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本书研究可知,目前福建省科技型企业在内部控制质量方面还存在缺陷。本书根据科技型企业特点,构建了相应的内部控制质量评价指标,并以S公司为例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公司治理和公司特征能够显著影响科技型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而外部监管对科技型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提升作用还不明显;同时内部控制质量对公司的R&D投资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据此本书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企业内部控制的基础是控制环境,目前我国科技型企业内部控制环境薄弱,管理者内部控制意识不强,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科技型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是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而科技型企业人才资源具有素质高、流动性大的特点,因此,科技型企业在内部控制建设中,应根据企业自身特点,优化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同时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企业人才资源优势,才能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与创新能力,研发出更多的新技术、新专利、新产品,创新营销手段,开发新市场,从而为企业创值与发展奠定基础。
(2)强化科技型企业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
科技型企业具有投资大、风险高等特征,从企业外部环境来看,行业竞争激烈和市场监管不到位,市场竞争不够规范;从企业内部环境来看,风险投资、技术研发、知识型员工培养等有别于一般类型企业的业务环节,都会对科技型企业生产和经营活动产生重大的影响。但是,科技型企业管理者风险意识不强,在科研经费和人力资源方面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同时,出于研发需要产生的财务杠杆,以及企业的研发人才比重对科技型企业内部控制质量产生显著影响。因此,科技型企业在内部控制建设过程中,应该强化以风险识别与评估为导向的内部控制体系,重点关注科研经费的监督、人力资本投资和人才流失等企业特有风险,才能有效管控企业的关键风险点,以防范和化解科技型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确保资产的安全与完整,提高R&D投资效率。
(3)完善科技型企业的内部监督机制(www.daowen.com)
加强企业内部监督机制,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有效实施的关键切入口。从前文的研究可知,监事会职能的发挥与科技型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呈显著正相关,但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对科技型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不显著。因此,科技型企业应当明确管理当局对内部控制的责任;确保审计委员会和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充分发挥其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监督、审查和评价的作用,提升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水平;同时完善监事会人员配置,充分发挥监事会的监督职能,从而为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提升提供保证。
(4)完善科技型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评价规范
要改善科技型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评价的范围、标准和报告格式不规范等问题,一是要健全科技型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这样有助于企业完善治理结构,理顺经营者与所有者的关系,规范科技型企业的经营行为,提高内部控制评价的质量和信息披露的自愿性;二是要形成统一的科技型企业内部控制评价规范,提高内部控制评价信息披露的质量,促使科技型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评价规范化、法律化,从而改变科技型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评价和信息披露不受重视的现状。
(5)加强外部监管力度,出台内部控制报告审计准则
目前只有上市公司委托会计事务所依据《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对科技型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报告进行审计,这样的外部监督力度相对薄弱;正如上文研究发现,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强制性披露手段对科技型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不显著,且目前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披露水平仍旧不高;企业发布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若不进行审计,就缺乏可靠性,披露价值将下降。因此,缺乏强有力的监管机构实施监督和约束行为,导致科技型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自愿性不足。鉴此,监管机构应该进一步加强外部监管,形成独立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平台,根据行业和地域进行划分,帮助投资者及利益相关者了解真实的科技型企业内部控制质量。我国现行的审计准则虽然有涉及注册会计师对公司内部控制测试的问题,但是,注册会计师还需要一套能够有效指导其进行内部控制报告审计的准则,如美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委员会(PCAOB)推出的第2号和第5号审计准则,有效地为注册会计师提供了内部控制审计执业准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