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工业化住宅与制造业生产特征对比分析

工业化住宅与制造业生产特征对比分析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工业化住宅管理与制造业管理的差异性工业化住宅产品是一种体现工业和科技水平的综合性产品,是一个从研发到建造的复杂的生产过程,由于其本身的地点固定、体积庞大与实施过程复杂等主要特征,决定了工业化住宅产品研发生产的管理与一般的工业化产品的生产管理相比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因此,工业化住宅产品实现的是小范围的标准化。因此,后期的运营维护的管理也是工业化住宅全生命周期的重要内容。

工业化住宅与制造业生产特征对比分析

表2-2展示了工业化住宅区别于制造业的独特特征,例如单件性、唯一性等,但是工业化住宅产品建造中有很多重复要素,如不同项目的建设投入几乎都是相似或重复的,大量的研发信息传递过程反复,大量的构造实验和运营服务工作过程都有很明显的可重复性特征。那么多重复性活动、类似的研发任务或相似的项目类型除使得工业化住宅产品的研发生产过程与工业产品有些区别外,也具有一定的趋同性。

表2-2 工业化住宅与工业产品的生产特性对比

续表2-2

(一)工业化住宅管理与制造业管理的趋同性

虽然建筑产品研发与制造业看似是两个并行的具有很大差异性的行业,但是它们之间也存在许多共同之处,正是由于这些共同之处的存在,使得制造业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具体运作模式等方面在建筑业具备了实施的可能性。建筑业与制造业的共同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筑产品本身虽然是固定的,但其建筑产品的生产过程仍然是流水作业的,仍然遵循着生产线的基本规律[27]。基本组件和部品在工厂生产和制造,最终产品的形成在工地拼装完成,工地就像工厂的组装车间,而不同的工种和设备的移动代替了制造业中产品的流动。

(2)在建筑生产过程中,有不同的主体共同参与,主体间表现出一种需求与供应的关系,如在建设生产之前,承包商对生产中用到的物料、设备进行计划,向材料供应商、设备租赁商等发出需求通知,这些企业会针对需求提供相应的产品等。制造业中也有这样的相似点,在制造业中,每个企业在完成自己的生产经营活动时,都与其他相关主体之间形成供与需的关系,即在生产时需要其他企业提供原材料或半成品,而自身生产的产品同时又满足了其他企业的需求。

(3)尽管建筑产品的宏观构成都不相同,但是微观构成几乎相同。如住宅、办公楼、厂房等的跨度、层高、建筑材料、结构体系等参数已趋于标准化,通过有意识的设计,可以使其成为标准化的组件。

(4)与制造业一样,作为建筑行业中的一个企业,在生产运营过程中,会伴随着物料的采购、运输、配送等一系列活动,随之与相关企业产生了经济关系,存在着资金的流动,以及相互之间的信息沟通[27]

(5)制造业倾向于专业化分工,包括设计、材料、零配件、总装等环节,而建筑产品也包含了产品设计、材料预算、购买设备、工厂预制、现场总装等与制造业同样的分工环节。且住宅产品如制造业零配件同样采用标准化、模块化、装配化的工程设施与构件。

(二)工业化住宅管理与制造业管理的差异性

工业化住宅产品是一种体现工业和科技水平的综合性产品,是一个从研发到建造的复杂的生产过程,由于其本身的地点固定、体积庞大与实施过程复杂等主要特征,决定了工业化住宅产品研发生产的管理与一般的工业化产品的生产管理相比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1.生产模式的区别

制造业大多是根据市场发展趋势来判断设计生产的,是“推动式”生产模式,由制造商事先设计并通过广告媒体等的推广供消费者选择。

而对住宅产品而言,整个建设项目是按照建设单位的意向,根据明确的订单,通过招投标的过程依照业主的要求来进行设计的,不是由施工单位自主设计建设并推向市场,属于订单“拉动式”生产模式。

2.构成模式的区别(www.daowen.com)

建筑产品与工业化产品最大的区别在于建筑具有独特的个性。一般的工业产品除了品牌、型号等特征外,会通过统一的工艺流程对同一型号的产品进行批量生产。而具体的建筑产品设计,虽然选用了标准设计、通用构件或配件,但同型号的产品生产数量少,适用于同一地区、同一类型的建筑产品。不同的自然、技术、经济、地区条件,也会使得建筑产品的设计、建筑结构建筑构造、建筑材料、施工组织和施工工艺方法等因地制宜地加以修改,虽然各地住宅产品这一类型的区别性较少,但也具有同类产品在不同地区的特有的产品属性。因此,工业化住宅产品实现的是小范围的标准化。

3.生产组织的区别

工业产品的生产组织围绕人员流动进行。产品的制造与产品装配都在流动的生产线上完成。

住宅产品与工业产品的装配地点不同。住宅产品生产过程包含工厂生产部件或模块,现场进行总装装配,工厂与现场之间有运输环节,连接着这两个区域的生产线。建筑产品的体积庞大,也决定了建筑产品不可能以人员流动为核心对产品生产制造,而且建筑产品最终总装的地点是固定的,物料及人员流动是围绕最终的装配地点进行的,相关设备、人员在建筑产品空间形成不同的工作面,并在总装过程中随着工艺的变化流转于各个工作面之间,形成工作对象静止而工作人员流动的生产组织模式。

4.组织管理者的区别

工业产品任务的复杂程度远没有住宅产品的复杂程度高,工业化住宅的建造无论是对研发管理者还是对生产管理者或是对技术管理者而言,都具有一定挑战性,要求综合性能力强、拥有高程度的多专业技巧、能达成高标准的任务要求的过程管理者来完成工业化住宅项目的管理,较制造业产品的总工程师专业性要求更高,任务更艰巨。

5.服务管理的区别

制造业产品的使用寿命较建筑产品的使用寿命短。工业化住宅的使用寿命通常可以达到50年,制造业产品使用寿命较短,例如汽车的使用寿命一般为15~20年,这就决定了工业化住宅的后期运营维护的服务周期较制造业产品更久。因此,后期的运营维护的管理也是工业化住宅全生命周期的重要内容。

6.质量管理的区别

工业产品组装等活动操作空间小,难度不高,一般设计到位组装速度相对快,如果组装不合格,容易进行局部更换或重新生产进行调整。住宅产品的体积较工业产品更为庞大,工序更为复杂,技术含量更高,住宅产品的质量必须有保障,因此建筑部品组装耗时长、难度大、质量精度要求高、成本大,所以要求现场组装一步到位,组装建造与设计地位同等重要。由于现场拼装材料多,还有其他的人、财、物、环境等诸多方面需要考虑,因此比产品更为复杂,思考面更广。

7.管理方式的区别

对工业制造管理方式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制造装配和供应链方面。如汽车工业等大规模制造业的精益方式主要集中在装配车间和供应链上[28]。实现住宅产品全生命周期过程的管理而非仅仅制造过程的精益,建筑产品的全寿命周期过程通常还包括了决策、研发、运营等过程,且传统项目设计阶段决定了项目全寿命期成本的80%[29]。不同于工业产品强调的生产车间的精益制造,工业化建筑产品更加重视全寿命周期的精益,否则会造成精益的“孤岛”,即只强调某一阶段或某一过程的管理方式,而忽略了其他过程。

8.作业制度的区别

建筑产品是单件流作业,多数制造业产品是批量生产的。建筑产品的唯一性决定了建筑产品即使是在同一建筑内不同楼层的构配件实现批量生产,从整体来看,不存在两栋或三栋同样的建筑产品或同样的构配件,即使相同就目前标准化未健全的情况下,很难统一。因此,大部分工业化建造仍然是在单件流作业制度下,即以单一的流程结合成一条顺序流线,且能以最短时间生产出业主所需的产品。制造业的产品往往在满足顾客需求的情况下会以批量生产为主,大批量地制造同一产品或同一零部件。因此,两者在量上是有所区别的。

9.使用主体的区别

工业产品的使用主体通常为一个人,如汽车,由个人出资购买产品。而高层住宅的使用主体不止一个,该产品的服务对象是一组人群,因此除租赁房以外,建筑的维护修缮相比汽车与轮船要复杂得多。

(三)用制造业的方法管理工业化住宅

建筑师长期以来一直忽略建造技术和建造流程的改变。传统的设计和施工方法统治着建筑业,束缚了它的发展。基兰和廷伯莱克认为已经到了对这些传统方法进行重新评估并做出改变的时候了,他们试图说服读者,让读者把目光投向汽车制造业、造船业和航天制造业,学习这些行业如何采纳集体的智慧以及非层级化的生产组织结构的。”[14]“我们不能因为建筑物是固定在地上,是在现场(而不是在工厂里)由客户定制的,而认为其他行业的事例与建筑学无关。”[14]J.伊根(J.Egan)在Rethinking Construction:the Report of the Construction Task Force中指出:“我们看到,建筑业面临两个选择:或者是顽固坚持建筑业是个非常特殊的行业,无法吸收并利用其他行业的先进经验;或者是积极寻求改进方法并对建筑业进行重组,尽可能地学习其他各种先进技术和经验。”[30]我们可以从兄弟行业借鉴和学习,此外,工业化住宅与制造业的趋同性和差异性决定了在学习用制造业的管理方法管理工业化住宅产品的同时,应兼顾其作为建筑产品本身的管理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