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流动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与方法优化

流动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与方法优化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投资于流动资产的资金一般在一年或一个营业周期内收回,对企业影响的时间比较短。因此合理地配置流动资产各项目的比例,是保证流动资产得以顺利周转的必要条件。流动资产管理的要求。管好用好流动资产必须认真贯彻以下几项要求。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流动资金管理促进生产的作用。2)资金管理与资产管理相结合。现金是企业流动性最强的资产,也是盈利性最差的资产。

流动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与方法优化

1.流动资产概述

(1)流动资产的概念和组成。

流动资产是指企业可以在一年内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运用的资产,具有占用时间短、周转快、易变现等特点,属于生产经营过程中短期置存的资产,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流动资产的价值表现就是流动资金。

流动资产在企业的再生产过程中以各种不同的形态同时存在,这些不同的存在形态就是流动资产的组成内容。具体包括:

1)货币资金。

货币资金是指企业在再生产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而持有的、停留在货币形态的资金,包括库存现金和存入银行的各种存款。

2)应收及预付款项。

应收及预付款项是指在商业信用条件下企业的延期收回和预先支付的款项,如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待摊费用等。

3)存货。

存货是指企业在再生产过程中为销售或者耗用而储备的物资,包括原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修理用备件、在产品、自制半成品产成品、外购商品等。

4)短期投资

短期投资是指各种能够随时变现、持有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有价证券以及其他投资,如各种短期债券股票等。

(2)流动资产的特点。

流动资产又称经营性资产,与固定资产相比有以下特点:

1)投资回收期短。

投资于流动资产的资金一般在一年或一个营业周期内收回,对企业影响的时间比较短。因此,流动资产投资所需的资金一般可通过商业信用、短期银行借款等方式解决。

2)流动性强。

流动资产在循环周转过程中,经过供产销三个阶段,其占用形态不断变化,即按“现金—材料—在产品—产成品—应收账款—现金”的顺序转化。这种转化循环往复。流动资产的流动性与其变现能力相关,如遇意外情况,可迅速变卖流动资产,以获取现金。这对于财务满足临时性资金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3)具有并存性。

在流动资产的周转过程中,每天不断有资金流入,也有资金流出,流入和流出总要占用一定的时间,从供产销的某一瞬间看,各种不同形态的流动资产同时存在。因此合理地配置流动资产各项目的比例,是保证流动资产得以顺利周转的必要条件。

4)具有波动性

占用在流动资产中的投资并非一个常数,随着供产销的变化,其资金占用时高时低,起伏不定,季节性企业如此,非季节性企业也如此。随着流动资产占用量的变动,流动负债的数量也会相应变化。

(3)流动资产管理的要求。

管好用好流动资产必须认真贯彻以下几项要求。

1)既要保证生产经营需要,又要合理使用资金。

在流动资产管理中,既要保证生产经营发展的需要,又要合理使用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果,这两方面要统一起来。必须正确处理保证生产经营需要和合理使用资金二者之间的关系。要在保证生产经营需要的前提下,遵守勤俭节约的原则,挖掘资金潜力,精打细算地使用流动资金。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流动资金管理促进生产的作用。

2)资金管理与资产管理相结合。

流动资产是流动资金赖以存在的物质形态。一方面,财务部门要管好流动资金,必须深入生产、深入群众,关心流动资产的管理。只有各项流动资产安全完整、使用合理,流动资金才能完整无缺、占用减少、效益提高。另一方面,财务部门还必须促使管理流动资产、使用流动资产的部门树立经济核算思想,提高经济效益观念,关心流动资金管理。为此,流动资金的管理必须在实行财务管理部门集中统一管理的同时,实行分口分级管理,建立有关部门管理的责任制度。

3)保证资金使用和物资运动相结合,坚持钱货两清,遵守结算纪律

资金是物资的货币表现,资金使用同物资运用有密切的联系。在流动资金管理工作中,必须把资金使用同物资运用结合起来,做到钱出去、货进来,货出去、钱进来,坚持钱货两清的原则,企业必须严格遵守结算纪律,不得无故拖欠。只有坚持钱货两清,遵守结算纪律,才能保证每个企业的生产经营顺利进行。

现金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以货币形态存在的资金,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等。现金是流动性最强的流动资产,可以直接作为支付手段。

2.现金管理

(1)现金管理的目的。

现金是企业的一项重要流动资产,企业缺少现金,日常的交易活动就会发生困难,但是,现金这种资产的收益性很差,如果持有过量的现金,虽然可以降低财务风险,但也会降低企业的收益。所以,现金管理的目的就是在保证生产经营活动所需现金的同时,尽可能节约现金,减少现金的持有量,而将闲置现金用于投资以获取一定的投资收益

(2)现金管理的内容。

1)编制现金预算。现金预算是现金管理的一个重要方法,企业应当在合理预计现金流量的基础上,编制现金预算,提高现金的利用效率

2)确定最佳现金持有量。在理论上,现金存在一个最佳持有量。最佳持有量是企业所持有的现金最为有利的数额,一般指资本成本最低时的最佳货币持有量。现金是企业流动性最强的资产,也是盈利性最差的资产。现金过多,使企业的盈利水平下降;现金过少,又会由于现金短缺而影响生产经营活动。在现金持有量上存在着风险与报酬的权衡问题。企业为了充分利用现金、降低现金的成本,应当根据自身情况,确定一个最佳现金持有量。

3)现金的日常管理。在现金管理中,企业除合理编制现金收支计划和认真确定最佳现金余额外,还必须进行现金的日常控制。

加速收款。为了提高现金的使用效率,加速现金周转,企业应尽量加速收款,即在不影响未来销售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加快现金的收回。如果现金折扣在经济上可行,应尽量采用,以加速账款的收回。企业加速收款的任务不仅是要尽量使顾客早付款,而且要尽快地使这些付款转化为可用现金。

控制支出。企业在收款时,应尽量加快收款的速度,而在管理支出时,应尽量延缓现金支出的时间。在西方财务管理中,控制现金支出的方法有以下几种:运用“浮游量”,所谓现金的浮游量是指企业账户上存款余额与银行账户上所示的存款余额之间的差额;控制支出时间,企业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现金而又不丧失现金折扣;工资支出模式,许多公司都为支付工资而设立一个存款账户,这种存款账户余额的多少当然也会影响公司现金总额,为了减少这一存款数额,公司必须合理预测所开出支付工资的支票到银行兑现的具体时间。

现金支出的综合控制。以上已说明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的控制方法,现在再阐述对现金的综合性控制手段。

力争现金流入与流出同步;实行内部牵制制度;及时进行现金的清理;遵守国家规定的库存现金的使用范围;做好银行存款的管理;适当进行证券投资。

3.有价证券管理

有价证券是指根据有关法律签发或发行的,可以在市场上流通转让的信用凭证或金融工具。我们只介绍作为现金替代品的短期有价证券。

企业在选择有价证券作为现金替代品时,应当考虑到有价证券的流动性、风险与收益等因素。通常,企业可以根据生产经营活动对现金的需求情况,确定合理的有价证券投资组合。在西方,大公司通常倾向于购买国库券、商业本票、银行可转让定期存单、欧洲美元债券等作为现金的替代品,而小公司比较喜欢购买货币基金。在我国,作为现金替代品的有价证券种类比较少,主要有国库券、短期融资权、可转让定期存单、公司债券、证券投资基金。企业在进行短期有价证券投资时,为了充分利用资金,分散风险,往往选购多种有价证券进行投资,这种投资结构称为投资组合。有价证券的投资组合既有证券种类和数量的组合,也有到期时间上的组合。如果企业能够比较准确地预计未来的现金流量,就可以把有价证券的种类、数量和到期时间有机结合起来,构成一个比较科学的投资组合。

4.应收账款管理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对外销售产品、提供劳务等所形成的尚未收回的销售款项,是企业流动资产的一个重要项目。一般来说,企业愿意用现销方式销售产品,这样可以立刻回收现金,提高资金的周转速度。但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为了扩大销售,占领市场,往往采用信用销售方式,即将产品赊销给客户,这就产生了应收账款。(www.daowen.com)

(1)信用政策。

信用政策又称应收账款政策,是指企业在采用信用销售方式时,为对应收账款进行规划和控制所确定的基本原则和规范。信用政策主要包括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和收账政策三部分。

1)信用标准。

信用标准是指企业同意向客户提供商业信用时,客户所必须具备的最低财务能力。如果客户的财务能力未能达到企业规定的标准,则企业不能向其赊销商品,客户必须在较为苛刻的条件下购买,如支付现款。信用标准通常用预计的坏账损失率来衡量。如果企业的信用标准较严格,只对信誉较好的客户提供商业信用,则可以减少坏账损失,但也会减少销售。所以,企业必须在扩大销售与增加成本之间权衡利弊,制定一个比较合理的信用标准。

2)信用条件。

一旦给客户提供了商业信用,就要考虑客户支付赊销款项的具体条件,这就是信用条件,主要包括信用期限、折扣期限和现金折扣。信用条件的表示方法是“1/10,n/30”,其含义是客户在发票开出后10天内付款,可以享受1%的现金折扣,如果客户放弃现金折扣,全部款项必须在30天内付清。其中,30天是信用期限,10天为折扣期限,1%为现金折扣。

3)收账政策。

收账政策是指当企业的信用条件被违反时,企业应采取的收账策略。在企业决定向客户提供商业信用时,实际上就已经承担了客户违反信用条件拖欠货款的风险。因此,企业在制定信用政策时,就应当考虑到当客户违反规定的信用条件拖欠货款时的收账方针。企业如果采取积极的收账政策,可能会减少应收账款的资金占用,减少坏账损失,但是要增加收账成本;如果采取比较消极的收账政策,就会增加应收账款的资金占用,增加坏账损失,但是收账成本也较低。

4)综合信用政策的制定。

企业在制定信用政策时,必须综合考虑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和收账政策。三者的变化对企业的销售量、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和坏账成本都有一定影响。良好的信用政策可以促进企业产品销售,减少应收账款的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企业的信用调查与信用评估。

在确定是否给客户商业信用以及信用条件时,需要对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调查和评估。企业的信用调查主要是对客户的信用品质、偿债能力、财务状况、担保情况、经营情况进行调查,搜集客户的信用记录。这是作出赊销决策关键。经过对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调查后,就要对这些信用资料进行分析,并对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估。

(3)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

1)应收账款投资额的控制。

应收账款实际上是企业为了获得更大收益而进行的一种投资。但是,应收账款占用大量资金,是有成本的。因此,企业必须要将应收账款投资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应收账款投资额的计算公式为:

应收账款投资额=每日平均赊销数额×应收账款平均收账期

2)应收账款的账龄分析。

企业不仅要控制应收账款投资额,还要经常掌握应收账款的回收情况。了解应收账款回收情况常用的方法就是应收账款的账龄分析法。应收账款的账龄分析法就是通过编制应收账款的账龄分析表(假定信用期为1个月,表7-5),来反映不同账龄的应收账款所占的比例与金额,以便对应收账款的回收情况进行有效控制。

表7-5 账龄分析表

3)坏账管理。

只要企业采用信用销售方式,难免就会发生坏账损失。因此,企业也要加强坏账管理。坏账管理主要是如何确认坏账损失以及建立坏账准备制度。

5.存货管理

(1)存货的概念。

存货是指企业为了销售或耗用而储存的商品和货物,是企业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流动资产中的比重较大。存货按经济用途不同,可分为销售用存货、生产用存货和其他存货三类。

1)销售用存货:是指为了销售目的而储存的存货,主要包括产成品、库存商品等。这部分存货反映了企业的经营能力。如果销售用存货太多,造成存货积压,说明企业的产品销售不畅,会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应当加大市场销售工作;但是,如果销售用存货短缺,也会影响销售,可能是企业的生产能力不足,应当加强生产管理

2)生产用存货:是指为了生产耗用而储存的存货,主要包括原材料、各种辅助材料、在产品、修理备用件、半成品等。这部分存货反映了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如果存货资金在生产过程中占用的数量过多,占用的时间过长,说明企业的生产效率不高,应当加强生产管理。

3)其他存货:是指供企业一般性耗用的物品,如职工福利费劳保用品等。

(2)存货的成本。

1)采购成本。采购成本是指构成存货本身价值的成本。一般与采购数量成正比。

2)订货成本。订货成本是指企业为组织订购存货而发生的各种费用支出,如为订货而发生的差旅费通信费、采购机构经费等。

3)储存成本。储存成本是企业为储存存货而发生的各种费用支出,如仓储费、保管费、搬运费、保险费、存货占用资金的利息费、存货残损和变质损失等。

4)短缺成本。短缺成本是指由于储备不足而给企业造成的经济损失。

(3)存货的日常管理。

1)存货归口分级管理。存货分布在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只有各个职能部门的参与,才能真正管理好存货。因此,企业的存货应在财务部门集中管理的前提下,实行存货的归口分级管理。

2)经济批量控制。

经济批量(economic order quantity)是指一定时期储存成本和订货成本总和最低的采购批量。从前述存货成本构成中可知,这两种成本高低与订货批量多少的关系是相反的。订购的批量大,储存的存货就多,就会使储存成本上升,但由于订货次数减少,则会使订货成本降低;反之,如果降低订货批量,可降低储存成本,但由于订货次数增加,会使订货成本上升。也就是说,随着订购批量大小的变化,这两种成本是互为消长的。存货控制的目的,就是要寻找这两种成本合计数最低的订购批量,即经济订货批量。

为了确定经济批量,可采用逐批测试法、图式法或公式法来进行计算。

其中公式法的基本公式为:

式中,EOQ为经济订货批量;D为全年需要量;S为每批订货成本;H为每件年储存成本。

3)ABC控制法。ABC控制法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巴雷特于19世纪首创的,以后经不断发展和完善,现已广泛用于存货管理、成本管理和生产管理。对于一个大型企业来说,常有成千上万种存货项目,在这些项目中,有的价格昂贵,有的不值几文;有的数量庞大,有的寥寥无几。如果不分主次,面面俱到,对每一种存货都进行周密的规划、严格的控制,就抓不住重点,不能有效地控制主要存货资金。ABC控制法正是针对这一问题而提出来的重点管理方法。运用ABC控制法控制存货资金,一般分为如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计算每一种存货在一定时间内(一般为一年)的资金占用额。

第二步,计算每一种存货资金占用额占全部资金占用额的百分比,并按大小顺序排列,编成表格。

第三步,根据事先测定好的标准,把最重要的存货划为A类,把一般存货划为B类,把不重要的存货划为C类,并画图表示出来。

第四步,对A类存货进行重点规划和控制,对B类存货进行次重点管理,对C类存货只进行一般管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