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经济应用文的主旨与材料要素

经济应用文的主旨与材料要素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经济应用文主旨的要求是正确、鲜明、集中、深刻、新颖。即“一文一事”“一文一旨”。深刻是对经济应用文主旨品质诉求的要求,是指主旨要揭示事物的本质,反映经济工作的内在规律性,挖掘经济现象、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行之有效的办法和对策。此外,经济应用文的结构通常使用单纯段,即一个段落表达一个内容或一个意思,且首句常作该段的段旨句(中心句)。

经济应用文的主旨与材料要素

(一)经济应用文的主旨

1.主旨的含义

经济应用文的主旨是指作者通过文章内容所表达出来的基本观点或主要意图。在具体经济工作中,处理经济事务、反映经济情况、解决经济问题总要有个明确的目的、态度、意见或看法,因此,在经济应用文中所表达出来的目的、态度、意见或看法就是经济应用文的主旨。

在文章中,主旨是“统帅”和“灵魂”。《姜斋诗话》有语:“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这说明材料、结构、语言诸要素因有了特定的主旨,才凝聚成了浑然一体的文章。也就是说,主旨具有决定材料、支配结构、制约表达、影响语言的决定性作用。

2.主旨的形成确立

经济应用文主旨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客观存在与主观认识相统一的产物,是作者对客观存在的人、事、物、矛盾、问题、现象进行反复研究、深入探讨、认真提炼的结果。客观存在是主旨形成的前提与物质基础,主观认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加工与提炼,二者结合并统一,便形成了主旨。例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4〕68号)这份经济公文的发布,是因为“近年来,我国食用植物油消费量持续增长,需求缺口不断扩大,对外依存度明显上升,食用植物油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的存在,有关部门和国务院已经充分意识到其严重性和紧迫性,必须加快采取行动解决,在此认识基础上形成确立了“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主旨。

在主旨的形成确立过程中,客观存在是主观认识的基础、前提;但是在认识客观的过程中,主观又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而是在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的指导下,凭借对法律法规和政策、客观事物内在规律、道德伦理理念等的认识水平,对客观存在进行能动审视,从而发现、发掘出作者认为有价值的主旨。

照此,经济应用文主旨的形成确立可描述为:客观首先向主观提供认识的物质对象,然后主观对客观提供的物化对象凭借自己的认识水平和一定的检测规范进行加工提炼,并将自己的认识用简明的语言直接表达出来,最终形成主旨。

3.主旨的诉求要求

诉求要求即为要达到的表达效果。经济应用文的主旨不是纯客观的,在很大程度上,主观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其主旨的形成确立与作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思想觉悟、对法律法规和政策的熟悉与理解程度、文化知识程度、写作业务和语言表达能力等多种因素相关。不同作者在上述诸因素的具备上千差万别,所以,在经济应用文主旨表现上就会产生不一致的现象,出现正确与错误、鲜明与含混、集中与分散、深刻与肤浅、陈旧与新颖的差别。而经济应用文主旨的要求是正确、鲜明、集中、深刻、新颖。

(1)正确。正确是对主旨性质诉求的要求。怎样的主旨才算正确呢?首先,要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其次,要符合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现行经济方针政策以及有关部门、单位的规章制度;再次,要符合经济活动的实际情况、遵循经济规律;第四,要符合公序良俗与传统美德。近年,有媒体报道有的政府及部门发文“强拆”“倡导公务接待使用小糊涂仙酒”“请求对×××涉嫌非法经营刑事拘留取保候审”的主旨都是错误的。

(2)鲜明。鲜明是对主旨表达诉求的要求。经济应用文在行文中不仅直陈作者的发文意图,而且常在文章的重要部位直接显旨,最常见的有标题显旨、开头显旨、正文显旨、过渡显旨和结尾显旨等形式。这样,文章主旨一目了然,极易把握。

(3)集中。集中是对主旨数量的诉求要求,即一篇文章只表达一个主要意图或基本观点。集中的含义有二:一是事件单一,二是主旨单一。即“一文一事”“一文一旨”。我国唐、宋时代就把“一文一事”作为一种制度规定下来。宋代规定群臣奏状“皆直述事状,若名件不同,应分送所属;而非一宗者,不得同为一状”。

(4)深刻。深刻是对经济应用文主旨品质诉求的要求,是指主旨要揭示事物的本质,反映经济工作的内在规律性,挖掘经济现象、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行之有效的办法和对策。这就要求作者认真研究材料,透过现象抓住本质,见微知著,小中见大,提出真知灼见。

(5)新颖。新颖是对主旨时效诉求的要求,是指主旨要有新意、有创意。主旨新颖,首先来自材料的新颖,如果文章所反映的材料是最近的、当前的,那么从最近或当前发生的新情况、新现象、新变化等新材料中概括、提炼出来的主旨自然就是新颖的;其次是从原有主旨上发掘新意、创意,从新角度、用新方法或新材料去论证原主旨,从而使文章产生新意、创意,使原主旨具有新颖感。

4.主旨的表现

经济应用文除要求“直言不曲”表达主旨外,还通常要求在文章的一些重要部位显旨,这样能使主旨更加鲜明,易于识别与把握。

(1)标题显旨,即在标题中显示作者的观点、看法。如调查报告的标题《想致富 受教育》就是作者调查河南郑州4097户农民家庭年收入的结论,即作者总的看法。公文通常以标题中的事由显旨。例如《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粮食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粤府办〔2014〕67号),其主旨就是通知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进一步加强我省粮食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还有用小标题明示每一部分主旨(分旨)的。标题显旨是最常用、最科学的显旨方法。主旨位居标题或小标题之中,显要而突出,对拟稿者来说,首先树立目标、明示主旨,能提升写作质量;对阅读者来说,看到标题、小标题,主旨、分旨一目了然,能提高认知及处理效率

(2)开头显旨,即在正文开头或每段开头位置用一句话明示文旨或段旨。经济应用文有一种以目的开头的写作方式,这种方式其实就是开头显旨方式。如“为进一步加强我省粮食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建立健全从生产到消费、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制度,杜绝有毒有害粮食进入餐桌,确保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现就加强我省粮食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有关工作通知如下”,正文开门见山,交代行文意图,即主旨。此外,经济应用文的结构通常使用单纯段,即一个段落表达一个内容或一个意思,且首句常作该段的段旨句(中心句)。

(3)正文显旨,即指用整个正文来阐明主旨。这种情形多出现于公文的批转、转发、印发和发布性文本,例如,“国家统计局《关于加强和完善部门统计工作的意见》已经国务院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这段通知正文就是表明“告知”与“祈使”的行文意图。

(4)过渡显旨,是指从过渡句或过渡段中显旨。如学习总结《经济合同学习总结》前言与主体之间的过渡语“这次习作既有成功之处,也存在一些问题,现作总结如下,”就显示了本文的主旨——总结成绩,指出问题。

(5)结尾显旨。经济应用文常在结尾明旨或深化主旨,与标题或开头相呼应,构成反复显旨,从而强调和突显主旨,如前述调查报告《想致富 受教育》的结尾写道:“由此可见,发展教育,提高劳动生产者素质,无疑是发展生产、治穷致富的根本措施。”这种归结显旨,同时呼应着标题显旨。

一些公文通常用惯用语结束,而这些惯用语往往能承担表达主旨的作用。如请示中的“妥否,请批示”、报告中的“以上报告,请审阅”、意见中的“以上意见,如无不妥,请批转各地执行”、通知中的“特此通知”、公告中的“现予公告”“特此公告”等结尾语,都具有明旨作用。

(二)经济应用文的材料

1.材料的含义(www.daowen.com)

经济应用文的材料是存在于现实社会、作者头脑或写进文本的各种情况,如人、事、物,社会现象、问题、矛盾,以及它们所涉及的时间、地点、实事、数据、依据、原理、观念、认知、措施、办法和对策等。材料同属于内容要素,是经济应用文写作的前提与基础。没有材料就无法形成主旨,也无法写成文章,即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材料在经济应用文写作要素中的地位不言而喻。

2.材料的类型

经济应用文材料从不同视角划分,可分为不同的类型。

(1)从存在状态看,可分为原始材料和文本材料。原始材料,是存在于现实社会和作者头脑的各种情况,如人、事、观念、认知和数据等,它来自作者对现实生活的关注、收集与积累,成为形成经济应用文主旨的基础和萌发写作动机的源泉,这种材料通常被称作素材;文本材料是为表现某一主旨,写进文章中的人、事、物、社会现象、问题、矛盾,以及与之相关的时间、地点、事例、数据、依据、原理、观念、措施、办法和对策等,这种材料常被称作题材。文本材料是作者为表现主旨对原始材料进行甄别、筛选、提炼、加工的结果,它们受主旨统率并支撑主旨和说明问题。

(2)从材料性质看,可分为事实材料和理论材料。事实材料也称为客观材料,是客观存在于现实中的人、事、物和数据等;理论材料也称主观材料或观念材料,是人们对客观进行观察、思考,提炼、总结、归纳出的认知、观点与看法,如引用的权威言论、科学原理、法律、法规、政策、社会舆论、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看法、办法、措施、对策)等。

(3)从材料的来源看,可分为第一手材料和第二手材料。第一手材料也叫直接材料,是经济应用文写作者通过自身的经济活动实践或亲身观察与调查研究直接获取的材料;第二手材料也叫间接材料,是经济应用文写作者通过从各种渠道,如阅读、听闻、检索等途径获取的各种信息材料。在通常情况下,第一手材料比第二手材料更真实可靠,因此,使用第二手材料时,务必做好所用材料的查实考证工作,以免有误。

当然,经济应用文的材料还有别的分法,在此不再赘述。

3.材料的要求

(1)准确真实。准确是指材料符合客观实际,真实是指材料没被人为地夸大或者缩小。二者的区别在于前者针对客观,后者针对主观。经济应用文的材料,无论从客观还是从主观来讲都不能有误。因为材料不准确、不真实会使写作者产生错误的判断,得出错误的结论,形成错误的主旨,指导错误的行动,从而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经济损失与损害。准确真实是经济应用文材料的生命,它决定着经济应用文主旨的正确性。

另外,还要注意辨识貌似真实的材料。如湖北省汉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文《关于倡导公务接待使用小糊涂仙(神)系列酒的通知》(汉川府办发〔2006〕11号),表面看是在维护该市的税收经济效益,但实际上涉及违规和背离市场经济规律。

怎样做到准确真实?客观上的准确需要作者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审查、研究工作,绝不放过任何一个材料细节与疑难问题;主观上的真实则要求作者加强思想修养,树立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世界观,保证不弄虚作假,以确保材料真实合法。

(2)典型具体。典型是指材料要有代表性,有普遍意义,反映主要矛盾,而不只是个体的或者一些次要的问题。具体是指材料存在的形式必须是人们可以感知的,而不是抽象的。经济应用文中讲到人物时,应该有名有姓;谈到事件应该有时间地点、发生原因、经过和结果;阐述观点必须用事实说话,不能只说不证、空洞无物。经济应用文对材料的表述常采用高度概括、简明扼要的概述,而不用生动的记述和描写。

(3)新颖生动。李渔闲情偶记》中强调了文章材料新颖的重要性:“人惟求旧,物惟求新;新也者,天下事物之美称也。而文章一道,较之他物,尤加倍焉。”新颖,首先是指材料有新鲜感和现实感,是新近发生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新信息,能与时俱进,贴近现实,反映时代精神风貌;其次是指从新角度去挖掘,对于人们习以为常的材料,善于变换视角,推陈出新。生动则是指材料能吸引人、打动人。经济应用文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应紧跟时代前进步伐,反映时代发展变化,表现具有时代感的新人、新事、新情况、新问题、新思想,让人感到新异鲜活,富有新意。因此,学习经济应用文写作应该时刻关注社会生活中的人和事,捕捉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事实、新经验、新问题、新情况和新信息,注意收集新颖别致、新鲜生动的材料。

4.材料的收集

经济应用文写作材料的收集,一是自身参与经济工作实践与调研获取大量的第一手事实和观念材料,二是从各种渠道获得尽可能多的第二手信息材料。

第一手材料的收集靠作者自身的调查研究。毛泽东曾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研究是深入实际、了解现实、解决现实矛盾与问题的根本方法,也是写出高质量经济应用文的可靠保障。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要有实地观察、访谈、会议座谈和问卷调查等。调查者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选用上述方法。

第二手材料的收集就是信息收集。信息可以从文献,如图书、期刊、报纸、音像制品、内部资料等中获得;还可利用信息资料检索工具,从现有的信息资料文档中检索获得。信息材料包括三种具体形态。一是文字形态的信息,即以文字为载体的信息资料;二是声像形态的信息,即以直接记录声音和图像为载体的信息资料;三是记忆形态的信息,即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产生、传播和被接收而只在人脑中存贮的、不具有确定记录载体的信息。

信息收集要遵守一定的原则。一是广泛性原则。不同层次、不同角度、不同人员、不同行业甚至不同国家、不同环境的信息都要广泛收集。这样,有利于全面思考问题,防止片面。二是真实性原则。收集的信息要真实可靠,准确无误。三是客观性原则。信息收集忌“依长官意志办事”,受权威的束缚;忌“先有结论,后有调查”,受主观的制约。

5.材料的选用

(1)对调查研究得到的材料要进行筛选。筛选可按以下步骤进行:首先做好材料鉴别、判断,其次认真选择材料,最后对不完全的材料进行修正、增补。材料筛选对提高利用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必须掌握筛选要求,做到准确、及时、完整和新颖。

(2)对材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价值进行鉴别。最常用的方法是经验判断。但要进行严格的科学鉴别,还会常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是逻辑分类法。对原始材料中所叙述的事实和问题分析方式进行逻辑分析,看哪些事实和分析是可信的,哪些是违背事实和逻辑规律的,哪些存在疑问需要进一步查证。二是数理统计法。对原始材料中的数据和定性分析,运用数理模式进行计算鉴定,审查其数据计算是否准确、分类是否合理、结论是否一致等。三是调查核实法。对原始材料的某些事实,通过现场调查或向报送信息、反映情况的单位以及相关单位调查核实,或与权威性材料进行对照,看其是否真实可靠。四是比较鉴定法。将鉴定的材料所反映的内容与相关事物的有关情况相比较,或与有关的纵向情况比较,从而鉴定该信息内容是否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

(3)要对材料进行选择使用。选择使用材料时应遵循的原则是:①为说明主旨服务,凡是与反映主旨无关的材料,都要毫不犹豫地剔除;②注重典型性,要从大量原始材料中发掘出那些能够揭示事物本质的典型材料;③富有新意,要尽可能抓住那些能反映客观事物新变化的材料;④具有特点,必须从各种事物的实际出发,注重开发材料中具有特点的东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