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国“一带一路”沿线的具体情况看,不仅“对外开放的条件和基础”需要持续加强,“国内的经济发展和缩小区域差异”的任务也十分繁重。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相比,丝绸之路经济带由于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和不均衡,尤其需要集中力量和资源尽快“补齐短板”,夯实“一带一路”建设实施的基础。
丝绸之路城市群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丰富,位于中国西北门户,是沟通中亚和欧洲的重要桥梁,同时,“一带一路”倡议不仅对开发西部、刺激内需、促进开放具有重要意义,也为西部大开发的持续深入推进提供了新的重大历史机遇。就此而言,丝绸之路城市群的规划布局可谓正逢其时。2014年以来,“一带一路”成为31个省份政府工作报告的“标配”,新疆、陕西、甘肃、宁夏和青海等表现更为积极主动,但也出现了一哄而上、杂乱无序等混乱现象。目前,迫切需要在《愿景行动》的框架和指导下,研究制定中国丝绸之路城市群发展总体战略规划,明确丝绸之路城市群的空间边界、战略定位、层级体系、任务分工和协作机制,推进城市群合作体系的建立,实现不同城市各安其位、有序稳定发展,成为推进西部大开发的“主体形态”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支持平台。
统计资料显示,西部与东部地区生产总值的绝对差距持续扩大,说明过去的政策制定和资金资源配置方式存在问题,需要结合新的发展形势和实际效果进行改革和补充。以往的主要问题,一是“建设主体不明确”。由于西部本身只是一个空间范畴,不具有行政执行功能,相关的政策和资金必然落入“各自为政”的不同省市,并使国家推进区域开发和协调发展的战略意图大打折扣。二是“建设内容不完整”。相关政策和资金主要被用于“看得见,摸得着”的西部地区“硬件”建设上,加剧了西部地区“物质文化”与“人文精神”、“硬实力”与“软实力”的不平衡和不协调。为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国家战略部署,当务之急是“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以“经济”和“文化”为两大重点领域,改变现有的政策和资金资源配置方式,为从根本上扭转丝绸之路城市群整体落后和不发达现状提供有力的杠杆和工具。
我国很多“城市群规划”都是以“经济区”命名的,在迫切需要发展经济的中西部地区尤其显著。“经济区”侧重于区域经济发展,其他方面经常被忽视或牺牲。“城市群”不只是经济的一体化,本身具有矫正“经济区”唯GDP倾向的功能。就此而言,在丝绸之路沿线城市战略规划时,不仅要在“形式”上坚决抛弃“经济区”的概念,同时在“内容”上要坚决摒弃以GDP为核心的“经济区”模式。丝绸之路沿线城市拥有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紧密结合《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提出的“注重人文城市建设”,以文化型城市群作为顶层设计,既可克服了各省市单体作战的发展模式,也有助于走出“经济型城市化”造成的困境和后遗症,引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进入以文化发展为主题、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政治建设为目标的良性循环阶段。
(1) Richard Florida et al. The Rise of the Megaregions[J]. Cambridge Journal of Regions, Economy and Society, 2008, 1(3).(www.daowen.com)
(2) Richard Florida et al.. The Rise of the Megaregions[J]. Cambridge Journal of Regions, Economy and Society, 2008, 1(3).
(3) 为了采集、整理数据和研究、比较的方便,本书关于“丝绸之路城市群”的综合比较分析,主要以今天的22个地级市或自治州为对象,它们实际上涵盖了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26个重要节点城市。
(4) 刘士林.新型城镇化与中国城市发展模式的文化转型[J].学术月刊,2014(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