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管理的发展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了,其形成了很多的模型,其中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
1)知识流模型
知识流模型是指知识在企业中从获取、储存、传播、创新、利用到知识挖掘和衰亡的整个知识生命流程(见图6-1)。企业通过各种获取知识的渠道从企业内部和外部搜集知识。与此同时,企业通过大众媒介、财务报表、股东大会等传播渠道,不断向外界发布各种有关企业的知识。在企业内部,员工通过将企业公共知识库(组织记忆)中的显性知识隐性化,学习组织文化和技能。
图6-1 知识流模型
员工个人知识在企业内的扩散和壮大有三种途径:知识创新、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这也是知识生命周期中最关键的步骤,正是通过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知识才成为与组织绩效密切相关的因素,组织记忆也不断得以更新和发展。超过一定时限的知识,可以作为历史数据进行知识挖掘,也可以通过知识备份手段保存起来。这样,知识在组织内就基本走过了它的整个生命历程。
该模型描绘了知识的生命周期,也为我们展示了知识的整个流动过程,但是却未涉及组织内部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且知识并不一定是单向流动,知识在经历这样一个知识流以后也并不一定会消失,而是以各种形式影响了组织的行为。Holsapple和Joshi(2004)对知识流模型进行了修正,避免了知识在流动过程中的单项性(见图6-2)。
(www.daowen.com)
图6-2 知识流模型和知识管理的关系
2)知识管理系统模型
Holsapple和Joshi(2002)提出知识管理的三方面:知识来源、知识管理活动、知识管理效果(见图6-3)。知识来源体现在组织知识库中的六类:员工知识、文化、组织结构、知识产品、组织目标和战略。知识管理活动指组织操作这些知识资源的活动。Holsapple等人指出知识管理包括四种活动:知识获取、挑选、内部化和应用,应用指的是知识生成和外部化。知识管理效果,描述的是组织中知识整合的影响,可以归为三类:来源(财务、人力、知识和原料)、管理(领导、协调和评估)、环境(竞争对手、客户、市场、供应商以及其他要素)。
图6-3 知识管理的三个方面
王君、樊治平(2003)等提出了一个知识管理系统概念模型,认为知识管理系统由组织的知识体系结构、知识处理过程和知识工具组织,模型见图6-4。该模型比较全面地概括了知识管理系统的变量,既有知识的活动,又有工具平台,同时包含了组织结构支持,说明了知识管理是个系统工程。学者普遍认为,知识管理系统是管理知识的要素集合,是对组织中的制度、规范、方案、策划、经验、成果等知识资源进行识别、获取、整合、存储、创新、传播、应用和评价的管理平台,其目的是积累知识资产,避免知识资源流失,使知识资本增值,提高组织的生产效率和效益,最终提高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它是以信息技术为手段,由计算机支持的人机结合的管理系统。2002年Rudolf Coetsee综合以前的研究提出知识管理系统体系框架,他提出支撑知识的创造过程所需的技术层面的框架,具有普遍意义。他将知识创造的过程简化为隐性到显性(外化)和显性到隐性(内化)的转化过程。他由此提出,一个知识管理系统至少要包括以下三部分:知识库(存储显性知识);一个接口(显性知识向用户的发布);另一个接口(获取并存储隐性知识)。“一库两口”构成了知识管理系统的主要技术框架。但这些并不能保证知识管理的成功应用,知识管理系统的成功实施还要考虑为知识创造的社会化和组合提供支持技术等重要影响因素。对于社会化而言,主要是指隐性知识的社会化,技术平台有电子邮件、微信群、论坛等各种交流平台。对于组合提供支持技术来说,主要是提供显性知识组合,技术有搜索引擎、浏览器、下载工具等。
图6-4 知识管理系统概念模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