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分析中国丝绸之路城市群的主要问题

分析中国丝绸之路城市群的主要问题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具体到中国丝绸之路城市群,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2013年以来,从国家发展战略和全局出发,重建丝绸之路被提上议事日程并迅速成为全球性焦点话题。因此,应尽快制定一个丝绸之路城市群总体战略规划,用以规范、引领、协调丝路沿线城市各自的“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编制和实施。这从丝绸之路沿线城市每年的游客数量上可以得到证明。

分析中国丝绸之路城市群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群率先在东部地区崛起,尽管经济总量、交通基建和人口规模增长很快,但“城市病”和不可持续问题也日趋严重。由于在战略理念和发展模式上主要因袭前者,这些问题在中西部城市群规划建设中也比较突出,在一些方面甚至更加严重。具体到中国丝绸之路城市群,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作为联系欧亚大陆的古代陆上商贸通道,丝绸之路曾享誉海内外。但自唐宋时代以后,随着内陆战乱的影响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成熟,陆上丝绸之路日渐衰落,尽管其间也有不同程度的复兴,但终未能改变整体衰败的命运。2013年以来,从国家发展战略和全局出发,重建丝绸之路被提上议事日程并迅速成为全球性焦点话题。尽管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相关部委、西部省市及东部相关省市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但至今为止,丝绸之路经济带仍主要停留在概念性规划的层次,以至于什么是丝绸之路、范围有多大,战略定位、基本框架与主要目标等“内容”方面比较苍白。其结果就是各省市为了抢占资源和有利地形,各自仓促上马、粗放规划建设,由此导致的后遗症主要有二:一是未来的城市群规划被地方政府牵着走,距离一个理想的城市群越来越远;二是为了规范、制约和整合地方政府的已有“内容”和部分“烂摊子”,国家将为此付出巨大的治理成本。因此,应尽快制定一个丝绸之路城市群总体战略规划,用以规范、引领、协调丝路沿线城市各自的“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编制和实施。

从我国城市群的规划建设经验看,珠三角城市群的良好发展在于有广东省的统一领导协调,长三角城市群的持续发展在于建立了“三级运作、统分结合、务实高效”的区域合作机制,京津冀城市群的快速发展在于有国家层面的系统支持和强力推进。与之不同,丝绸之路城市群的规划建设刚刚起步,各城市间的合作共赢意识较差,“先占山为王”的“机会主义”和“兄弟阋于墙”的“单边主义”问题十分突出。近年来,丝绸之路沿线城市不是缺乏国内协调机制和国际合作平台,如甘肃2013年以来多次组团赴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伊朗等开展经贸洽谈,陕西2013年正式开行从西安到中亚地区“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宁夏2010年就搭建了旨在与阿拉伯国家及其他穆斯林地区开展政治对话、经贸合作、文化交流的中阿博览会,新疆多家金融机构在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建立分行等,但其共同的问题是均以行政省区为主体,主要服务于行政区域内的城市和企业,具有明显的“单打独斗”性质,与一个城市群应有的城市层级和分工体系背向而行。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尽快得到妥善解决,将严重影响以城市为支点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质量和水平。(www.daowen.com)

与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城市群相比较,丝绸之路城市群尚处于研究和起步阶段,尽管在局部有亮点和优势,但由于城市化水平较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市间经济社会人文交流不足,在综合竞争力与总体发展水平上依然落后。这既有现实的掣肘因素,如西部地区气候环境相对恶劣、地形复杂、交通不便、人员居住分散等不利因素直接影响了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又间接降低了区域和城市对人口、资金和技术等发展要素的集聚度,由此导致了“弱者更弱”的恶性循环。但这并不全是因为缺乏资源或“本钱”,丝绸之路拥有广袤的土地、丰富的矿藏资源、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但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先进的理念、思路和战略模式,而一直未能得到充分整合和有效开发,在本质上属于“有大本钱而没有做出大生意”的一类。城市群发展规划,路径规划先行。在理论上讲,区域与城市发展主要三条路径:一是依赖优势城市群的辐射效应带动,二是借助优势城市群的产业转移拉动,三是走独立自主的内生发展道路。就丝绸之路城市群而言,一方面,由于地势偏远,我国三大城市群对其辐射作用相当有限,而中部城市群本身尚处于“自顾不暇”的阶段,因此必须自觉摒弃“攀高枝”“傍大款”的依赖型路径;另一方面,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建设生态文明的国家战略背景下,借助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实现较快发展的传统模式首当其冲。由于被转移产业基本上都属于高污染和高能耗的一类,不仅对脆弱的西部生态环境会造成更大的压力,也会使西部城市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因此这种“占小便宜吃大亏”的路径也不足为取。由此可知,丝绸之路城市群只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通过深入挖掘和整合丝绸之路城市群内部的资源与动力,制定出符合自身特点与需求的系列政策及举措,同时戒骄戒躁,从长计议,以“蹄疾而步稳”为基本节奏,坚定走“内生自主式”发展道路的自觉与自信。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为代表的中国城市群,在发展理念和战略上主要选择的是一种以GDP为中心、以城市经济竞争力为目标导向的“经济型城市化”发展模式,这是中国城市群布局混乱、功能失调、结构扭曲、生态恶化的根源。客观上看,“经济型城市化”有得有失,其最大的“得”是目前我国GDP总量稳居世界第二,极大地提升了综合国力和城市竞争力。而最大的“失”则在于,一方面,现代工业和技术的广泛运用恶性损耗和污染了大自然,使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压力已逼近“红线”;另一方面,现代文化和城市生活方式严重冲击和破坏了传统的文化价值和社会秩序,社会危机、道德危机和心理危机方面的矛盾愈演愈烈。(4)实际上,自2005年以来,东部发达城市已开始探索转型发展,如北京提出建设“宜居城市”和“文化中心”、上海提出建设“文化大都市”和“国际文化大都市”等“软性”发展目标。拥有丰富历史文化资源的中西部也不甘落后,2011年11月,国务院在出台指导意见,将打造河南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列为中原经济区五大战略之一。2013年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建立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丝绸之路经济带既是交通概念和经济概念,也是文化概念和生态概念。但后者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并付诸实践中。在文化建设上,除了敦煌莫高窟等少数城市文化有较大影响力,其他大量文化资源并未得到充分挖掘和有效展示。这从丝绸之路沿线城市每年的游客数量上可以得到证明。在生态方面,从2012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主要城市空气质量指标看,乌鲁木齐、兰州、西安等城市在全国统计的31个城市中,其可吸引入颗粒物(PM 10)指标分别位居倒数第一、第二和第四,在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天数占全年比重(%)的指标上,则分别位居倒数第三、第一和第六。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家战略框架下,丝绸之路城市群即将拉开的新一轮的大规模城市建设热潮,如果不能把文化和生态问题提到更加重要和优先考虑的地位,就很容易重蹈我国三大城市群“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