部地区存在抬升效应的可能。
第二,住房公积金的制度风险分析。理论分析中,住房公积金制度补贴函数的数值分析显示,缴存制度的运行给予职工每月最低补贴率仅为0.82%,而最高补贴率达6.77%;若考虑低贷工具,每月最高补贴率至少扩大到7.43%;若考虑高收入人群已将住房消费已完全理入货币工资,则每月最高补贴率高达19.43%;即最小最大补贴额分别为6.6元和1 943元,差距极大。从整体运行视角来看,“劫贫济富”的运行机制将随时间积累逐渐显现。从制度目标实现程度考察,制度补贴分布的极度不公成为房价高涨的间接推手,其与高房价成为制度最终目标实现的主要障碍,制度风险不断加剧。
实证研究分为公平性风险和目标性风险评估。公平性风险评估表明,武汉市住房公积金制度缴存环节补贴的不公平系数已高达23.09%(2009年),而低贷环节补贴的不公平系数也高达21.42%(2007年),2009年不公平系数约为9.41%。目标性风险评估表明,武汉市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净增余额供给,在人均居住面积逐渐接近居民的合意需求时,挤出效应越来越大,2009年同期挤出效应已达85%,即仅新增余额中的15%才具有改善居民居住水平的政策效应。
由于统计数据限制,实证研究重点集中于廉租住房的公平性风险评估。经验数据分析显示,武汉市廉租住房的提标扩面,使得住房配给获取机会的不公平度由2004年的695%下降到2009年的241%,即住房配给依然存在“应保未保”的问题。另一方面,廉租住房调研数据分析显示,目标群体不同补贴方式之间存在垂直性公平问题,即低保家庭所获实物配租补贴导致其境况改善好于低收入家庭所获货币补贴所产生的福利效应。(www.daowen.com)
第四,限价商品住房的政策风险分析。作为近年来地方政府的一种市场调控政策的创新,缺乏相应宏观运行数据,其政策风险分析集中于理论方面。理论分析中,重点应用制度目标、制度工具和制度环境之间协调性的分析框架来考察限价房政策存在的风险。研究显示:一方面,限价房政策的市场、民生等目标的多重性、决策依据认识的模糊性及决策过程的非公正性,使得政策民生目标后置,政策风险凸显。另一方面,限价房产品属性定位模糊及能力建设性政策工具缺位,成为政策工具与政策目标难以协调的主要障碍。再者,政策边界识别困难、边界协调的人为障碍设置等也是成为政策运行风险凸显的关键性因素。
第五,住房保障制度风险的规避路径。风险的微观生成机制内在规定了风险规避的主要路径,租赁性保障住房制度在于建立充足稳定的资金供给渠道、合理抉择住房补贴方式及合理设计进入退出机制。经济适用住房制度与限价商品住房政策,则在于产权性住房保障需转向租赁性保障模式,或政府产权部分优惠租赁的模式,并在购买人群资格前置确定的前提下促进监审机制的社会化等。而住房公积金制度需调整当前制度运行的阶段性目标,对强缴、低存及低贷等制度工具重新设计,并以管理与营运分离的方式来促进管理营运效率的提高。
而从宏观层面考察,则应基于住房保障体系的可持续性原则,构建以租为主,配补结合,相互交叉、分层保障的模式来重构和优化已有住房保障体系。即住房保障体系的中长期调整重构,应将政府租赁住房、社会租赁住房和政府产权部分优惠租赁住房等公共住房供给体系与住房补贴体系合理结合,按照救助性、援助性和互助性三个层次分层补贴不同层次收入的住房困难群体,以社会租赁住房覆盖中偏低、低收入群体,以政府产权部分优惠租赁住房覆盖中、中偏低、低收入群体来实现覆盖的无缝化,采取缴租、补贴收支两条线分离的管理模式,从而促进公平公正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住房保障体系的形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