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面临的能源危机:现状与解决方案

中国面临的能源危机:现状与解决方案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目前的能源消费结构极不合理,主要依靠传统能源,其中煤炭占70%以上。中国油气消费量大且急剧攀升,境内油气储量相对贫瘠,形成严重的对外依赖性。[6]石油短缺成为严重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确保能源安全成为一项艰巨的任务。[10]这些数据充分显示中国能源的匮乏程度和能源危机的紧迫程度。在能源、环境问题进一步突出,抢占低碳经济发展制高点成为各主要经济体的追求时,中国这样的能源消费结构显然带来很多负面影响。

中国面临的能源危机:现状与解决方案

能源是指能够给人类提供能量或动力的自然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太阳能等。中国目前的能源消费结构极不合理,主要依靠传统能源,其中煤炭占70%以上。虽然中国煤炭储量相对丰富,但大量的煤炭消费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影响全球环境和气候。中国油气消费量大且急剧攀升,境内油气储量相对贫瘠,形成严重的对外依赖性。为维持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国采取“走出去”的战略,在全世界寻找能源,同时引进技术和资金,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并努力推进环保工作。当海外能源投资面临诸多风险而成本上升时,中国不得不加紧筹备东海、南海能源的勘探和开发。这两块海域资源丰富,但由于海域争端、资金、技术等原因,此处的油气勘探和开采仅限于浅海区。而今,东海、南海深海区能源开发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

从1993年起,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短短20年后,截至2011年年底,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高达56%。随着经济飞速发展和能源消费迅猛增长,中国境内的石油资源日渐枯竭,据估计,最多有20年就会耗尽,目前尚未开发出理想替代品。据美国能源部能源信息署预测,到2030年,中国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将达到78%。[6]石油短缺成为严重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确保能源安全成为一项艰巨的任务。

(一)中国境内能源现状

中国是个能源极其匮乏的国家,就常规能源而言,笔者根据人地系统主题数据库2010年数据,整理出中国常规能源状况如下表:[7]

从表5-1可以看出,中国原油的剩余可采量仅有32.7亿吨,而中国2011年的石油消耗量已达4.9亿吨,[8]而且石油年消耗量还在以至少5%的速度递增,2018年将首次突破6亿吨。[9]即使按年消耗量5亿吨计算,这样的可采量在短短7年内就会耗尽。中国不得不把目光转向海外。

表5-1 2010年中国常规能源状况一览表(据人地系统主题数据整理)

在这些探明的储量中,煤炭占全球探明储量的13.3%,排位世界第3位,石油占1.1%,天然气占1.5%。中国能源总储量世界排位似乎较靠前,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很低:煤炭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53%,石油、天然气的人均占有量则更低,分别仅为世界人均量的15%和10%。而这其中,石油和天然气的探明可采量仅为世界探明可采量的3%和2%。[10]这些数据充分显示中国能源的匮乏程度和能源危机的紧迫程度。

(二)中国能源需求增长迅猛而储备不足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能源短缺的矛盾正日益明显。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煤炭消费国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中国2017年能源消耗量44.9亿吨标准煤,煤炭消费量为38.7亿吨,占当年全球煤炭消费量的50.58%;[11]2017年消费石油6.1亿吨,同比增长6%;一次能源消耗量为32.5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6%,已成为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耗体。[12]而石油消费量增长尤其迅猛,2010年同比增长率为7.1%,2011年消费量达到4.9亿吨,同比增长率已经高达16.7%。预计中国以后对石油的需求量会更大,逐年递增幅度会更高。(www.daowen.com)

能源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其战略储备非常重要。以石油为例,依国际能源机构(IEA)订立的成员国战略石油储备标准,较为安全的储备量应为该国90天的石油净进口量。日本和美国都有较充分的石油战略储备,而中国的石油储备尚不足30天的用量。2008年底至2009年初,国际油价跌至30多美元时,有专家呼吁政府抓住机遇储备石油,但是由于中国储备能力有限而坐失良机,[13]当时并未动用大量的民用储备设施。而同期有些国家甚至不惜血本在海上大量储备石油。中国应该以此为鉴,加强石油储备能力建设,以备不时之需。

(三)中国能源消费的结构性问题

中国的能源消费存在结构性问题。过度偏重化石能源,煤炭消费量占到了70%以上,电力50%以上依赖火电,核电占不到能源消费总量的1%。笔者根据BP公司2011年6月23日公布的《世界能源消费量统计》,[14]整理出世界主要国家能源消费结构(如表5-2)。因与本书关系不大,表中未列“可再生资源”的份额,因此各项消费数据总和并不等于100%。从表中可以看出,欧美发达国家对核能、再生资源的消费量所占比重较高,尤其是法国,其核能占能源总消费量的38.4%(这是2010年的比重,现在已经有所提升),而中国所占比重不到1%。在大国中,俄罗斯倚重天然气,美国注重开发核能等新能源,着力压缩化石能源的消费量。而中国过于依赖煤炭,对石油的需求也在迅速增长。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制造业仍然集中在高消耗、高污染以及资源型(“两高一资”)的低端产业,经济的快速增长是以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为代价,同时也加剧了能源危机。在能源、环境问题进一步突出,抢占低碳经济发展制高点成为各主要经济体的追求时,中国这样的能源消费结构显然带来很多负面影响。[15]

表5-2 2010年世界主要国家能源消费结构一览表(根据UNCTAD网站数据整理)(单位:%)

据国家发改委2013年7月1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自2013年以来,中国发生大范围持续雾霾天气,1/4国土面积、约6亿人受到影响。[16]中国巨额碳排放也对世界气候造成很大负面影响。2013年6月10日,国际能源机构(IEA)发布的《能源气候地图》显示,2012年全世界的碳排放总净增量为4亿吨,而中国当年碳排放增量为3亿吨,美国碳排放量净减少了2亿吨。[17]在2011年全世界的年碳排放总量上,中国占28%,美国为16%,欧盟约11%。[18]中国2009年碳排放量为72亿吨,2011年为89.6亿吨,这一数字还在攀升。由于担心经济下滑、失业增长及社会稳定,2009年中国只承诺一个相对的减排量,即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GDP碳强度)在2005年的基础上下降40%~45%。规划2020—2030年方提出碳减排绝对数量的控制,实行排放总量和排放强度两个指标控制,到2030年后才实施单一碳排放总量控制。[19]近年来,中国政府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大环保执法力度,煤炭消费量自2014年明显下降,[20]2018年从上年38.6亿吨下降到38.3亿吨。[21]中国目前的能源结构中,煤炭仍占65%以上,煤炭消费量依旧占世界的一半左右,仍然有人鼓吹中国“环境威胁论”。

中国的能源战略必须同时应对两大挑战:一是经济发展的同时要保护和改善环境,提高群众幸福指数;二是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中,承担必要的国际责任。减少化石能源消耗,降低碳排放,加大清洁能源和新能源的研发力度。

中国核能利用发展缓慢。早在1964年就掌握核技术,1984年建成首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但30多年来,核能仅占能源消费量的0.7%。国家每年用于开发核能的投资巨大,仅核电电源工程建设一项在2010年就投资629亿元,同比增长7.68%。[22]然而,核能开发面临诸多困境,就体制而言,核电长期以来投资主体不明确。技术上,核电技术升级投资大、风险高、周期长,专业人才短缺,自主研发能力不足,引进技术成本高昂,还难以获得最先进的技术。材料上,首先是铀匮乏。中国是贫铀国,每年的铀耗量却至少7000多吨,这种稀缺战略资源很难从国外获得。[23]其次是核乏燃料处理难,需要技术高,费用高昂,积累的核乏燃料巨大,对环境构成巨大的潜在威胁。[24]

其他的新能源,诸如风能、太阳能的开发同样存在着投资大、风险高、周期长等问题,而且易受地理环境和气候状况的制约,发展很不稳定。美、日、欧等均非常重视发展新能源,由此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并迅速抢占未来经济发展的制高点,进而增强其在能源、气候谈判中的主动权。因此,虽然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将不得不依赖化石能源,但是仍然需要锲而不舍地进行新能源研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