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企业管理中的基础工作

企业管理中的基础工作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企业管理基础工作体现和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客观规律,是一项科学性较强的工作。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建立后,不能朝令夕改,要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它是企业管理中一项涉及技术、经济、管理等方面的综合性基础工作。

1.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的概念和作用

企业管理基础工作,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为实现企业经营目标和各项管理职能,提供资料依据、共同准则、基本手段和前提条件的工作。一般包括标准化的工作、定额工作、计量工作、信息工作和厂内价格、规章制度、职工教育和培训、现场管理工作等。

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的作用主要有:

(1)企业管理过程就是管理的各项职能的实现过程,离开了企业管理基础工作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的数据、信息和资料,管理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职能便无法实现。

(2)企业管理过程就是决策的制订和实施过程,离开了管理基础工作,管理者、领导者便失去及时、准确、可靠的信息来源,决策便失去科学的依据。

(3)企业管理过程就是信息联系与沟通的过程。信息联系与沟通是达到目标统一、行动一致的主要途径,是正确地组织人力、物力、财力,有效地实现企业经营目标,并激励和调动职工积极性的重要手段,这一过程也离不开管理的基础工作。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企业被全面推向市场,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竞争主体,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成分的企业蓬勃兴起,大量的事实证明,凡是管理基础工作扎实的企业,在竞争环境中,当机遇到来时,经常能及时抓住机遇,取得长足稳定的发展;相反,凡是不重视管理基础工作,抱着“短期行为”的心理,机遇来了也抓不住,或抓住了,也不能持久。也有这样一些企业,市场为它提供了极好的机会它也抓住了,企业成长起来了,但由于管理基础工作薄弱,反过头来,又不得不下大力气去强化管理的基础工作。

2.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的特点

(1)科学性。企业管理基础工作体现和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客观规律,是一项科学性较强的工作。科学性体现在企业定额的制订、执行和管理中;体现在计量的检测手段和测试,信息的收集、整理、传递和储存的全过程;体现在规章制度、职工教育和培训与现场管理的方方面面。

(2)先行性。基础工作一般要走在各项专业管理之前,为专业管理提供资料、准则、手段和前提条件,保证企业的经营决策和各项管理能够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

(3)群众性。企业管理基础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其制订、执行、管理离不开员工的参加,且要落实到基层。大量的管理基础工作需要依靠全体员工来做,并要持之以恒,因此是一项群众性很强的工作。

(4)先进性。基础工作的各项标准和定额的制订要先进合理。因为只有先进合理的标准和定额,才能被群众所接受,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在管理中的作用,也才能有先进的管理水平。为了保持标准先进合理性,企业要随着生产技术和组织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对其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修订。

(5)经常性。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的经常性表现为,有些基础工作要天天甚至时时去做,如信息工作、统计工作等。所有的基础工作天天都在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并起指导作用,同时,它们的实践情况信息随时都要通过各种渠道反馈到相关部门,为管理人员决策提供依据。(www.daowen.com)

(6)适应性。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建立后,不能朝令夕改,要保持相对的稳定性。但又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随着企业各项专业管理的变化而变化,随着企业生产技术组织条件的变化而进行修改,以适应实际的需要,这是基础工作的服务性所决定的。

3.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的内容

不同行业、不同生产特点的企业,其基础工作的具体内容和表现形式各不相同,但就其共同性来看,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标准化工作、定额工作、信息工作、计量工作、规章制度、培训工作等。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的变革,上述基础工作会不断补充新的内容,其结构也会发生变化。

(1)标准化工作。标准是为获得最佳程序和效益,依据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对经济技术和管理活动中具有多样性、相关性特征的重复性事物,以特定程序和特定形式颁发的统一规定。标准化是以制订标准和贯彻标准为主要内容的全部活动过程。企业的标准化工作是指企业制订和执行各种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的工作。它是企业管理中一项涉及技术、经济、管理等方面的综合性基础工作。

技术标准是企业标准的主体,是对生产对象、生产条件、生产方法等规定的标准,主要有产品标准、工艺标准、工艺装备标准、材料标准、基础标准、安全与环保标准等。管理标准是对企业中重复性的管理工作的任务、程序、内容、方法和要求及考核奖惩办法所做的统一规定。管理标准主要有技术管理标准、生产组织标准、经济管理标准、管理业务标准、工作标准等。

(2)定额工作。定额是企业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对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占用以及利用程度所应达到的数量界限。定额工作就是企业各类技术经济定额的制订、执行和管理工作,是进行科学管理、组织社会化大生产的必要手段,是实行企业内部计划管理的基础,是开展劳动竞赛、贯彻按劳分配、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杠杆;是推行内部经济责任制、开展全面经济核算的工具。定额水平的先进程度也是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

定额的种类很多,主要包括:劳动定额,是劳动消耗的数量标准;物资定额,是物资消耗、储备数量的标准;资金定额,是资金使用、占用数量的标准;设备定额,是设备在利用和修理方面的数量标准;费用定额,是各种费用在使用方面的限额;等等。定额是企业计划工作的基础,是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依据,是企业开展经济核算、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手段,也是正确组织工资与奖励工作的一个尺度。因此要加强企业的定额管理,建立健全完整的定额体系,始终保持定额水平的先进合理。

(3)信息工作。信息工作是指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和进行决策、计划、控制所必须的资料数据的收集、处理、传递、贮存等管理工作。信息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没有信息就无法进行管理。准确而及时的信息,是企业进行决策的依据,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有效控制的工具,是沟通组织有效活动的重要手段。因此,企业必须做好信息工作。

(4)计量工作。计量工作是指计量检定、测试、化验分析等方面的计量技术和管理工作。它是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生产经营活动的量和质的数值进行测定,为企业的生产、科学试验、经营管理提供准确数据。原始记录和统计所获数据的准确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计量工作,没有真实的原始记录,标准化和定额工作就搞不好。计量工作的基本要求是:保证量值的统一和准确,保证计量器具准确一致。

(5)规章制度。规章制度是为了保证企业生产经管活动正常进行,对各项工作要求所作的规定,是全体员工行动的规范和准则。企业规章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企业的发展、技术的更新、管理水平的提高和人们认识的深化,也需要修改和完善。

(6)培训工作。要建立具有竞争力的一流企业,人员素质是关键。中小企业的人员流动性较大,培训工作往往被忽视。虽然对员工培训会损失一些局部利益,但为了企业的长远利益和持续发展,企业必须对员工进行培训并形成制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