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夯实与实施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夯实与实施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主要明确了内部控制的目标、原则与要素。总之,《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是内部控制体系的最高层次,起统驭作用,是制定应用指引、评价指引、审计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依据。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夯实与实施

2004年底和2005年6月,国务院领导就强化我国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做出重要批示,明确要求“由财政部牵头,联合证监会及国资委,积极研究制定一套完整公认的企业内部控制指引”。2006年7月,财政部等部委成立了中国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下设八个咨询专家组,开始研究制定具有统一性、公认性和科学性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这标志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建设的序幕正式拉开。

2008年6月28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要求自2009年7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并且鼓励非上市大中型企业执行基本规范。规范要求:“执行本规范的上市公司,应当对本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并可聘请具有证券、期货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主要明确了内部控制的目标、原则与要素。一是重新定位了内部控制的目标体系,即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二是确立了内部控制的原则,要求企业在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全过程中贯彻全面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制衡性原则、适应性原则和成本效益原则等五项原则;三是借鉴发展了内部控制的要素,要求企业构建以内部环境为重要基础、以风险评估为重要环节、以控制活动为重要手段、以信息与沟通为重要条件、以内部监督为重要保证,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五要素内部控制框架。《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把当前国际上一些先进理念方法与中国企业实际情况相结合,体系完整,内容翔实,比COSO的内部控制规范更全面具体,更适合中国企业,更具有可操作性。总之,《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2010年4月,财政部等五部委出台了《关于印发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通知》(财会〔2010〕11号),即《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18项)、《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通知要求自2011年1月1日起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自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施行;在此基础上,择机在中小板创业板上市公司施行,同时鼓励非上市大中型企业提前执行。其中,《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是对企业按照内部控制“五原则”和内部控制“五要素”建立健全本企业内部控制所提供的指引,在配套指引乃至整个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中占据主体地位;18项应用指引由三大类组成:一是内部环境类指引,包括组织架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社会责任等5项指引;二是控制活动类指引,包括资金活动、采购业务、资产管理、销售业务、研究与开发、工程项目、担保业务、业务外包、财务报告等9项指引;三是控制手段类指引,包括全面预算、合同管理、内部信息传递和信息系统等4项指引。这三类指引基本涵盖了企业资金流、实物流、人力流和信息流等各项业务和事项。《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是为企业管理层对本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提供的指引,其发布为企业开展内部控制评价提供了一个共同遵循的标准。《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是为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执行内部控制审计业务的执业准则。(www.daowen.com)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是内部控制体系的最高层次,起统驭作用,是制定应用指引、评价指引、审计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依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与《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发布,标志着适应我国企业实际情况、融合国际先进经验的“以防范风险和控制舞弊为中心,以控制标准和评价标准为主体”的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基本建成,是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