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自组织:抵消系统无序化的熵的最佳答案

自组织:抵消系统无序化的熵的最佳答案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在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交换的过程中,一些非线性变量一旦发生突变,并且能量积累到一定程度(临界点)后,就会产生质变,经自组织从无序走向有序,形成新的稳定有序结构。换句话说,自组织作为一种组织形态,它最终所追求的是内部控制方式的改变。二是要把握自组织管理的三个核心要素,即共享、共创、共治。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自组织是抵消系统无序化的熵的最佳答案。

自组织:抵消系统无序化的熵的最佳答案

比利时物理学家普里高津认为,在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中,系统通过与外界交换能量、物质,形成有序的耗散结构,并通过不断的能量吸收来维持这种有序。这种混沌系统在随机识别时形成耗散结构的过程,被定义为自组织。在自然科学领域,组织是系统内有序结构或这种有序结构的形成过程。德国物理学家,协同学的鼻祖H.Haken又进一步把组织分为他组织和自组织——如果一个系统靠外部指令而形成组织,就是他组织;如果不存在外部命令,系统按照相互默契的某种规则,各尽其责而又协调的自动形成有序机构,就是自组织。

“自组织”虽然在理论上还没有形成非常完善的体系,但在企业实践中,如海尔的员工创客、华为的“三人战斗小组”、百度的小团队制、韩都衣舍的“产品小组”等,其实已经是在进行自组织管理的探索。通过追溯自组织理论发展本身,以及提炼实践背后的规律,我们发现,依靠自组织,即在自发状态中,敏锐感知非线性变量的规律,创造触发点或引爆点,是企业在不确定性和混沌无序中找到确定方向和有序结构的一种有效途径。

1.为什么会“自组织化”

耗散结构理论揭示了地球上一切生命体和组织体都是远离平衡状态下的不平衡开放系统,它们不断地与外界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当这一系统在远离平衡状态的条件下是无序的,可是却又在组织之中。而在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交换的过程中,一些非线性变量一旦发生突变,并且能量积累到一定程度(临界点)后,就会产生质变,经自组织从无序走向有序,形成新的稳定有序结构。从这个角度来讲,自组织是指组织受内在的、不确定性的、非线性变量所影响,通过与外部环境、信息与能量的不断自我调适,从无序结构到有序结构的一个过程。

所以,当企业还处在一个混沌状态的时候,企业所生存的环境存在各种不确定性。企业为了适应多变的生存环境,必须拥有一种自我调节、自我适应和自我修复的能力。组织是在一种无序到有一些“序”,再到有序的过程中不断被反馈,从而修复、完善、重复新秩序。(www.daowen.com)

2.如何进行“自组织”

自组织化管理的特点确实对传统的企业组织形态以及管理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冲击。那么,企业要进行自组织化的变化与塑造,必须把握好以下两个关键点:一是要强调自组织不等于无组织。自组织所强调的是组织的秩序并非预先设定好的,而是自发所形成的,自发从无序到有序,最终达到提高生产效率、激发员工活力的目的。换句话说,自组织作为一种组织形态,它最终所追求的是内部控制方式的改变。二是要把握自组织管理的三个核心要素,即共享、共创、共治。企业要想方设法地构建利益共同体,让企业的所有参与者都能够实现利益共享。其中,“共享”的内容包括资源的共享和利益的共享。例如,现在的人力资本合伙人制度在某种程度上就可以理解为一种自组织形态,他们实现了自主经营和利益共享。共治是指组织内部要有一定的民主价值诉求表达,它强调一种群体制度,突出公司制度是由大家共同制定的。

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自组织是抵消系统无序化的熵的最佳答案。一个系统自组织功能越强,其保持和产生新功能的能力也就越强。同理,如果一个企业希望基业常青,也必须按照自组织的原则行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