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环境是企业内部控制要素的基础。COSO报告认为,内部环境的因素具体包括:员工的诚实和职业道德、人员胜任能力、管理哲学和经营作风、董事会及审计委员会、组织机构、权责划分、人力资源政策及执行等。福建省科技型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不够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企业对内部控制工作重视不够
目前科技型企业的内部治理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一是管理当局大部分由技术型人才转型而来,重技术轻管理,对于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没有认识到位。有的企业构建内部控制制度,并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和审计,可能只是为了满足外部监管的相关需求,忽视了内部控制的本质目标。事实上,查错防弊,确保财务信息、市场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等仅仅是内部控制的基本内容。二是大部分科技型中小企业都还没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完善内部控制的体系,更不要说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进行内部控制质量的评价工作。三是多数的上市公司未将内部控制的所有内容及环节联系起来,从整体上去把握。这种片面的注重实物环节的内部控制行为可能影响企业评价内部控制的积极性,使得评价工作流于形式。四是管理者内部控制意识不强,不利于内部控制的建立和执行,影响了内部控制的效率及效果。2012年福建省48家科技型上市公司中,管理层持股比例低于20%的企业有34家,约占总体的71%,其中有15家企业管理层持股比例为0。总体而言,福建省科技型企业管理者持股比例不高,管理者受到股权激励较少,主人翁意识可能不强,导致管理者自我提升的动机不足,缺乏内部控制的意识,建立和维护内部控制的积极性不高。(www.daowen.com)
(2)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
公司治理是所有者对经营者的一种监督与制衡机制,即通过一种制度安排,来合理地配置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权利与责任关系。广义公司治理结构包含控股股东行为、董事会治理、监事会治理、经理层治理、信息披露治理和利益相关者治理等方面,公司治理结构是内部控制的环境前提。2012年福建省48家科技型上市公司中,有17家企业存在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的现象,这说明福建省科技型企业中董事长和总经理兼任现象较普遍。这种职位组织形式不利于其他董事对管理者的监督,影响监督机制的有效性。此外,目前我国科技型企业股权结构不合理,例如,2012年样本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均值为33.8%,最大值为73.8%,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均值为59.9%,难以对第一大股东起制衡作用,同时存在监事会职责缺位等现象。因此,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必然会缺乏一套有效的监督和制衡机制,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加大了企业发展的风险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