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统计丛书》系列优秀读物推荐

《统计丛书》系列优秀读物推荐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20年后季报不再整卷出版,改为每季结束后,立即将各口岸统计印成单册出版。在统计系列丛书中,内容之丰富,资料之完整,时间之长久者,首推贸易年刊。1882年起贸易统计和贸易报告合二为一。1867年统计分为两册,第一册为全国贸易税收辑要,是为有全国贸易统计之始。第二册为各关贸易统计。年刊中的贸易报告部分,总税务司赫德于1865年第3号通令对编写提出明确规定和要求。

主要包括贸易统计月报、季报、年刊、十年报告、常关贸易统计等。

各通商口岸贸易月报最初刊于1866年,1868年改为季报。月报停止出版六十余年后,1932年1月又重新出版,名为《中华民国海关进出口贸易统计月报》,是全国性的进出口货物、金银的进出口价值以及往来商船数量按月详细统计。就分海关月报而言,自1932年1月起,江海关进出口贸易统计月报开始出版,大连税关统计科也曾发行过伪满洲国《贸易统计月报》。

《海关贸华洋贸易统计册》自1869年开始出版,1920年后停止编号,共印行了248期。因按季度出版,故常被简称为“季报”。内容主要反映一季度的贸易、关税、罚金、税捐规定、关税规定等情况。1920年后季报不再整卷出版,改为每季结束后,立即将各口岸统计印成单册出版。

在统计系列丛书中,内容之丰富,资料之完整,时间之长久者,首推贸易年刊。除1942—1945年抗战期间,上海造册处(统计科)编印的贸易年刊有过停刊外,它是近代中国近九十年间最具权威的长时段贸易统计资料。年刊是从半年刊演变而成,1858、1859年粤海、江海两关将各自半年的贸易数据统计汇编成册,公布中外,其他关亦先后刊行贸易资料,至1863年全改成年刊。但在1864年前,各关的统计在分类、方法、货物单位、货物价值等方面还没有统一制度,亦无全国统计。自1864年后年刊除有贸易统计(returns of trade)外,还增有文字性的贸易报告(reports of trade)。自1875年起,贸易统计开始刊行中文本。1882年起贸易统计和贸易报告合二为一。在1904年之前,统计价格、范围及造册方式等方面,因随时作必要的更动,年刊仍较为散乱。1905至1931年,年刊为较统一时期,每年度的贸易统计和报告装订成两大册,含三卷,名称虽有时略异,但内容、性质大致相同:上卷系就通商海关华洋贸易情形做整体的论述;中卷包括全国各关口华洋贸易的全年清册;下卷记载通商海关进出口货物分别产销情形。1932至1948年为机算时期。

年刊中的贸易统计部分,1864年之前编排杂乱。自1864年因赫德的整顿而趋一致。1867年统计分为两册,第一册为全国贸易税收辑要,是为有全国贸易统计之始。第二册为各关贸易统计。贸易统计这种年度性的报表,准确地记载了晚清、北洋、国民政府、汪伪政权及伪满政权各统治时期全国及各关口的税课(包括海关税和常关税)、航业(出入口船只)、贸易货值、出入内地之贸易(包括输入内地之洋货和由内地输出运往外洋之特产)、金融(经过海关进出之货币)、旅客(经过海关之往来旅客人数)及其他专项统计等。海关的这种统计数据资料,极为具体详尽地反映了当时中外贸易的情况,对于研究近代经济史很有利用价值。(www.daowen.com)

年刊中的贸易报告部分,总税务司赫德于1865年第3号通令对编写提出明确规定和要求。规定各关口每年须将发生在本地区的重大事件上报,并对本关的贸易状况做一个总结性的概述,对影响贸易状况的因素一一分析陈述。在1882年之前,总税务司要求报告中写明本口贸易总体情况、贸易值、进口、出口、内地转口贸易航运、税收以及所在地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内容,篇幅没有作严格的限制。从1882年开始,总税务司要求年报内容重点放在与进出口贸易有关的事务方面,篇幅限在四页纸之内,出版时与海关年度报表合并为同一册。1890年,总税务司进一步要求各关税务司上报1889年年报内容时,依次写明本口贸易情形概况、税收、外洋贸易、沿海贸易、内地税则、船只、旅客、金银、药土(洋药、土药)、杂论等十项内容,篇幅不得超过四页纸。从1889年始,除英文本外还出版中文本年报,主要是满足中国方面的需求。到1913年出现中英合璧版本。造册处在出版中文年报时一般分为上下两册,上册为某某年通商各口华洋贸易情形总论,由造册处税务司撰写;下册名为某某年各口华洋贸易情形论略,汇集了各关税务司的年报。1930年版式改为中华民国某某年通商各口华洋贸易统计报告书,报告内容所列项目基本变化不大。各关税务司在编写中文年度报告时,力求做到清晰完整,易于让中国一般读者读懂,编排的格式也适合中国人的阅读习惯,用宣纸竖排这种中国传统印刷方法,不至于使中国读者产生厌倦感。贸易报告内容非常丰富,记载了大量正史和地方志中所没有的原始调查资料,特别是数据性的资料。

十年报告,是时间跨度最长的一种海关报告。海关最早编制十年贸易统计是1874年为维也纳博览会编纂的(1862—1872年)贸易统计,1890年总税务司第524号通令,正式规定各关限期内完成十年报告的编纂工作,全国统一执行。大多数海关有1882—1891、1892—1901、1902—1911、1912—1921、1922—1931年,共计五期的十年报告。前四期十年报告以英文本出版,第五期除英文本外,还专门出版了中文本。十年报告内容非常广泛,格式和篇幅均有统一要求。1890年的第524号通令明确要求十年报告按26个标题性项目进行撰写,主要内容涉及本省本口岸发生的重大事件、贸易发展情况、税收增减、鸦片贸易与种植情况、货币金融及物价升降、进出口货值、人口变化、市政建设(如道路警察路灯等设施)、港口交通及助航设施、气候自然灾害及人为事故的防范措施、名人到访及官员升迁、特殊文化事业(如图书馆建设、文学俱乐部、文学奖励等)、秀才举人数及受教育比例(如妇女教育情况)、本省特产及工业和交通工具、民船经营及担保、本地钱庄及其运作模式、本地邮政运作情况、海关章程及职员情况、军事及工业、宗教与信徒、会馆及其章程、本地著名官员、本地名著、地方历史及未来前景展望等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内容几乎包罗万象。报告要尽量写得让人感兴趣,每份报告篇幅可扩充到30页。到第三期十年报告撰写时,总税务司安格联发布第1737号通令指出:考虑前两期十年报告已对各口情况做过综合性的描述,这一期为避免重复,要求笔墨放在各地物质和道德进步方面,一切无关紧要的内容和表格尽量少费笔墨,因此报告项目减到21项,即贸易税收与航运、税收、鸦片、货币与金融、人口、港口设施、灯塔航标、邮政电报、各省行政和省议会、司法、农业、矿山与矿物、制造业、铁路公路、教育、卫生改善和博物馆移民、物价与工资、饥荒水灾霍乱传染病、陆海军、当地报刊等。总税务司安格联认为这些栏目足以描述各口岸十年内发展情况,如果还不够,针对特殊情况可以增加一些其他内容,但是除非万不得已,每一段篇幅尽可能不超过30行(500字左右)。第五期十年报告与前几期略有不同,在内容栏目方面又做了一次调整,主要是根据当时统计科税务司华善的提出的17个栏目进行编写,即贸易、航业、关税、金融、农业、矿业、交通、航行设施、地方行政、司法与公安、军事、卫生、教育、文艺、人口、治安等。总之,十年报告是以外国人的眼光,用近代科学方法,翔实地记录了五十年间中国全国及各地人和事的历史变迁,其记录细致、定量分析,为一般传统史料所不及。

上述月报、季报、年刊、十年报告,均是洋关经手贸易。《辛丑条约》后为筹庚子赔款,将距洋关五十里内之常关移归洋关管辖,以增加税收支付赔款。常关税收向无完善记录,洋关掌理后各关始自1902年刊行贸易统计,如1902年天津常关、1903年福州常关及1902—1906年全国各常关的贸易统计。由于常关的资料和数据极为稀少,《常关贸易统计》无疑是研究晚清常关必不可少的核心史料。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对近代海关统计及报告历来有着极高的评价,著名经济史学者郑友揆明确指出:“因其内容精确,所占地域广大,已成为研究我国经济之唯一可靠而系统的资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