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贵州产业结构20年的变革历程

贵州产业结构20年的变革历程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贵州省积极引进省外战略投资者在主导产业进行投资,推进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二)第二个十年西部大开发第二个10年,贵州以工业强省战略为主抓手推进三次产业改革。

贵州产业结构20年的变革历程

(一)第一个十年

西部大开发第一个10年(2001—2010),贵州主要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推进三次产业变革。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对建设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做出全面部署,总结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构想。这一时期,贵州省抢抓西部大开发契机在农业上重点推进农业产业化改革、税费改革;工业上重点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并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服务业方面,重点推进了金融业、旅游等产业的市场化改革。

1.农业产业化改革与税费制度改革

2002年贵州省提出按照“主导产品选准,优势产业做强,龙头企业做大,运行机制搞活,标准化水平提高”的思路,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中方向性、全局性的大事来抓。2003年,省农业产业化经营联席会议成立并负责研究制定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规划和有关政策措施,协调解决有关重大问题。接下来的数年中,全省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特色农业和农村非农产业,通过扶持农产品加工和储运保鲜企业、培养农村经纪人队伍、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订单农业等措施,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水平和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建立促进农民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显现出规模扩大、领域延伸、竞争力增强、带动力提高的良好态势。

农业税费改革方面,2005年贵州省实施免征农业税,比国家计划提前了一年。自2006年,农村税费改革进入新阶段,发展为重点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等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改革。

2.工业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2003年,国家提出转变政府职能要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相结合。2004年5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省国资委)挂牌成立,撤销了省冶金建材化工、机械、轻纺、有色金属6个行业管理办公室,将省经贸委、省委企业工委、省财政厅、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负责的有关大中型企业工资总额等职责划出并进行整合,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扫清障碍

2003年10月,中央提出:“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企业制度”。贵州省积极引进省外战略投资者在主导产业进行投资,推进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到2005年底,先后完成了贵阳机场与首都机场集团公司联合重组,水柏铁路公司增资扩股重组和贵州金元电力投资股份公司重组,成立贵州黄果树烟草集团公司;启动中国振华电子集团有限公司所属10家电子军工企业关闭破产工作,赫章铅锌矿,遵义金鼎化肥厂以及江南航天集团6户企业政策性破产终结。

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中,贵州省电力公司剥离发电资产以后并入南方电网公司,负责贵州省内电网规划、建设、运行、管理和电力销售。西部大开发后,贵州举全省之力建成“四水四火”“四水六火”两批西电东送南部通道项目,积极引进兖矿、华电、国电、中铝等战略投资者从事配套煤矿建设,电力的生产、运营和销售,电力、能源的投资、开发及经营管理等业务,煤电联营取得实质性进展,“大煤保大电”和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格局初步形成。到“十五”末,以电力和煤炭为重点的能源工业成长为第一支柱产业,拉动冶金、化工等行业较快发展,西电东送能源基地基本建成。

3.服务业体制改革

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WTO,服务业发展的市场环境发生重要变化。贵州省相继出台若干政策,加强服务业重点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旅游业、交通运输业和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和信息服务业等服务业。2008年,为加快金融产业发展,贵州省实施“引银人黔”工程。次年,中信银行成为首个入驻贵州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浦发银行、招商银行、光大银行等也相继人黔。“十一五”期间,全省新增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3家、区域性商业银行2家、村镇银行6家、小额贷款公司94家,新增证券营业部22家、期货营业部5家,新增省级保险经营机构11家。

贵州省是旅游资源大省,但却不是旅游强省。西部大开发后,贵州省抢抓历史发展机遇,成立了省、市(州)旅游发展和改革领导小组,整合全省资源与力量,把文化与旅游紧密结合,打造“多彩贵州”整体形象,以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为依托,包装推出了一批适应市场需求的新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加大对红色旅游生态旅游民俗旅游乡村旅游、文化旅游及各种特色旅游产品的宣传推介。推进政企事企分开等管理体制改革,实行风景名胜区内项目特许经营,以“创优”为重点将贵阳市、都匀市、凯里市、遵义市成功创建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加快全省旅游业发展步伐,把旅游业培育成全省新支柱产业,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举办一届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引入竞争机制,让全省所有市州轮流申请举办,调动地州(市)发展旅游的积极性。

(二)第二个十年

西部大开发第二个10年,贵州以工业强省战略为主抓手推进三次产业改革。

2010年,贵州省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加快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主基调,推进三产改革与融合创新发展。

1.振兴工业十大产业(www.daowen.com)

2010年10月,全省工业发展大会召开,会议提出全省工业突破“两个万亿”、壮大“八大支柱”、提升“四个比重”、打造“五大基地”的奋斗目标。2010年11月,贵州省提出把产业园区建设成为优势产业的集中区、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形成以线串点,以点带面,县县有园区、园园有特色的产业园区建设格局,发布系列政策意见,明确工业园区设立、分类和认定所需的条件和程序,规范工业园区管理办法以及相应的扶持措施,促进工业园区健康有序发展。建立了改革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管委会+公司”经营模式、园区债务管理机制等产业园区管理制度,完善了一批产业园区发展的配套支持政策,建成了综合保税区等一批特殊功能区和跨地、跨国合作产业园区。

2.打造“五张名片

十二五”期间,贵州省将“酒、茶、烟、药、食品”五张名片作为贵州轻工业发展主抓手。2014年,启动实施“五张名片”推介活动,先后举办了贵州白酒产业发展大会、贵州烟草产业发展大会、贵州茶产业发展大会、贵州民族药业和贵州特色食品产业发展大会和贵州“五张名片”春季展示交易会等一系列活动,推荐产生一批贵州“五张名片”领军品牌、百佳品牌、行业“十大品牌”、行业“五张名片”等“龙头”代表品牌。

2016年,全省以“五张名片”等消费品行业为重点,大力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工程,主动适应不断提质升级的消费需求,全面提升消费品供给水平,实现消费品工业持续快速发展。

3.大力培育战略新兴产业

“十二五”期间,贵州新兴产业重点实施“4432l”工程,新材料生物技术、医药制造、高端装备制造、电子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规模快速扩大。以贵阳市、贵安新区、遵义市、安顺市为核心,全省新兴产业布局呈现聚集态势,贵阳高新技术开发区、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贵安新区、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安顺市民用航空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等国家级新区,使得开发区和基地辐射作用日益增强。2016年,贵州省紧紧抓住“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战略机遇,举办全省军民融合发展大会、全省军民融合产业招商引资大会,大力推进军民融合。启动国家级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申报工作,构建了军民融合“1+3”政策体系,形成了贵阳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安顺民用航空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贵州航天高新技术产业园和贵阳高新区等重点产业园区。2017年,贵州省加快布局和发展新材料、电子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重点开发一批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形成新经济增长点。

数据是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大数据产业是发现新知识、创造新价值、提升新能力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服务业态。2014年,贵州省确立“大数据立省”的发展战略,率先建设全国首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首个国家大数据工程实验室;率先发布《贵州省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17—2020年)》;率先制定大数据发展应用地方法规;率先从省级层面出台《关于推动数字经济加快发展的意见》;率先建成全国第一个省级政府数据集聚、共享、开放的“云上贵州”系统平台;率先设立全球第一个大数据交易所;率先举办全球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大数据的“聚、通、用”不断增强,发展大数据,贵州省走在了前列。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贵阳大数据应用展示中心时指出:“贵州发展大数据确实有道理”。

4.农业发展模式改革

2014年,贵州省委、省政府做出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重大决策部署,并将其列入“五大新兴产业”。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视察时指出,贵州农业的优势在特色,要在提高粮食自给能力的基础上,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着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念好“山字经”、种好“摇钱树”、打好“特色牌”。2015年10月,贵州省明确了贵州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支持政策。配套出台了加快畜牧业、茶产业、精品果业、蔬菜产业、中药材产业化中药现代化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了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方向。以农民增收为核心,着力构建特色产业、质量安全、基础设施、科技支撑、市场开拓和政策保障六大体系。

5.服务业改革

随着“工业强省”战略在全省范围内快速有力推进和国家层面的大力支持,贵州物流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呈现快速良性发展之势。2012年,国发2号文件提出加快建设贵州与周边地区物流大通道,规划建设贵阳区域性物流中心,遵义、安顺、毕节六盘水等物流节点城市。为积极转化国家对贵州物流业发展的政策“红利”,贵州省相继出台一系列规划及政策,明确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方向和路径,确立了现代物流业在全省产业体系中的战略地位,初步建立起物流发展运行机制,物流政策环境不断改善。

2011年,为充分发挥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服务与支持作用,贵州省第一次以1号文件形式下发做好金融工作的意见。2011年5月,贵州省金融办成立,出台贵州省历史上第一个金融业专项五年规划—《贵州省“十二五”金融业发展专项规划》。2012年5月,第一次全省金融工作会议召开,在全省上下统一了对金融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引银人黔”工程向“引金人黔”延伸。与此同时,本土金融机构发展不断加快,2012年10月,以遵义市商业银行、六盘水市商业银行、安顺市商业银行为基础合并重组,成立国有大型企业—贵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8月,贵阳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2017年,省人民政府决定成立贵州省绿色金融创新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推进贵安新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和全省绿色金融发展。

6.供给侧结构改革

2016年,针对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链条延伸不够等突出问题,贵州省着力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选择一批重点产业,突破发展、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以供给侧改革裂变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出台一系列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贵州“十三五”时期要以“五大发展理念”推动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把工作重点和主攻方向放在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上,逐步走出一条符合贵州山区特点的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道路。

工业方面,2016年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不减,处于产业链上游的贵州经济受下游市场影响较大,加上煤、烟两大传统支柱产业发展缓慢,贵州工业经济面临多重困难。2016年3月,省委、省政府召开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动员大会,全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了“百企引进”“千企改造”工程和“双培育”“双退出”行动计划,扎实抓好能源工业运行新机制,从金融、财税、用电、市场、服务等关键环节给予企业综合性支持,努力推进工业经济实现平稳较快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