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经济增长质量:内涵及形成机制

经济增长质量:内涵及形成机制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需要指出,虽然经济增长过程也会引起政治、社会、生态环境、制度、文化等其他层面的质变,但这些因素不应纳入经济增长质量的研究范围内。从动态视角来看,宏观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加强会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经济增长质量:内涵及形成机制

在具有明确的“经济增长”概念的基础上,界定经济增长质量的难点也就落在对“质量”如何定义上。在哲学中,“质量”是以“质”和“量”两个具有辩证统一关系的概念出现的。其中,“质”是一个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规定性,与事物的存在具有同一性;而“量”是事物相对于其他事物可以用数值表示的规定性,与事物的存在并不是直接同一的。在此意义上,将“质”和“量”统一则表示事物的属性特征及对其度量。在物理学中,质量是指物体所含物质的数量,用以度量物体在同一地点重力势能和动能大小。在社会科学领域,“质量”被广泛用于衡量事物、产品优劣程度。

本文认为以哲学意义的质量内涵来界定增长质量体现了经济增长的本质特征,更具客观性。经济增长过程并不是单纯的要素积累和总量扩大的线性过程,而是伴随着效率改进、结构变化、周期波动的非均衡、非线性过程。因此,从增长过程的“质变”视角出发,经济增长质量应界定为:对经济增长过程中所产生的经济系统内部除经济总数量以外的其他属性的刻画及度量。这一定义意味着:①经济增长质量是对经济增长过程的动态、非均衡、非线性转变特征的多维度考察。②在划分经济增长质量的判断属性时要遵循简洁性和完备性,应全面考虑经济增长的静态及动态特征,同时要保证各判断属性之间不会交叉重复。需要指出,虽然经济增长过程也会引起政治、社会、生态环境、制度、文化等其他层面的质变,但这些因素不应纳入经济增长质量的研究范围内。一方面,如果将社会、政治、宗教教育机会、自然环境等所有因素都直接纳入经济增长质量,我们将无法把握其真实意义(朱方明等,2014);另一方面,将这些因素纳入也会导致难以对其进行量化分析。

根据经济增长过程的特征我们将经济增长质量的外延进一步划分为以下四个维度:衡量要素投入产出效率特征的经济效率;衡量资源配置和分布特征的经济结构;衡量增长过程周期波动特征的经济运行;衡量经济长期持续增长特征的经济潜力。由于这四个维度分别反映了增长过程的不同属性,其并不表现出完全一致的变动规律,因而缺少任意维度都不能全面衡量经济增长的优劣。

经济增长质量的函数可以表示为:

其中,QA表示经济增长质量,Eeffi表示经济效率,Estru表示经济结构,Eoper表示经济运行,Epote表示经济潜力。假设函数满足对于所有的Eeffi>0、Estru>0、Eoper>0及Epote>0,均有函数的一阶导数大于零,二阶导数小于零,即经济增长质量四个维度中的任一维度的改善均会带来函数值QA的提高。但这种效应具有边际递减性质,各维度对经济增长质量的正向作用的增加幅度会随着各维度值的增加而逐渐减小。(www.daowen.com)

从微观视角来看,经济效率的改善会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根据新古典增长因素理论(多恩布什等,1997),经济增长可被划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由资本、劳动力等要素积累产生的;另一部分是通过技术、组织管理改进等由要素生产效率提高产生的。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必然导致要素投入保持恒定的条件下获得更多产出,或者在获得相同产出情况下需要更少的要素投入,资源的有效利用实现资源节约并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宏观视角来看,经济结构的优化协调会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经济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和社会再生产各个方面的组成结构和比例关系,合理均衡的结构能够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减少要素的中间投入损失,确保经济效率的发挥。同时,当较多的资源逐渐转移至高生产率部门时,经济系统内部良性自我调节机制保证经济系统稳定运行。

从动态视角来看,宏观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加强会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当经济处于稳定运行状态时,其保持在对均衡状态较小的偏离范围内,经济系统所具有的内在调节机制能够发挥作用。此时,经济系统内部结构稳定,供求关系协调,在稳定增长的基础上可以自发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及要素生产效率提升。并且,价格稳定能够维持居民的福利水平,降低就业波动导致的失业风险,保证其获得收入的机会。

从长期视角来看,经济潜力提升会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一方面,技术进步的渗透作用使得要素使用效率得到提高,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形成新增长点并推进经济结构的全面转化。另一方面,合理有效的制度构建出良好的规范秩序,降低市场交易成本,为经济主体和社会组织提供适当的约束和激励机制,引导其行为向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社会产出的方向进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