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上海应在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前提下,充分结合自身的积累和优势,把“全面发展”和“更高水平发展”作为对自己的更高要求,以自身的全面深化改革和更高水平的开放创新,不断丰富和拓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内涵,为我国其他地区和城市的发展提供可复制的发展模式。
为加快实现上海全面和更高水平的发展,在上海率先建成“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全面小康社会,笔者认为在“十三五”时期要重点做好一个中心的顶层设计和三大领域的战略研究。
一个中心的顶层设计是“科技创新中心城市”。2015年1月26日,时任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在上海市政协举办的专题会议上提出“建设具有竞争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城市”。在“十三五”时期,上海要以此为战略核心,研究、规划和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城市”,为推进五个发展理念在上海实施提供巨型城市平台。创新发展是一个整体,也需要系统性的支持,而城市就是这个整体和系统。这是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城市化背景下,从战略角度发现和创造未来的上海。(www.daowen.com)
三大领域的战略研究主要包括中国语境、社会土壤和主体条件。在某种意义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念的系统集成,同时也借鉴吸收了当今世界的发展理论和思想智慧。由于后者的原因,在研究和认识上就难免出现“不同阐释”,在建设和实践中也必然存在着不同的标准与评估,这些问题不能得到有效和较好地解决,既会在思想舆论中产生混乱,也会因此影响到实践进程。所谓中国语境,是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研究五大发展理念,建构具有中国话语特色和现实需要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论体系,为中国和上海提供坚实和科学的理论支持系统。所谓社会土壤,是要充分结合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的城市特点和发展需要,研究和制定具有“接地气”和“看得见”的具体可行的指标体系,为五大发展理念从“抽象”走向“现实”建立中介和桥梁。所谓主体条件,就是要及早考虑培养一批能承担起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人”。目前中国和上海的经济都在经历增速放缓、转型调整的阵痛,具体的挑战会有很多。但从战略研究角度,主要是人的问题。人的问题的本质是“有没有合适的人去做”或“这样一群人能否完成历史赋予他们的艰巨任务”?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无论历史进程会出现什么意想不到的风雨,也不论现实条件怎样的贫瘠和恶劣,只要有一大批不辱使命的“主体”,就可以创造任何人间奇迹。这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大发展理念的总体框架下,努力和加快实现上海全面和更高水平的发展的关键所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