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租金补贴模式的风险分析

租金补贴模式的风险分析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租赁性保障住房的租金补贴模式是指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向申请租赁性保障住房的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发放租赁住房补贴,增强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承租住房的能力,由其自行在住房市场上承租住房,提高其居住水平。居住水平提高的补贴资金可获得性风险分析。图3-3住房补贴的劳动力供给效应分析示意图实质上,除上述替代效应外,住房补贴也会产生收入效应而导致劳动力的供给减少。

租金补贴模式的风险分析

租赁性保障住房的租金补贴模式(或货币补贴)是指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向申请租赁性保障住房的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发放租赁住房补贴,增强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承租住房的能力,由其自行在住房市场上承租住房,提高其居住水平。然而,这一模式要达到预期效果却面临着各种现实的制约。

1.提高居住水平的目标风险分析

货币补贴能否达到提高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居住水平的目标,与补贴资金能否到位,能否利用或愿意利用补贴货币提高住房消费水平以及住房市场主体的反应密切相关。

居住水平提高的补贴资金可获得性风险分析。由我国租赁性住房保障制度的演化历程可以看到,廉租住房的形成源于中央政府的强力推行。到2006年,全国层面的制度才基本形成。地方政府加大对廉租住房以及公租房制度建设力度的积极性调动,在于中央财政是否给予大力支持。显然,倘若没有中央财政的支持,地方政府尤其是财政困难地区(常常符合补贴条件的人可能更多)往往缺乏常规和充足的资金来源,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补贴效应将面临重大考验,资金短缺将成为政策执行效率和执行效果的重要障碍

公共财政理论上讲,一方面,住房保障属于社会收入再分配的范畴,劳动力的流动性特征决定了住房补贴资金应主要由中央政府承担;另一方面,租赁性住房保障还包括居民交往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成本,这些成本的支出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素质,有利于地方政府创建和谐的社会空间,从而也有利于地方政府社会环境的改善,即地方政府也应承担部分住房保障成本。然而,我国住房保障的财权和事权划分并不明确,使得地方政府并没有动力加强租赁性保障住房建设,其关注程度有限。即使关注,也由于二元户籍制度而仅集中于中低收入户籍人口人群的住房问题。因此,住房保障每年所需资金缺乏稳定充足的来源。尽管当前中央加大了廉租住房财政补贴的力度,尤其廉租、公租住房建设,但该项政策目的是优先考虑经济增长,用以消除世界金融危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在稳定充足资金缺乏制度保障的情况下,未来补贴资金难以到位的风险将不可避免地发生,因而城镇低收入人群居住水平提高的目标风险亦会增大。

居住水平提高的市场风险分析。货币补贴能否达到提高目标群体的居住水平的前提条件是市场拥有充足的适合低收入人群居住的住房。然而,现实并不满足这一前提条件。从市场均衡的角度来考察,补贴并不能达到预期目标。如图3-1,在当前租赁市场价格为p1时,政府给予目标群体BCq3q1的补贴额度,意图使目标群体的居住面积由q1提高到q3。然而,区域市场需求曲线由d1移动到d2的政策效应,却因市场供给曲线s的陡峭而致价格产生灵敏反应(即,当市场供给越不充足,价格反应越灵敏)而难以达到预期目标,居住面积仅提高到q2,即政府的货币补贴大多转化为房东的收益。更进一步,一定区位的住房供给者往往是住房的垄断定价者,可从供给者的角度考察补贴实效会进一步下降。为分析方便,假定区域租赁住房为某垄断者所有,当低收入人群获得住房货币补贴到市场上租房,如图3-2。此时,住房供给者根据变动后的市场需求曲线d2的边际收益曲线MR定价为p3,居住水平变化为q4。显然,这时目标群体的货币补贴基本上转化为供给者的垄断收益,居住水平却没有变动或很小。

图3-1 市场均衡下的目标风险示意图

图3-2 供给垄断下的目标风险示意图

而目前各城市住房市场上更为实际的情况是,第一,市场租价高,货币补贴对目标群体住房改善帮助很小。第二,市场上存在一定或大量的大户型空置房,却缺乏低收入人群所需的小户型住房,货币补贴难以转化为居住水平的提高。第三,符合低收入人群的住房位置偏僻,存在交通不便等,或偏僻所产生的通勤成本可能高于政府给予的住房货币补贴。这些因素都是货币补贴难以达到预期目标的重要障碍。(www.daowen.com)

2.劳动力供给风险分析

住房补贴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导致市场劳动供给的减少。如图3-3,横轴为劳动供给时间(OT方向,或闲暇时间为TO方向),纵轴为居住水平轴;U(T-t,h)为劳动者闲暇时间与居住水平所构成的效用曲线,离点T的距离越远,效用水平越高;假定政府对目标群体不实施住房保障政策,INS为没有获得政府住房补贴的收入预算约束曲线,是劳动力供给的增函数,斜率为单位时间工资率,此时与效用曲线的切点为A,即此时向市场提供劳动t1小时,居住水平为h1时,达到效用最大化。若政府对目标群体实行住房保障政策,使目标群体中每户均达到基本体面的居住面积h,即图3-3中的截距。分层补贴的思路,使得政府依据家庭收入收取不同的租金,如收取家庭收入的30%作为租金(用以体现垂直公平,但不影响家庭其他商品的正常消费)。显然,一定收入范围内,收入越高的家庭政府收取的租金越高,补贴越少;收入越低的家庭,政府收取的租金越低,补贴越高。即目标家庭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时间越多,收入越多,则政府收取的租金也越多,在图3-3中体现为有补贴的收入约束曲线IS斜率的变小。因此,目标家庭依据政府收取租金的方式,会通过减少对市场劳动力供给的方式进行替代,实现效用的最大化,如图3-3中的均衡点B,劳动供给时间减少为t2

图3-3 住房补贴的劳动力供给效应分析示意图

实质上,除上述替代效应外,住房补贴也会产生收入效应而导致劳动力的供给减少。即政府的住房补贴对目标家庭来讲是收入的增加,因而会增加对闲暇商品的购买而导致市场劳动供给时间的减少[2]

政府给予目标群体住房补贴的目的是促进目标群体获得居住、学习和就业的机会,使目标群体逐渐摆脱对政府福利的依赖,逐步成为对社会负责任和有成效的社会成员。然而,从以上住房补贴的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来考查,住房保障存在使目标群体过多地依赖政府救助性补贴的内生机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