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讲究道法自然,主张天人合于道

讲究道法自然,主张天人合于道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老子》这部书中,“道法自然”是一个核心观点,体现出《老子》所蕴含的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是老子为人类提出的自然法则,也是整个道家学说的精华部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所谓“道教”实际上就是教人“道”,包括自然之道、为人之道及社会之道,道家所说的“天人合一”实质上是天人合于“道”。远古伏羲、神农,掌握“道”的根本,立身于天地中央;精神与自然造化融合,以此安抚天下四方。

在《老子》这部书中,“道法自然”是一个核心观点,体现出《老子》所蕴含的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是老子为人类提出的自然法则,也是整个道家学说的精华部分。老子这样说道:“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第二十五章)这段话的意思是为:所以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间有四大,而人居其中之一。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而道效法整个自然界。[33]换句话说,人受制于地,地受制于天,天受制于自然界的规律,这里通过层层递进,最终强调人必须要遵守自然界的规律,顺应天道,不逆天而行,人、天、地及“道”共生共荣,共同构成了一幅宇宙万物融为一体的图景。作为最一般规律,“道”具有本体论意义,贯穿于宇宙、社会和人生。老子关于天人关系的阐述蕴含了我们认识自然界的正确方式,自然界有其自身的运行法则,人类作为地球上最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生物,应当摆正自己的位置,切不可妄自尊大,而应重视自然规律,按照自然规律来办事。

《老子》中提出:“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老子》第十六章)这段话的意思是:尽力使心灵的虚寂达到极点,使生活清静坚守不变;万物都一齐蓬勃生长,我从而考察其往复的道理。那万物纷纷芸芸,各自返回它的本根。返回到它的本根就叫作清静,清静就叫作复归于生命。复归于生命就叫作自然,认识了自然规律就叫作聪明。不认识自然规律的轻妄举止,往往会出乱子和灾凶。认识自然规律的人是无所不包的,无所不包就会坦然公正,公正就能周全,周全才能符合自然的“道”,符合自然的道才能长久,终身不会遭到危险。[34]除了阐释如何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老子关于“道”的哲学理念同时也为人类指明了合乎自然规律的治身之道和治国之道。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所谓“道教”实际上就是教人“道”,包括自然之道、为人之道及社会之道,道家所说的“天人合一”实质上是天人合于“道”。这是一种极为朴素的生态观,天地为自然,人为自然而生,天、地、人、道合为一体,人顺应自然之道,便是无为,便是压抑法兰克福学派学者马尔库塞所说的人的“死亡本能的破坏性”[35]。在这种生态观的指导下,人类行为对自然造成的破坏性相对较小。

老子的思想在庄子那里得到了进一步的阐述。庄子认为:“夫明白于天地之德者,此之谓大本大宗,与天和者也。所以均调天下,与人和者也。与人和者,谓之人乐;与天和者,谓之天乐。”(《庄子·天道》)这段话的译文为:明白无为是天地之本性,这就是把握了万物的根本性质和产生根源,就是与天道相合了。因此就能均平协调天下之事,而与人和谐融洽。与人和谐融洽,称之为人乐;与天相合,称之为天乐。[36]这里充分描述了人遵守自然法则,与自然“物我合一”所形成的和谐状态。朱立元等人评价道:“道家哲学虽有消极的一面,但其‘法自然’、‘法天贵真’的主张,要求人顺应自然、回归自然,与自然无挂无碍地融为一体,从而进入一种‘天和’,常乐的至境,却仍是有某种积极意义的精神性追求的(对世俗性的对抗)。”[37]

淮南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编写的一部哲学著作,它继承了道家的主要思想,进一步论述了天道自然的观点,具有唯物主义色彩。冯友兰如此评论道:“《淮南子》这里所讨论的问题,是人和自然的关系问题的一个方面,也是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的一个方面。对这个问题,先秦的唯物主义哲学家荀况和韩非,已开始作了正面的回答。但是用更丰富的事例以论述这一唯物主义的思想,这要归功于《淮南子》。”[38]首先,关于“道”《淮南子》这样定义道:(www.daowen.com)

夫道者,覆天载地,廓四方,柝八极;高不可际,深不可测;包裹天地,禀授无形;原流泉浡,冲而徐盈;混混滑滑,浊而徐清。故植之而塞于天地,横之而弥于四海,施之无穷而无所朝夕;舒之幎于六合,卷之不盈于一握。约而能张,幽而能明;弱而能强,柔而能刚;横四维而含阴阳,纮宇宙而章三光;甚淖而滒,甚纤而微;山以之高,渊以之深;兽以之走,鸟以之飞;日月以之明,星历以之行;麟以之游,凤以之翔。泰古二皇,得道之柄,立于中央;神与化游,以抚四方。是故能天运地滞,轮转而无废,水流而不止,与万物终始。(《淮南子》·原道训)

这段话的大致意思是:道覆盖天承载地,拓展至四面八方;包裹着天地,无形中萌育万物;像泉水从源头处渤涌出来,开始时虚缓,慢慢地盈满;滚滚奔流,逐渐由浊变清。所以它竖直起来能充塞天地,横躺下去能充斥四方。它既能收缩又能舒展,既能幽暗又能明亮,既能柔弱又能刚强,它维系宇宙而彰显日月星辰,它既柔靡又纤微,因此山凭借它才高耸,渊凭借它才深邃;兽凭借它才奔走,鸟凭借它才飞翔;日月凭借它才光亮,星辰凭借它才运行;麒麟凭借它才出游,凤凰凭借它才翱翔。远古伏羲、神农,掌握“道”的根本,立身于天地中央;精神与自然造化融合,以此安抚天下四方。所以使天能运行地能静凝,像轮绕轴转永不停息、水流低处永不休止,与天地万物共始同终。[39]这里刘安等人通过描述“道”的特征及其与自然万物的联系,揭示了“道”的玄妙性与重要性,并进一步以古代圣人的事例强调了人、道与天地万物的和谐统一。

在刘安等人看来,“道”具有无限的可能性、强大性,它既可以说明宇宙的生成与演化,也可以包容生生不息、无穷无尽的自然万物。当然,“道”的存在与自然界万物的存在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只有领悟“道”的真谛,效法于自然界,以自然界的法则来调节、掌控自己的行为,才能使诸事顺利、天下太平。这里并非要求人们任何事情都不要做,而是有选择地做,那些符合自然运行规律的事情可以做,那些违反自然运行规律的事情则不应该做,做了就会忤逆天道,出现坏的结果。由此可见,道家的思想包含丰富的生态智慧,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作为自己行为的法则,强调人如何尊重自然,而不是像西方文化所追求的那样将自然界当作征服、役使的对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