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的探讨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的探讨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R&D活动推动着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引发产品创新,产品创新刺激新的消费需求,由此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企业盈利的契机。史欣向和陆正华研究发现,企业R&D投资效率与企业的总收入和税前利润显著正相关。《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指出,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是内部环境,而内部环境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的探讨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也是企业扩大市场份额、获得超额收益、培育核心竞争力的中坚力量。学者的研究表明,技术创新有助于提高企业价值,例如,Guth(1990)认为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可以开发或引入新产品、降低产品生产成本,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技术创新也可使企业率先进入新的业务领域,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使企业盈利能力得到提高。Stopford(1994)通过研究指出技术创新是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决定企业经营业绩的主要因素。而Buckley et al.(1997)认为在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企业经营国际化程度日益加深以及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的情况下,技术创新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日益重要。R&D活动推动着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引发产品创新,产品创新刺激新的消费需求,由此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企业盈利的契机。许多学者的实证研究也发现技术创新对于企业价值的提升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例如,Bosworth和Rogers(2001)探讨了澳大利亚大型企业的R&D活动和知识产权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他们运用1994—1996年间的R&D数据和1996年专利、商标和外观设计申请数据,实证结果表明企业R&D支出和专利对企业的市场价值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Sundaram et al.(1996)认为,对于宣告R&D支出改变的公司而言,R&D支出的改变与公司的市场价值存在正向影响。史欣向和陆正华(2010)研究发现,企业R&D投资效率与企业的总收入和税前利润显著正相关。陈修德、彭玉莲和卢春源(2011)研究表明,中国上市公司R&D投入、无形资产对企业市场价值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专利作为技术创新的重要代理变量,虽然对企业价值存在影响,但不十分显著。陈守明、冉毅和陶兴慧(2012)研究制造业上市公司的R&D投入和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R&D投入对当年和下一年的企业价值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总之,在科技日新月异的背景下,企业要想增强自身的竞争优势,就必须在企业内部不断培养技术创新的潜力,并不失良机地将这些潜力转化为有经济价值的科技成果和有竞争力的畅销产品。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求立足之地,就必须着力培养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R&D活动中下狠功夫,努力开拓具有潜力R&D项目,在大力提高R&D投入的同时不遗余力提高R&D投资效率,唯有如此才能使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走在行业前列,才能使企业抓住瞬息万变的市场中蕴藏的无限商机

R&D投资是企业战略投资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于公司投资效率的问题,Myers和Majluf(1984)、Jensen和Meckling(1976)、Jensen(1986)等认为,现实中普遍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和代理冲突等问题,往往使得公司资本错误配置,引发投资不足或过度投资等非效率行为,降低了公司的投资效率。与一般项目投资相比,R&D项目通常具有投资额大、风险高、周期长且需要持续性的投资等特性;同时R&D投资具有资产专有性,其投资与否、成功的概率都是企业的商业机密,外部投资者难以获知,信息不对称程度更高。另外,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突破了所有者自身能力、素质、时间和精力的限制,有利于企业在具备出色的经营管理能力、素质、时间和精力的职业经营者的管理下蓬勃发展;然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是一把双刃剑,由于所有者与经营者的目标函数不一致、信息不对称和契约不完备,经营者可能因厌恶R&D投资的高风险而缺乏培育R&D项目的积极性,从而规避R&D投资,并可能未尽力实现所有者期望的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甚至为了自身的利益(更高的薪酬补贴、更高的权力地位、更多的闲暇时间等)损害了所有者的利益。因此,如何缓解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与代理冲突问题,以提升公司的R&D投资效率和竞争优势至关重要。

自从1992年美国COSO委员会发布《内部控制——整体框架》、2002年颁布《上市公司会计改革和投资者保护法案》,即《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简称SOX法案)以来,各国政府相继出台了与本国国情相结合的内部控制的规范体系。2008年我国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随后出台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和解释公告,目的在于促进上市公司建立和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以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指出,内部控制是由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包括内部环境、控制活动、风险评估、信息与沟通及内部监督五个要素。可见,内部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其涉及范围上至董事会,下至各个基层岗位、全体员工,贯穿于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内部控制也是一种内在的制度安排,其有效执行可以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因此,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与实施有利于缓解委托代理冲突和信息不对称问题。

第一,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可减轻代理冲突。这是因为要使所有者与管理者之间的目标趋于一致,需要构建一套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对管理者进行监督、制衡与激励,约束管理者的机会主义,降低代理成本。《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指出,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是内部环境,而内部环境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在《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中明确指出,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权限、任职条件、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确保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形成制衡;企业梳理治理结构,应当重点关注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和履职情况,以及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运行效果;治理结构存在问题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因此,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为内部控制环境的优化奠定基石,有助于企业形成一种科学民主的决策氛围,增强群体决策的能力,提高企业R&D投资决策科学性和合理性;激励和监督管理者努力工作,抑制管理者的自利行为,如厌恶风险、偷懒等,降低代理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可避免非效率投资行为的产生。

第二,完备的内部控制有利于防范和控制R&D投资风险。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是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指企业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如果企业构建起完善的内控风险管理体系,就可及时识别企业R&D项目潜在的风险并积极思考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修正不合理的R&D投资决策。而控制活动是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其根据对R&D投资项目的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如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等,可及时发现企业内部各契约方可能的失误,矫正低效的投资行为,将R&D投资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从而有序地推进R&D项目的进展,提高R&D投资效率。(www.daowen.com)

第三,完善的内部控制可以提高财务信息质量,降低信息不对称。各国监管部门致力于推进上市公司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最基本的关注点是改善上市公司的财务会计及相关信息的质量,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表明,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可提高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的质量,如Goh和Li(2011)研究表明,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越多,会计信息的质量越差;刘启亮等(2013)研究发现,较好的内部控制有助于提升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因此,内部控制质量的改善降低了信息的不确定性,将公司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展现出来,减轻了因逆向选择而导致的较高的融资成本。同时,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条件是信息与沟通。如果企业建立顺畅而有效的信息与沟通制度,就可及时、准确、完整地收集与企业R&D投资项目相关的信息,并使这些信息在企业各相关层级之间进行及时传递和有效沟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内部相关部门的信息不对称,使之更全面了解R&D投资的实际进展情况,并能更合理地执行公司的R&D项目,从而提高R&D投资效率。

第四,持续的监控有利于R&D项目的顺利推进。企业内部控制行之有效的重要保证是监控,即必须对整个企业运营过程进行持续监控,并在必要时做出修改,从而使企业运营系统做出动态反应,且随着情况的需要而变化。R&D项目是企业的一项重大投资决策,对于重大投资的内部控制,深圳证券交易所在2006年颁布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中明确规定,公司重大投资的内部控制应遵循合法、审慎、安全、有效的原则,控制投资风险、注重投资效益;公司应在《公司章程》中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对重大投资的审批权限,制定相应的审议程序;公司应指定专门机构,负责对公司重大投资项目的可行性、投资风险、投资回报等事宜进行专门研究和评估,监督重大投资项目的执行进展,如发现投资项目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向公司董事会报告;公司董事会应定期了解重大投资项目的执行进展和投资效益情况,如出现未按计划投资、未能实现项目预期收益、投资发生损失等情况,公司董事会应查明原因,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因此,完善的持续监控机制有助于促进重大投资项目的有序推进,及时发现、控制风险,提高投资收益

基于以上的理论分析,本章提出如下假说:

假说:内部控制质量越高,企业R&D投资效率越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