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统计局广西城调队提供的最新资料,2008年上半年,市区居民收入和支出双双呈现两位数增长,享受性消费不断升级,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40.8%。广西城镇居民的消费观念也在发生变化,绿色消费、休闲消费、发展消费、服务消费快速上升,生存性消费比例降低,享受性消费升级。富裕起来的老百姓,越来越注重生活的质量和品位,近年来房地产、汽车、通信、旅游业的火爆直接反映了这一点。
广西壮族自治区自1958年成立以来,广西文化产业发展牢牢立足本土,走特色发展之路,涌现出一批有浓郁地方特色和时代气息的文化品牌:以《八桂大歌》为代表的一批舞台艺术精品、以《印象刘三姐》为代表的文化创意产业品牌、以“漓江画派”为代表的美术品牌、以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为代表的节庆文化品牌等。
因此,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文化消费的迅速发展,文化产业良好的发展势头,将引导各方面有利因素和潜在机遇,引发一个经济区文化消费“井喷”期的到来。文化消费是文化发展的核心动力,文化产业是文化发展的社会持续性发展平台,能否抓住这一机遇,推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文化发展上一个新台阶,将是一个历史性挑战。
目前,北部湾地区的文化产业贡献率不高,一个主要原因是缺乏集聚平台与核心枢纽,妨碍了优势要素的结合和产业信息的交流。在这个意义上,借助《规划》提供的重要战略机遇,以北部湾城市群为文化产业主体功能区,创建北部湾国际文化产业合作枢纽,可以带动区域内乃至整个泛北部湾地区的文化产业上升到一个全新的格局。发展文化产业是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文化战略实施中的重点,文化产业既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文化发展战略的重点,同时也属于超前性的战略经营意识,需要有先进的理论基础和创新性学术研究作为开路先锋。(www.daowen.com)
纵观当今世界,文化产业发展对于城市群整体提升的意义越来越显著。在都市化进程中不断壮大的高新技术产业、金融资本运营、信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等,构成了“大都市”与“城市群”在物质生产与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主导性机制,正是由于它们为城市创造了传统制造业无法比拟的巨额财富,才使城市有能力在节能减排、保护环境与改变经济发展方式等方面作出实质性的进展。这是如伦敦、纽约甚至韩国、新加坡、中国香港等纷纷提出文化立国或文化兴市的战略框架,开始走文化产业之路的根源。
文化产业区域间竞合发展是当今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所在。文化产业本身具有较大的风险性,区域间通过良性竞争与合作关系所形成的平台,可以有效分摊风险,实现互利共赢。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在文化归属上立足北部湾文化圈,北部湾文化圈具有独特而优越的区位优势,地处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是中国与东盟、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中越“两廊一圈”合作、泛珠三角合作、西南合作等多区域合作的交汇点,是中国与东盟合作的前沿地带和“桥头堡”,也是我国西部地区唯一的沿海区域,是我国与东盟国家既有海上通道、又有陆地接壤的独有区域,所以,北部湾文化圈的开放性文化性格决定了其文化发展具有区域性、民族性、现代性与国际性等特征。这就为泛北部湾区域文化产业竞合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特别是随着一系列机制与平台的建构与完善,如2006年7月20日,在“环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上,广西提出了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的“M”型战略:即通过构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构筑“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和进一步拓展、深化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从而由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两个板块和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一个中轴形成“M”型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一轴两翼大格局。按照这个构想,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文化产业竞合平台可分为三个层次:中国—东盟国际区域合作平台、北部湾—三南国内区域合作平台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群合作平台。可以想见,这样的区域战略格局必将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文化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和远大前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