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前所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绩效评价不能仅仅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入手,还应包括社会发展和经济遗产。并且通过跨国比较的方法评价一国的发展绩效,也要考虑不同国家所面临的外部环境的巨大差异。为了将外部环境差异纳入评价体系,本文构建了“自力程度”指数,该指数的分值越高表明其外部环境越差。因此,我们所构建的绩效评价指数就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经济遗产以及自力程度四个方面的内容(表4)。
表4 经济社会发展绩效评价指标构成一览表
续表
从经济发展测度指标的选择来看,可以从经济结构、经济增速、资本积累、农业发展和经济独立性五个层面来测度经济发展。诚如前文所言,经济独立性这一指标是由当时的国际环境决定的,当时的中国基本上没有与世界其他国家有贸易往来,因此,经济独立性就显得尤为必要。但是,并不是所有发展中国家都对经济独立性有较高的要求和评价,所以需要对代表经济独立性的指标进行后期调整,以区分经济独立性对各个国家的重要性。具体的调整方法是:选择对外贸易额构建一个调整系数,用调整系数乘以反映经济独立性的指标对经济独立性进行调整。之所以选择对外贸易额是因为对外贸易可以体现一个国家对外部的依赖程度,从而可以反映出该国对经济独立性的评价。但是由于对外贸易额的大小与一国的规模高度相关,因此若直接使用绝对值进行调整,可能扭曲各国对经济独立性的真实评价,所以我们采用各国对外贸易额与均值的比较来进行调整。
关于经济独立性的测度可以通过各国能源和商品的贸易情况来反映,因此,我们选取能源依存度、(商品进口/GDP)两个二级分项指标。其中,能源依存度主要通过能源净进口占能源使用量的百分比来衡量。经济结构的测度指标主要包括能够反映三次产业之间比例的指标,但在当时那个阶段,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基本都处于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过渡阶段,因此在经济结构的指标选择中我们采用(工业增加值/GDP)以及工业就业比重两个反映工业化率的指标来测度经济结构。经济增速的测度指标一般有人均GDP增速、GDP增速以及固定资本增速等,为了能更加精确的反映经济增速,我们选择人均GDP增速作为经济增速的测度指标。常见的资本积累的测度指标有外汇储备、货币积累、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等,基于多方面综合考虑,我们选择(固定资本形成总额/GDP)作为资本积累的测度指标。由于资本积累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较显著,起点上的差异可能对后期的影响比较大,因此简单地选取1978年数据进行比较有失公允,所以我们对相应指标后期进行了调整。1952年的人均GDP能够反映各国不同的起点,所以我们利用各国1952年人均GDP数据,采用与贸易调整系数相似的算法计算出起点调整系数对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予以调整。能够衡量农业发展的指标很多,但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我们选择谷类产量和农业机械两个指标作为农业发展的测度指标。(www.daowen.com)
从社会发展测度指标的选择来看,当时的社会发展主要是从人口发展、人口福利变化、公共卫生以及女性解放程度四个方面来进行考察,因此我们也从这四个层次来测度社会发展。其中福利变化主要是从总体上来考察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各国居民的福利改善问题,我们选择人均GDP和人类发展指数作为人口福利的基础测度指标[5]。测度人口发展的指标一般包括出生率、死亡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等,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我们选择婴儿死亡率来代替死亡率以及人均预期寿命作为测度人口发展的基础指标。涉及公共卫生的测度指标包括医护人员数量、医院床位数量、农村改善的卫生设施、儿童免疫接种率以及儿童死亡率等,但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我们最终选择DPT免疫接种率[6]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作为公共卫生的基础测度指标。对于女性解放程度的测度指标我们选择女性劳动参与率和中学女生与男生的入学比例作为基础指标,其中女性劳动参与率按照25岁以上就业女性占女性总数的比例计算。
从经济遗产这一维度的测度来看,主要是测量能对社会经济产生后续影响的指标,具体包括人力资本积累、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人口结构以及外债情况。对于人力资本积累层面我们采用平均受教育年限和高等院校入学率作为基础测度指标。公共基础设施主要是从总体上考察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各国居民的生活水平的改善,我们主要从人均占用公共资源方面入手,分别选择农业用地灌溉面积比例、人均电力消费、单位面积的铁路里程以及单位面积的公路里程,但鉴于数据的可获得性,我们采用道路部门能源消耗量这一指标代替公路里程来反映公路情况。外债情况选择(外债存量/GNI),人口结构采用抚养比作为测度指标。
从自力程度测度指标的选择来看,对于对外贸易层面我们构建一个新指标:(商品贸易额/GDP)作为基础测度指标,对于外部援助层面我们构建一个新指标:(已收到的官方发展援助净额/总资本形成)作为基础测度指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