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我国传统住房福利制度的特征及改革探析

我国传统住房福利制度的特征及改革探析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章对我国传统住房福利制度特征及其存在的风险,传统住房福利制度改革的特征、成效与存在风险进行简要梳理,可总结如下:第一,我国住房福利制度形成与恩格斯住宅福利思想,苏联住房福利示范、土改福利实践以及应对国内外复杂环境等有着密切联系。见文献[2]第46页。

我国传统住房福利制度的特征及改革探析

本章对我国传统住房福利制度特征及其存在的风险,传统住房福利制度改革的特征、成效与存在风险进行简要梳理,可总结如下:

第一,我国住房福利制度形成与恩格斯住宅福利思想,苏联住房福利示范、土改福利实践以及应对国内外复杂环境等有着密切联系。然而,在这种住房福利制度下,住房建设中国家为唯一投资主体,住房消费中极低租金制和住房分配中福利分配,排斥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以及在国家人口政策宏观政策多重失误下,不仅没有缓解城镇居民住房问题,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相比,反而将住房问题推向进一步恶化。

第二,住房福利制度改革推动动力可归功于邓小平关于住宅问题的提出、住房商品属性争论、二次分配理论和住房制度改革试点经验总结等。住房福利制度改革的成功,具体体现为居民居住水平的提高,原有住房体制的突破和住房市场机制的基本形成。然而,住房福利制度改革作为一种政府主动强制性的制度变迁,使得改革路径具有明显的问题导向性和渐进协调性等特征,这些特征是以制度设计不完善和公平性风险加剧为代价,与市场固有风险相结合,必将使得初步建立起来的住房保障体系面临众多不确定性因素。

【注释】

[1]这些资料有:《列宁选集》第3卷,《苏联共产党决议汇编》第1分册(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共产党ABC》(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2年版)。

[2]依据《中国住房50年变迁》,《60年中国地产志——回眸房产政策看楼市风起云涌》,《60年新中国经济史跋涉系列策划行业本纪之房地产业》等资料整理。

[3]国家出资建房的方式还有上海模式,即由房管局先建,然后房管局在切块分配给企业,具体见文献[2]第44页。

[4]资料来源:根据各年份统计年鉴整理。

[5]“小灶”之风是从延安时期为照顾各级领导干部就开始的惯例,而1955年为照顾中央领导干部的负担能力降低租金标准,实质是“小灶”惯例的延续,从后来政府颁布政策制止租金下降可以看到实行住房完全福利并非政府的原有初衷。(www.daowen.com)

[6]在苏联经济取得成功,以及美苏对抗中,苏联占据冷战上风,让人们坚信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优越性的特点就是福利高,而住房低租金的福利制度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

[7]因为中上级居民处于权力的核心,他们自己也参与住房分配组织。见文献[2]第46页。

[8]来自《全国基本建设工作会议汇报提纲》,见《中共中央、国务院日批转国家建委党组〈全国基本建设工作会议汇报提纲〉的通知》,载国家城市建设总局房产住宅局、北京日报社理论部(1981,第56-57页)。

[9]1984年烟台、唐山、蚌埠三市住房试点改革方案以及国务院第一个城镇住房制度改革总体方案的基本内容就是二次分配理论所提出的提租补贴或提租增资的改革思路。

[10]资料来源与表2-1的资料来源相同。

[11]有资金没有土地来源的企业,则通过市场购买实现职工分房的需求。

[12]改革开放前,由于住房物质匮乏,政治精英集团将位置能力转化为实际经济利益是比较有限的,而住房整体短缺,非流通特征等以及人们其他基本需求未满足的情况下,住房公平性显得不太突出。

[13]实质上,福利租金到现在一直还没有解决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