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后发展的城市群,以文化战略促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科学发展理念,为将来在中西部地区将会有更多的城市群出现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实践意义。
从城市群发展的一般规律看,一方面,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后发展的现实使该地区的环境与自然资源污染少,也没有快速发展地区不堪重负的环保包袱,为建设生态环保型城市群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后发展城市群在起步阶段就可以吸取先发展者的经验教训,少走弯路,避开一些现代化的陷阱,实现事半功倍、“后发先至”的跨越式发展。
从国内外城市群发展的经验出发,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群可以借鉴的经验有:
目光短浅的功利主义规划与建设,会给城市带来无穷无尽的麻烦。城市建设中无规划或规划落后,是城市大拆大建、反复折腾的根源,这方面有很多沉痛的教训。如波士顿1991年动工的大开挖计划,主要是拆除一条修竣于1959年的高架中央干道,把交通引入地下隧道,修复地面城市肌理。大开挖计划是美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环境挑战最强的基础设施项目,相当于巴拿马运河、英吉利海峡隧道、跨阿拉斯加管道系统,总投资146亿美元,目的仅只是为了弥补当年的错误规划。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群正处在快速建设与发展中,基建工程多,作业量大,在城市规划方面应特别地予以留意和小心。
2002年世界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对“环境友好”的认同程度进一步提高。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使环境友好成为实现城市可持续的重要理念。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群的建设与发展应主动顺应人类发展大趋势与国家统一战略部署,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以区域内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准则,以绿色科技为动力,构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避免重蹈环渤海、长三角及珠三角区域发展与环境破坏之间恶性循环的覆辙。(www.daowen.com)
城市的本质在于提供一种更有意义和更美好的生活方式。对于城市发展而言,则是直接推动了从经济城市向“宜居城市”的转变。2005年,英国《经济学家》旗下“智库经济学家信息部”(EIU)在评选“全球最适合生活的城市”时,依据包括安全性、医疗服务、文化与环境、教育、基本设施五大领域和近40个指标,2007年,其指标体系扩展到包括儿童福利、谋杀案、平均寿命、平均收入、健康医疗质量等200项,在此次评比中,挪威、冰岛、澳大利亚位列三甲,而经济大国美、英分列第8、第17。无独有偶,根据2005年发布的《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报告》,GDP位列全国第5、第11的天津、重庆,其生活质量分别处于第35位、第60位。由此可知,生活质量与城市经济发展不是成正比的。与之相应,在中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浙江省省会杭州则率先提出建设“生活品质之城”,代表了中国城市今后的更高层次发展的需要与方向,并与全球化进程中人类城市的总体实践相契合,因而具有很好的引领与示范意义。这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群的建设与发展是需要充分注意和思考的。
一项对我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资源利用效率总体状况的横向比较研究表明,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排在前列,地区资源的环保效率很高,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RPI指数仅为0.418 424,在全国的排序是第25位,说明其经济增长在整体上仍处于粗放阶段。文化城市突破了现代以“经济”为中心的城市发展模式。首先,文化资源是城市经济系统中重要的新生产要素。其次,文化生产力可以丰富当代生产力系统,促进城市经济结构的良性与全面发展。再次,文化事业与文化服务业可以有效提高城市发展的质量,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与文化需要。文化城市对于缓解人与资源、环境的矛盾,走出现代城市发展陷入的困境,改革文化管理体制与解放文化生产力,转变中国城市发展方式,无疑具是一种重要的创新发展模式。
“艺术之城”是一种以美学为理论基础、以艺术活动为实践中介、以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理念的城市文明建设与发展框架。在当代都市化进程中,由于“文明病”“城市危机”等严重影响城市发展的问题更多地集中在精神环境与文化生态上,使艺术与审美等现代性问题在城市文明的建设中越来越重要。当今世界许多城市,如巴黎、亚历山大、佛罗伦萨、威尼斯、维也纳、爱丁堡、耶路撒冷、费城、悉尼、莫斯科等改变观念、不惜血本进行“艺术之城”建设。以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为标志,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拥有丰富的审美文化资源,以艺术之城为理念,对于整合区域内艺术文化资源、优化艺术产业结构、解放艺术生产力、提高艺术自主创新水平、培养世界艺术领军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