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中国城市化的历史进程看,新中国的城市大体上经历了政治型城市化(1949—1978)、经济型城市化(1978—2005)与文化型城市化(2005年以来,以“宜居指数”“生态指数”“幸福指数”等城市发展观为标志)三种模式。客观上讲,政治型城市化和经济型城市化既有其历史必然性,也有难以超越的历史局限性并必然遗留下各种各样的后遗症。如果说,政治型城市化的主要问题在于直接导致了城市经济的萎缩与城市人口的下降,干扰甚至在局部中断了中国的现代城市化进程,那么,以GDP为中心的经济型城市化则对城市生活方式和城市文化生态带来了诸多严重的负面影响,是我国当下愈演愈烈的城市病和城市文化病的深层根源。(8)同时,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文化城市才在理论和现实两方面走向前台。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就寄希望于我国能够在“科技兴国”之后实现更伟大的“文艺复兴”。(9)21世纪以来,在我国很多城市发展思路中不约而同地出现了“文化自觉”,以文化产业、现代服务业和城市软实力为中心的“文化城市”发展思路与举措,在我国城市中已成为具有普遍共识性的发展理念与战略目标。
特色文化城市是中国城市发展的一面镜子,也是中国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路向。一段时期以来,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巨大压力下,尽管不少城市逐渐明白了文化建设在当今世界具有核心战略地位,但长期以来缺乏抓手和着力点,特别是如何借文化建设修复城市文化功能,治理经济型城市化的后遗症,特色文化城市就提供了一个具有“纲举目张”性质的抓手,从原理的角度,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了解。
首先,特色文化城市是以城市特色为直观形式、以城市文化功能的良好生态为土壤的理想城市形态,城市特色的消失,不仅意味着城市文化功能的受损,同时在深层还意味着城市本身的解体和衰落。
现实中城市病和城市文化病的相互缠绕和恶性循环,在表面上尽管只是加剧了城市文化的萎缩和城市特色的消失,但在根本上却直接威胁到城市的本质与存在的意义。城市的本质在于,不仅要使人生活得安全、富裕、健康,还要使人感到生活得愉快、自由与有意义。如果说,前者是城市必须发展经济的原因与动力,那么,后者才是城市文化功能被视为城市本质的重要意义所在。目前我国城市在表面上遭遇的是城市特色消失,但由于这在深层意味着城市文化功能的严重受损,同时由于这也意味着我们的城市生活丧失了愉快、自由与有意义,因而其结果就是我国近年来舆论上的“大城市伪幸福”和现实中的“逃离北、上、广”。这两方面结合起来,使以城市特色为代表的我国城市文化问题成为影响中国城市发展的关键和深层矛盾。
其次,以城市特色消失为切入点深入城市文化功能重建,明确文化城市作为我国城市发展的发展理念与战略方向,符合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总体要求,对我国城市转变发展方式具有很好的引领与示范作用。
如果说,快速的城市化进程是导致城市环境恶化、城市问题大量涌现、城市危机不断加重的客观原因,那么,城市文脉的消失、居住环境的同质化、机械而单调的城市生活则是人们对城市发展产生怀疑、不满、厌恶甚至怨恨的内在根源。在改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时代要求下,相对于粗放的、片面的、低质量的、不符合中国国情与世界潮流的“经济型城市化”而言,文化城市不仅对改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落实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中国城市在发展方式上实现结构性转型与创新提供了机遇。中国国情一方面是农业人口巨大、资源相对紧张,另一方面则是文化历史悠久与资源丰富,文化城市在这个意义上直接影响着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否可以实现。
再次,特色文化城市,可以为我国文化城市建设找到现实的切入点,有助于我们把握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现实作用机制,为推动我国城市从经济型城市化到文化型城市化的飞跃找到现实的和重点战略目标。
城市发展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中国城市由于人口多、速度快和面临的发展环境复杂,因而最需要的是抓住主要矛盾和关键问题。城市特色和城市文化是重要的抓手之一。城市特色是一个城市最重要的文化资源,也是一个城市文化功能最直接的感性表现。从硬件上看,城市特色是以城市历史空间、传统建筑形态及其形成的城市文脉为代表的城市物质遗产;从软件上看,城市特色则集中体现在以生活方式资产、市民精神性格、语言文化风俗、审美趣味和审美气质等为代表的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上。两方面结合起来,既构成了一个城市与其他城市相互区别的物质形式,也内在地构成了一个城市特有的内部认同体系。在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快速城市化背景下,以解决城市病和城市文化病为战略目标,以城市文化功能修复和城市特色重建为战略重点和突破口,有望探索和走出一条真正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型城市化新路。
(1) 姜泓冰.规划过度化 营销低俗化 市民离心化 中国城市患上三种文化病[N].人民日报,2011-8-5.(www.daowen.com)
(2) 刘士林.建设文化城市急需解决三大问题[N].中国文化报,2007-7-17.
(3) 刘士林.城市化潮流的检讨与都市人的生活世界[J].河南大学学报,2008(4).
(4) 踏寻遗珍,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全面完成[N].光明日报,2012-2-2.
(5) 刘士林.中国都市化进程的病象研究与文化阐释[J].学术研究,2011(12).
(6) 刘士林主编.2011中国都市化进程报告[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292—295.
(7) 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中国政府网.[访问时间:2011-10-25]
(8) 刘士林.文化城市与中国城市发展方式转型及创新[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0(3).
(9) 费孝通.更高层次的文化走向[J].民族艺术,1999(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