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森
“十三五”以来,特别是2017年榆阳区被确定为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以来,坚持将“三农”工作列为重中之重,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以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为切入点,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民增收为奋斗目标,以敢为人先的大胆探索,饱含“三农情怀”、遵循“三权分置”、推动“三变改革”、明确“三条路径”、促进“三产融合”,深化“乡村振兴、乡为主体,整乡推进、板块联动”共识,突破发展“3+2+X”新型主导产业,投入上持续倾斜,逐步摸索出一条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先导、统筹推进农业农村发展的崭新道路,成功创建“三农”领域10多个“国字号”示范样板,整区推进产改成为全国首批推广的20个先进典型之一,改革经验被写入全省“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截至2021年3月,全区成立乡镇股份经济合作联合总社21个、村组集体经济合作社411个,盘活资源性资产总额90.8亿元,受益农民35万人,实施“一户一田”50万亩。
但是,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深化农村改革仅仅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在提升经营治理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壮大新型集体经济、辐射带动共同富裕等方面,仍面临不少困难和风险;巩固脱贫成果的基础不够牢靠,脱贫村、边缘村自我发展能力不强;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全产业链构建、一二三产融合、特色优质农产品品牌建设仍有短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存在薄弱环节,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还有不少差距;一些基层干部的能力素质和工作作风亟待改进,个别村级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不强,乡村治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这些问题,我们务必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打赢脱贫攻坚战后,我国“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三农”工作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仍然极端重要,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必须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必须坚定不移地用乡村振兴统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我区“三农”工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2021年,区十四届五次党代会、全区“两会”和全区乡村振兴大会分别明确指出,总体目标定位是: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统筹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立足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地带现代农业的核心板块,争创全省乃至全国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标杆,建设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示范区。围绕这个目标定位,结合榆阳实际和调研思考,倡议全区要着力从深化农村改革、巩固脱贫成果、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美丽乡村、创新基层治理等方面明确方向和把握重点。
一要坚定不移深化农村改革,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不竭动力。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新型集体经济,是事关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落实的体制性、基础性、根本性任务。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人民立场,确保改革方向正确,以“三权分置”为前提,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从根本上激活农村资源,解放和发展农业生产力。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以股份经济合作为纽带,盘活集体资产,因地因村制宜,产改、产业同步,深化“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利益联合体模式,组织引导群众共同创造出幸福生活。充分发挥好乡、村两级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组织的资源配置作用,通过利益联结机制获得更大收益。持续深化农村产改的“三条路径”,因村施策、百花齐放,同步加强公共资产核定量化和有效管理。
二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实基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总体要求是强化监测防返贫、衔接机制不断档、产业扶贫增效益、资产管理重长效、稳定队伍促振兴。坚持狠抓产业扶贫,以东南部山区为重点,抓旱作农业提质量,推进山区宽幅梯田和农田水利基建,打造高标准小杂粮旱作农业示范基地;抓经济林果增效益,巩固提升15万亩大扁杏管护水平,投入更大精力抓山地苹果、葡萄等新兴产业;抓特色产业促增收,制定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扶持政策,提升富硒杂粮、特色养殖等产业水准,试点发展食用菌等新特产业;抓乡村旅游上水平,紧盯研学、民宿、休闲、餐饮等增收渠道,提高乡村文化旅游经营水平,支持引导社会资本和专业团队下乡,带动群众发展共赢。坚持做实移民搬迁工作,尊重群众意愿,推进乡村建设,总结推广就地移民搬迁安置模式,统筹做好产业发展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配套落实公共服务,打造“幸福工程”升级版。坚持做好兜底保障,一体落实脱贫村、脱贫户和边缘村、边缘户持续帮扶机制,完善社会保障和救助政策,大力开展“百企兴百村”行动,动态补齐短板,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www.daowen.com)
三要高质高效发展现代农业,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重要支撑。推动农业现代化的核心是产业体系。我们要运用全产业链思维,推动“3+2+X”新兴主导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提质增效、创新业态、形成集群、叫响品牌。要落实“藏粮于地”战略,以北部滩区和河谷川道区为重点,积极申请全国、全省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针对东南部山区地域特点,以建设宽幅梯田和河道蓄水塘坝为主加强“宜机化、可灌溉”改造。依托马铃薯、玉米和小杂粮等制种核心优势,着力构建“产业主导、企业主体、基地依托、产学研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商业化良种繁育体系,创建西部种业大区;支持一批龙头企业建设榆阳湖羊、优质肉牛良种繁育体系。围绕“3+2+X”新兴主导产业全链升级,补齐大漠蔬菜、山地苹果等产业下游的仓储冷链物流短板,延伸榆阳湖羊、优质肉牛等产业下游的屠宰分割和冷链环节;推进农产品加工和综合利用,强化加工物流延链、要素聚集壮链、业态创新优链,把产业链主体留在区内,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收益。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骨干作用,通过产业引领、土地盘活、入股联营、服务代管等方式,与乡、村集体经济组织构建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使专业合作社和小农户嵌入产业链,获得更大收益。创新举措打好品牌策划、创建、推广、营销“组合拳”,下大气力抓好特色品牌建设。加快一、二、三产融合步伐,大力发展文化旅游,重点打造精品线路,做大做强全域旅游品牌。
四要科学规划建设美丽乡村,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效抓手。全面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对应“一城四区三园”空间总体布局,构建“集镇+中心村+居民点”融合发展新格局,推进重点集镇组团式发展,把乡镇建设成为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十四五”期间,高质量实施“两个百村”建设行动,分年度建设10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100个就地移民搬迁村;大力实施农村气化工程;加强美丽农居建设,不搞大拆大建,注重文化和绿化品质,坚持留住乡音乡愁。久久为功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巩固深化“一拆三改、四区分离、五化同步”基本经验,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立足长远治理全域生态,坚决扛起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主阵地政治责任,强力推进“塞上森林城”提质增效行动,全力实施“三环三带七园七廊道”建设;坚决将矿区生态治理摆在更加突出、更加紧迫、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扎实创建全国矿区生态治理综合改革实验区、全国采煤沉陷综合治理示范区。
五要统筹城乡基层治理创新,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保障。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要以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为优先方向,围绕让农民得到更好的组织引领、社会服务、民主参与,加快构建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坚持以总结推行乡村“七制”为抓手,创新乡村治理方式,提高乡村善治水平;巩固农村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形成持续打击的高压态势,深入推进平安乡村建设。深化民生重点领域改革,围绕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办实事、解难题,推动义务教育、医疗卫生、公共文化、社会保障等优质资源下乡,完善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扎实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不断加强“民风建设”,着力塑造“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有文化、讲文明、守法纪、促和谐”的高素质农民队伍。
乡村振兴的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开拓进取、真抓实干,持续深化农村改革,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努力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为奋力谱写榆阳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口述人杨树森:现任中共榆阳区委常委、副书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