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如何优化租赁性保障住房资金供给渠道?

如何优化租赁性保障住房资金供给渠道?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依据目标群体特征、保障住房及其配套设施建设特征,我国租赁性保障住房资金供给渠道应形成以中央政府为主,地方政府为重要渠道,其他来源渠道为补充的基本格局。针对地方政府财政支付能力弱的现状,从中央政府角度而言,当前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促进地方政府与私人机构合作,加大租赁性保障住房的建设力度。

如何优化租赁性保障住房资金供给渠道?

本章基于租赁性保障住房制度的演化历程,深入分析了租赁性保障住房不同补贴模式及其运行所面临的风险及风险规避的主要路径,可做如下总结:

第一,租赁性保障住房不同的补贴模式面临着不同的运行风险。租金补贴模式在资金难以到位、房价增长过快、市场缺乏适合房源、房源区位置偏僻时,难以达到提高目标群体居住水平的目标。同时,租金补贴对目标群体所产生的收入与替代效应也可能产生劳动力供给减少的风险,出现补贴的贫困陷阱。对实物配租,同样在资金与土地难以到位时,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且在市场传导机制的作用下,租赁性保障住房建设所产生的挤出效应使其难以达到经济增长的目标。且集中建设,可能导致贫困的再生产等社会风险。

第二,租金补贴和实物配租的效率损失风险比较应考虑市场环境的差异。若以个人福利为价值判断标准,基期补贴份额等同的动态视角下,房价增长率gt∈(0,g*t)时,货币补贴的效率损失风险小于实物配租的效率损失风险。若实物配租与货币补贴给予目标群体相同的住房福利,以住房社会福利的损失作为住房补贴模式的评价标准,则当住房的价格需求弹性η∈(1,+∞)时,货币补贴的效率损失风险小于实物配租的效率损失风险。

第三,调整资金供给的主渠道,依据地区实际情况合理抉择补贴方式,合理设计进入退出机制是规避当前制度运行风险的主要方法。依据目标群体特征、保障住房及其配套设施建设特征,我国租赁性保障住房资金供给渠道应形成以中央政府为主,地方政府为重要渠道,其他来源渠道为补充的基本格局。当然,方向的调整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而补贴模式的选择可依据房价增幅、住房需求弹性进行合理抉择,也应依据住房存量及地方政府财政支付能力进行合理抉择。针对地方政府财政支付能力弱的现状,从中央政府角度而言,当前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促进地方政府与私人机构合作,加大租赁性保障住房的建设力度。而对存量住房充足,地方政府则应激励私人或私人机构加大存量房改造工作,增加适合低收入人群居住住房的供给。而进入退出机制中,应明确保障实施监督审核主体,建立个人诚信档案,充分使用惩戒与激励相结合的机制,这将有利于租赁性保障住房制度健康平稳运行。

【注释】
(www.daowen.com)

[1]公共租赁住房显然会成为未来住房保障的主要形式,由于相关制度2010年才有全国层面的政策文件出台,因此对公共租赁住房制度及其运行风险,与廉租房一起归并到租赁住房风险的研究中,并以廉租房研究为主。

[2]住房补贴的收入效应存在争论,收入的增加可能导致劳动力供给者增加对其他正常商品的购买,尤其培训等提高人力资本,在后期增加劳动力供给,摆脱政府的救济补贴。

[3]有定义知,效率损失概率由基期价格p T上升到p t的概率q t决定,在假定q t外生确定,故重点阐述效率损失大小的比较。

[4]可参见:2010年4月2日兰州市颁布的《兰州市城镇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共有产权配售管理实施意见》;2009年7月24日颁布的《吉林省廉租住房按份共有产权实施管理办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