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走出经济困境,迈向超常发展

走出经济困境,迈向超常发展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共居的省份,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人口的37.9%。改革开放以来,贵州充分利用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能源、原材料加工业等重化工业,极大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增长,改善了地区人民的生活,贵州的经济面貌也因而发生了巨大变化。“贫困和落后是贵州的主要矛盾,加快发展是贵州的主要任务”。2005年,党中央鼓励贵州人民要有志气、有信心,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走出经济困境,迈向超常发展

(一)西部大开发之前贵州的落后

贵州位于云贵高原东部,省会是贵阳,东毗湖南、南邻广西、西连云南、北接四川和重庆。面积约17.6万平方千米,占中国国土面积的1.8%,共有9个地级行政区划单位,88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共居的省份,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人口的37.9%。

过去,外界对贵州的认识普遍是“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改革开放以来,贵州充分利用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能源、原材料加工业等重化工业,极大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增长,改善了地区人民的生活,贵州的经济面貌也因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与周边省区乃至西部省区的平均水平相比,贵州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的差距却在不断拉大。与此同时,贵州经济发展所面临的矛盾与问题却更加突出,如:收入分配问题,“三农”问题,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水平低,经济结构不合理,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加剧等等。

贵州省特殊的地理条件,使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异表现出了整体水平低,区域经济空间分异明显,经济发达地区的数量少,经济落后区域的点多面广,落后地区的比重大的特点。西部大开发以前,贵州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在空间分布上差异明显,主要沿交通轴线延伸的特征明显。具体表现为,高速公路、铁路线等主要交通轴线通过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而经济落后区域往往都缺乏重要的交通干线,交通闭塞。如经济发达、次发达区域和欠发达区域相对集中的区域往往都有相应的交通干线通过,而毕节市、铜仁市和黔东南州这些经济落后县市数量多、所占的比重大且集中连片的区域,基本没有交通干线通过,交通极为不便,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差异沿交通轴线延伸的特征明显,也反映了交通对经济发展影响和限制作用明显。

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布不平衡,形成了以贵阳为中心的“中心—外围”的空间结构形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分异沿交通轴线延伸等明显特征。各地(州市)的政府所在地都是经济水平发达地区和次发达地区,经济整体实力比较强,往往都成了区域的经济中心和增长级。在贵州,交通便利,经济发展基础好的市州往往为经济政治中心,而经济次发达县市主要分布于各市州政府所在地和贵阳周边,经济欠发达县市有主要位于贵阳市和遵义市发达地区的外围,这些区域与贵阳市和遵义市的经济联系密切,体现了经济空间上明显的集聚和扩散效应,黔中经济区基本形成。在之外的区域是众多的经济落后区域,主要分布于毕节市、黔西南州、铜仁市、黔东南州等地,这些区域由于区位条件差,交通不便利,工业基础薄弱。

西部大开发以前,总体来说,贵州一直处于一个经济欠发达、欠开发的状态。主要表现为,经济总量小,人均收入水平低;二、三产业不发达,产业结构不合理;社会发展滞后,区域发展不平衡。“贫困和落后是贵州的主要矛盾,加快发展是贵州的主要任务”。2012年,贵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对贵州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做出了明确的定位

(二)贵州的奋力赶超

由于历史上贵州地位的相对边缘化,从古至今,“穷”字压在贵州头上挥之不去。历来都有志士仁人为改变这个“穷”字披肝沥胆,上下求索。西部大开发以来,贵州在跌宕起伏间开始了波澜壮阔的华丽转身。2005年,党中央鼓励贵州人民要有志气、有信心,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2011年,贵州省委主要负责同志在全国“两会”记者招待会上,代表4000万贵州人民发出强劲心声:“我们不想总是垫底,我们也要奋力爬高!”

2012年元旦刚过,国务院就印发国发〔2012〕2号文件《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这在过去多年,绝无仅有。早前,国家主要针对某个区域扶持,比如西部大开发,再如中部崛起、东北振兴等,都是面向区域,但贵州在2012年迎来了专门的、有针对性的帮扶举措。这份专门针对贵州发展体现国家意志的顶层设计,为正处于“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关键时期的黔中大地,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和物质动力。

国发2号文件明确要求贵州要“努力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和时代要求的后发赶超之路,确保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后发赶超之路就是落后地区通过学习、借鉴和吸收先发展地区在现代化过程中的经验教训,选择更快的发展道路和更开放的政策,加速制度变迁和技术升级,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代价,避免或少走弯路,在短时期内实现经济快速发展。落后地区如能把后发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就能逐步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并逐步跟上、甚至超过发达地区。

2012年4月15日,在贵州省十一次党代会上,时任贵州省委书记栗战书作《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引,坚持科学发展,奋力后发赶超,为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而奋斗》的报告,《报告》全面分析了贵州后发赶超的紧迫性、重要性、可能性,并对后发赶超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实现后发赶超的战略举措等进行了安排部署。向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族人民群众发出了科学发展、后发赶超的动员令,提出要着力构筑“精神高地”,努力冲出“经济洼地”,号召全省共产党员和各族群众都要拿出敢闯新路、敢于突破、敢于胜利的气概,拿出发愤图强、坚忍不拔、后来居上的志气,不向困难低头,不向挑战示弱,不向挫折妥协,一天也不耽误、一步一个脚印地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www.daowen.com)

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贵州干部群众以积极的姿态奋力争先,后发赶超,很多过去认为不可能办到的事情已经办到。贵州第一次确定重点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战略,第一次大规模到央企和香港招商,第一次召开全省工业发展大会,第一次举办国际酒类博览会和贵阳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第一次承办国家级大型体育运动会,第一次召开全国民营经济助推贵州发展大会……发展速度排位大幅前移。

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2019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16769.34亿元,增长8.3%,增速连续9年位居中国前列,连续3年位居中国第一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每年减少100万人以上,66个国家级贫困县已有57个摘帽退出,完成188万人的易地扶贫搬迁任务,规模中国最大。贵州由中国贫困人口最多的省份成为中国减贫人数最多的省份,易地扶贫搬迁人数最多的省份。贵州还成为中国首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贵州在全国扶贫攻坚主战场上的奋力拼搏和取得的耀眼业绩,被社会各界概括为贵州精神、贵州形象、贵州声音、贵州速度、贵州力量、贵州机遇。

(三)贵州的跨越发展

西部大开发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可以说是“中国之治”“中国奇迹”的一个缩影。

1980年贵州人均GDP不足100美元,属于极低收入水平,中国整体上居世界188个国家和地区中倒数第13位,而贵州比最后一位的尼泊尔(人均GDP为130美元)还要低、还要穷。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贵州进入经济起飞阶段,经济增速已经持续18年实现两位数增长,特别是自2011年以来,在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大背景下,贵州经济增速连续37个季度位居全国前列,经济总量是十年前的4倍还多。2020年一季度,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贵州地区生产总值下降幅度也为各省份最小之一,经济增速仍然保持前列。

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产业园区、提高民营经济比重、发展新兴产业,推动思想解放、改革体制机制,贵州不断推动为经济社会进步健康力量松绑。中央领导密集调研贵州、大型央企与贵州密切合作、民营企业对贵州的信心增强,区域合作与政企互动氛围和谐,贵州大地展现出历史少见的政经新图景。短短几年间,马云、马化腾郭台铭企业家“扎堆”关注、投资贵州,已经形成一种引人注目的财经现象。贵州正蓬勃突起的大数据产业,成为中国新兴产业发展醒目的风向标。

“贵州贡献”深入国家治理的政治脉搏,在生态文明建设、开放格局重构、地方联动发展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与兄弟省市一起,共同致力于民族复兴梦的基础夯实。

此外,还有一些基层改革与治理探索得到高层认可、“多彩贵州”民族文化品牌声名鹊起、大数据等前沿产业异军突起、被纳入事关全局发展动力再造的经济规划……这些已成为体现贵州发展进程的标志性事件,展示着贵州的拼搏与进取精神,为外界观察贵州发展进步提供了崭新视角。

过往皆为起点。构筑“精神高地”,冲出“经济洼地”“两加一推”主基调、“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的主战略、后发赶超……为贵州“十三五”及更长远时期跨越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