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满足用户需求的上上之策

满足用户需求的上上之策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就业要求就业者个人的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创业则要求创业者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然而就算能够全部满足用户需求也不一定是最优方案,灵活运用手中掌握的各类信息与资源,恰到好处地满足用户的需求,这才是上上之策。“罗辑思维”一共发起了三次会员招募活动。该图书包一经推出便受到“罗辑思维”粉丝的极大关注,1.5小时内便将图书包售罄,1.5小时进账400万元。

满足用户需求的上上之策

创业也如同就业。就业要求就业者个人的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创业则要求创业者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做产品如同做人,既不能盲目追求憨厚老实,也不应一味追求八面玲珑,恰到好处才是真谛。面对五花八门的市场需求,创业者在选取行业之前进行深入的了解、调研、筹备等工作极为必要。然而就算能够全部满足用户需求也不一定是最优方案,灵活运用手中掌握的各类信息与资源,恰到好处地满足用户的需求,这才是上上之策。创业者在选取行业、确定产品时一定要关注以下几点。

1.产品定位是首要元素

不管做什么样的产品,产品的定位一定要放在第一位。在产品定位的过程中,我们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产品面向的用户群,二是产品的主要功能。例如:

从2010年开始,由于网络视频平台的受众越来越多,各视频网站相继推出了一些火热一时的自制节目,如搜狐网推出了《屌丝男士》《极品女士》,乐视网推出了《我怀了你的孩子》等。然而这些节目虽然赢得了不俗的商业回报,可是因其内容低俗而饱受诟病。同时,各大网站也相继推出了一批优秀的自媒体脱口秀节目,如优酷网的《晓说》,土豆网的《嘟嘟》,凤凰网的《天天逗文涛》等。可是这些脱口秀节目也存在定位不明确、受众模糊、影响范围有限的问题。而从2012年开播的知识型视频脱口秀节目“罗辑思维”却是个例外。以知识共享闻名的“罗辑思维”从推出之初的定位就是“打造一个有灵魂的知识社群”。准确地说,“罗辑思维”的受众定位为爱智求真、积极上进、自由阳光、人格健全的年轻人。“罗辑思维”以精益求精、“死磕到底”的专业精神,以高品质的节目质量打造自己的金字招牌。“罗辑思维”在节目选题上,不像大多数同类节目那样以娱乐猎奇为卖点,而是更注重发掘主题蕴含的理性力量和价值判断。其节目内容涵盖了历史经济政治社会民生互联网等众多领域,从而开创了服务高雅精英、传播现代理念的先河。

“罗辑思维”的知识分享平台主要由“罗辑思维”微信公众号以及推出的各种APP组成,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得到”APP。与“罗辑思维”网络视频节目一样,“罗辑思维”微信公众平台也是以知识分享为内容取向的。它有两种基本的互动形式:一是每天准时推送60秒的录音;二是用户根据录音提示进行回复,然后获取定制的文章。用户通过手机终端随时随地都能聆听录音和阅读文章。从其用户和内容构成来看,此平台无疑构建了一个学习型、知识型的移动社群,其成员是靠知识的获取和分享来获取身份认同。首先,2011年11月微信团队公布的官方资料显示,微信用户中超过24%的人为白领阶层。这类人群是典型的知识群体,具有很高的学习能力。从录音以及文章内容来看,它们多半是一些被忽略或者被遗忘的历史细节、人类行为心理分析、常识的非常规解读、合理的颠覆性的观点阐释、地域文化的源头追溯等。

再看看“罗辑思维”微信公众号的盈利模式。“罗辑思维”微信公众号的盈利模式不外乎有四种:第一种是有偿发布广告,但这种方式必须是在积累了一定的用户基础上;第二种是发布付费内容;第三种是从用户方获取赞助收入;第四种是会员服务,让用户付费成为自己的会员并向其销售相关权益获得报酬。“罗辑思维”在商业模式的选择过程中也做了许多探索,基本包含在以上四种盈利模式中。其中,“罗辑思维”微信公众号盈利模式中,尤为让人称道的是它的招募会员和社群经济(或者叫粉丝经济)。

“罗辑思维”一共发起了三次会员招募活动。第一期是在2013年8月9日,发起以“爱的名义”成立“罗辑思维社群”的读书会的会员召集活动,普通会员会费200元,共5000个名额,铁杆会员会费1200元,共500个名额,会员时间为两年,并且起初并未承诺任何实质意义上的回报,这个被称为“史上最无理”的付费会员制度却获得意外成功,所有的会员名额在6小时内全部告罄,总计收到160万元的会费。2013年12月27日,“罗辑思维”发起了第二次会员招募活动,24小时内有2万名会员入会,4000万元入账。2014年12月21日,第三期会员招募开始。这一期的会员招募开始加入“引荐人”的角色,即老会员引荐新会员,强化真实人际关系的连接。这种会员制度本身就充满形式上的吸引力,把会员变成限额商品,对于那些有需求的用户来说就是一种“饥饿营销”,即商品提供者有意降低产量,以造成供不应求的“假象”,以维护产品形象及维持商品较高的售价和利润率。如果是无限额的,可能不会出现到活动截止时,还有人给账号汇款以试图获得会员名额,还被“罗辑思维”及其团队劝阻的情况。

“一千个铁杆粉丝理论”是凯文·凯利在《技术元素》里所提到的一个理论。简单来说,这个理论就是创作者只需要1000名铁杆粉丝便能糊口。而铁杆粉丝的含义是无论你创造什么样的产品,他们都愿意付费购买。“罗辑思维”的会员制度就是在培养自己的“一千个”铁杆粉丝。正是依靠着这“一千个”铁杆粉丝,所以其所做的互联网试验才能够成功。比如罗振宇在出版业做了一次实验:他推出了一套图书包,限量发售8000套,定价为499元。值得注意的是,读者在下单之前并不知道自己买的是什么书。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颠覆出版·闪电卖书”的实验似乎大获全胜。该图书包一经推出便受到“罗辑思维”粉丝的极大关注,1.5小时内便将图书包售罄,1.5小时进账400万元。这仅仅是“罗辑思维”众多成功的互联网实验中微小的一个。

“得到”APP于2015年12月上线,是“罗辑思维”旗下的主打知识服务的智能手机应用软件,主要通过有偿订阅专栏、电子书、干货期刊以及付费音频等内容为用户提供知识服务。据2017年2月27日“罗辑思维”CEO脱不花在“得到”例会中公布的数据,截至2016年12月3日,“得到”的总用户数为529万,日活跃用户42万,订阅总数130万,“得到”的总营业收入为1.4091亿元。

“得到”APP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是因为它有着独特的定位策略,找准了目标用户,抓住了用户需求,使自己在纷乱的智能手机应用软件市场中站稳了脚跟。

首先,它搭建了知识服务型新媒体。在纷繁复杂的手机应用软件市场中,“得到”独辟蹊径,远离娱乐的喧嚣,立足于搭建完善的知识服务型新媒体。目前的手机应用软件市场主要对准用户的零散时间,为其提供消遣娱乐和便捷的吃穿住行方面的服务。但“得到”放弃了“正面交锋”,选择开辟知识服务这个新型战场。

其次,打磨了专业优质内容。“得到”的专栏订阅内有19位业界、学界的资深专业人士。他们分别来自经济金融、媒体、互联网、音乐等众多领域。以“得到”创始人罗振宇为例,他就是一位资深的媒体人,曾经担任过中央电视台以及《商务电视》《经济与法》《对话》栏目的制片人,也曾经担任过《决战商场》《中国经营者》《领航者》的节目主持人,后又于2012年年底与独立新媒创始人申音合作打造知识型脱口秀“罗辑思维”。除了拥有专业领域的大家为用户提供专业的知识服务外,“得到”还推出了“每天听本书”的业务以及提供经典图书的干货提炼版,为追求知识的用户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最后,打造了知识付费模式。“得到”能够成功地打造知识付费模式,主要得益于以下两点:一是从“罗辑思维”便开始培养用户的付费习惯,并且敢于放弃拒绝付费的用户。此举为其积累了忠诚用户,为进一步打造“得到”的付费模式奠定了基础。二是因为有优质专业的内容,所以“得到”底气十足地打出了知识付费这张牌。不考虑“得到”的其他栏目,仅专栏订阅一项就成绩斐然。除了罗振宇以592069的订阅数高居榜首外,著名的天使投资人李笑来的《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也以125745的订阅数表现抢眼。正是这二者的结合使得“得到”能够成功地打造知识付费的新模式。

2.用户需求调研

人们是否真的对你的产品有需求?这一需求是否尚未被完全满足?企业所定义的产品的主要功能,是否是一个伪需求?该产品面向的用户群是一个多大的群体等,都是在用户需求调研的阶段需要我们来考虑并解决的。我们可以通过线上或者线下的方式聚集一批受众,通过一定的激励方式来挖掘用户需求。在这一过程中,尽量不要通过群组的方式来讨论,采取一对一的方式会更好地激发人的沟通意愿,而一名需求分析师或产品助理能帮助你收集到更多的需求指标。

3.用户需求到产品需求的翻译

用户需求到产品需求的翻译,也就是需要清晰地了解自身创办公司的技术能力,这样才不会给后期的开发增加无谓的沟通成本。用户需求带有太多用户不切实际的想法,因此不一定每一点都可以融合到产品中。结合产品的定位,锁定核心用户需求,将用户需求翻译为真正的产品需求,厘清用户需求延伸出来的用户动机到底是什么,将是产品脱颖而出的关键

用户需求翻译后的产品需求,可以将其进行分层:一级需求(必须满足的),二级需求(优先满足的),三级需求(可以满足的),四级需求(不需要满足的),五级需求(锦上添花的)。按照分层后的各类产品需求,再结合手中的各类资源做出判断和分析,从而开展后续的环节,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指导初期的行业选取和后期的资源筹备等工作。(www.daowen.com)

需求分析也是创业公司在开发产品时最容易忽视的环节,闭门造车的初创企业也并不鲜见,每一次推倒重来都会给创业公司带来一次严重的创伤。

以上属于确定行业下各产品所满足需求的纵向延伸,而关于不同行业间的横向扩展,则是下面将要谈及的。针对不同行业,不同产品,要结合创业者自身的物质基础和精神欲望,各自进行需求延伸分析。先确定用户的需求点,对于每个需求点,观测其用户的需求程度和创业者自身可满足其需求的程度,进行加权分析。最终,从各行业各产品中,选择既符合市场需求,又契合自身条件的最优解。

(1)你立志于满足哪些需求?

根据商品性质和需求性质,可将人的创业活动分成九个层级。

第一层级:生产并销售已有的物质产品,满足人类已有的物质需求,这是所有创业活动的基础与根基,是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实体经济。比如,第一产业中的基础劳动(种植、畜牧等),第二产业中的制造业(食品、家电、纺织、医药、化工等)。

第二层级:仅销售已有的物质产品,满足人类已有的物质需求。这一层级相对第一层级最大的不同就是只销售产品,不生产产品,是最纯粹的商业和贸易。

这其中包括外贸商、批发商、代理商、零售商等。

第三层级:生产并销售已有的服务产品,满足人类已有的服务需求。比如,第三产业中的人力服务、软件服务、广告服务、物流服务、信息服务等。

第四层级:仅销售已有的服务产品,满足人类已有的服务需求。这一层级依托于第三层级存在,本质上是指第三层级的代理商。

第五层级:生产并销售已有的精神产品,满足人类已有的精神需求。已有的精神产品包括文化产业中的各领域(文学舞蹈、影视、歌曲、游戏开发、实物设计等)。

第六层级:仅销售已有的精神产品,满足人类已有的精神需求。这一层级依托于第五层级存在,本质上是指第五层级的代理和发行。比如各类出版社、电视台、电影院、展览馆、舞台、网游代理商等。

第七层级:创造并销售未有的物质产品,满足人类未有的物质需求。包括新能源、新技术的开发,以及各种实物发明专利等。

第八层级:创造并销售未有的服务产品,满足人类未有的服务需求。这一层级是去创造一种全新的服务产品,或者是虚拟产品,产生一种新的体验和需求,现在很多互联网创业集中于这种领域。

第九层级:创造并销售未有的精神产品,满足人类未有的精神需求。这一层级超脱了创业的范畴,属于完全的创造,可分为科学和思想两部分。

创业者应该先明确自己的目标,为社会和人类提供需求的行为也是实现自己精神需求的载体,而承载理想的奋斗也往往更具有动力和耐力。择业的第一步可以先从上述九大层级中选择一个层级出来,作为自己创业的大方向,而第二步再从该层级中分离出若干有兴趣的行业,进行具体的调研和分析。

(2)你满足这些需求有哪些优势?

这里主要考察创业者自身可满足某些具体需求的程度,涉及创业者掌握的各种信息和资源的可利用程度,以及创业者的自身素质和欲望。其中信息和资源包括创业人才、创业资本、创业机会、创业技术、创业管理等有形或无形的要素,可将这五种要素对应某种需求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分别得出各种需求的综合可满足程度,便于比较和筛选。切记在所有分析工作就绪后,再正式投入到所选定行业相关产品的运作环节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