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在归纳总结我国现有住房保障体系特征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其存在的各种问题和原因,并由此提出我国现有住房保障体系重构优化的主要路径和实施内容,具体可总结如下:
第一,现有住房保障体系的形成特征、结构特征以及价值特征决定了的现有体系模式的不可持续性。已有住房保障体系的特征分析显示,不可持续性体现为住房供应主体单一,缺乏激励措施,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约束等,住房保障面临各种实际操作问题;体现为住房保障体系整体结构的非完整性,如已有制度并未覆盖已有制度之间的内夹心层和外夹心层群体等,使得现有住房保障体系的合理性受到严重质疑;住房保障制度公平效率问题,如经济适用住房制度、限价住房政策、住房公积金制度均存在内生的制度补贴不公平性问题,及与制度环境不协调所产生的寻租腐败等外生不公平性问题;在住房存量逐渐满足居民的需求,住房保障产品的挤出效应明显增大,制度处于低效运行状态,制度合理性受到严重质疑。
显然,目前各种住房保障制度及其所构成的住房保障体系不可持续性问题,与其形成过程中的问题导向性、渐进协调性特征直接相关,也与政府对住房保障体系重要性及其运行方式的认识有着密切联系。(www.daowen.com)
第二,基于住房保障体系的可持续性原则,提出以租为主,配补结合,相互交叉、分层保障的模式来重构和优化已有住房保障体系。即住房保障体系的中长期调整重构,应将政府租赁住房、社会租赁住房和政府产权部分优惠租赁住房等公共住房供给体系与住房补贴体系合理结合,按照救助性、援助性和互助性三个层次分层补贴不同层次收入的住房困难群体,以社会租赁住房覆盖中偏低、低收入群体,以政府产权部分优惠租赁住房覆盖中、中偏低、低收入群体来实现覆盖的无缝化,采取缴租、补贴收支两条线分离的管理模式,从而促进公平公正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住房保障体系的形成。
因此,重构的住房保障体系,符合公平效率的原则,符合以租为主,租售并举、配补兼顾原则,以及多层次梯度保障与多主体多元供给原则;也在很大程度上,为有一定支付能力的群体,在政府补贴下,通过互助模式满足拥有一套住房的愿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