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经济都市化与城乡资源失衡的挑战

经济都市化与城乡资源失衡的挑战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农村、城市与都市,或者说自然经济、现代工业与后现代工业三者相互缠绕,是中国都市化进程的基本特征。由于它们分别代表着三种现实需要,各有其历史合理性,因而使中国的都市化进程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性与艰巨性。在都市化进程中,中国农业与农村地区面临的是城市化与都市化的双重剥夺与影响。在某种意义上,这一切都是因为中国城市化与都市化进程的同步性而引发的。

经济都市化与城乡资源失衡的挑战

非农经济要素的迅速培育与发展是城市化进程的一个重要特征,其在深层则表现为生产资源的再分配与生产要素在城市空间中的重构。在城市化进程中,农业经济资源的转移与城市生产方式的扩张直接导致了两方面的后果:一是使小农经济边缘化中陷入彻底破产与绝对贫困中,表现为大量农业人口在失去土地之后沦为城市的雇佣劳动力;二是传统农业生产系统丧失自身独立存在的空间与价值,被以机械化、工业化、科技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取而代之。主体与客体两方面相结合,使自然经济彻底沦为城市经济的附庸。如冯友兰先生所说:“城里彻底破坏了乡下的生活方式。尤其是经历了工业革命之后。农民有麦,但他还要上城里买面粉;农民有棉花,但他还要上城里买布。”(8)而城市化进程发展每进一步,意味着乡村对城市的依附关系更加严重。如西方学者所说:“过去,农民是一个单独的社会经济群体,有自己的生活方式;现在,至少从西欧看,农村的特色正在消失。……许多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生的人,不知道农村原来是什么样子。”(9)在传统城市化进程中已然存在的这些问题与矛盾,在都市化进程中正在变得越来越突出与严重。

在都市化进程中,各种新型、高效、优质的经济要素与生产关系在都市空间的高度集聚与垄断地位的形成,使在城市化进程中已然十分复杂的社会生产过程变得更加复杂。经济都市化进程在创造举世瞩目的经济与财富神话的同时,也给人类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与分配带来许多严重的问题。除了城市经济与自然经济的传统矛盾依然存在,许多新的与更加严重的问题都是由都市经济要素的聚集、都市新型经济生产方式的确立导致的。这在同时面临着城市化与都市化两种模式的中国当下表现得尤为突出与明显。正确认识与阐释这些问题必须从城市化与都市化的本质差异入手。具体说来,城市化进程,依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与现代工业体系,如自然科学、物理学、化学以及矿山开采、冶铁、蒸汽机机械工业制造等。工业文明尽管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也恶性地损耗了资源、环境与主体的精神世界,使它们无法承载进一步的发展。都市化进程最重要的推动力可以称之为后现代工业,如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高科技产业、文化产业创意产业等。这不仅意味着现代工业经济要素将面临严峻挑战,同时也使都市生产方式与生产关系变得十分复杂。对此也可分两层看,对那些工业化程度高,在城市化进程中获得充分发展的发达国家与地区,由于已积累了足够的财富与发展经验,因而它们从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的转型会相对比较轻松。对于工业化尚未完成、城市化水平较低,主要依靠现代科学与现代工业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不发达国家与地区,不仅直接遭遇到更为复杂的发展背景与面临更多的发展障碍,同时由都市化进程本身所导致的经济与社会资源再分配对其引发的各种震荡也更加剧烈。农村、城市与都市,或者说自然经济、现代工业与后现代工业三者相互缠绕,是中国都市化进程的基本特征。由于它们分别代表着三种现实需要,各有其历史合理性,因而使中国的都市化进程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性与艰巨性。

在都市化进程中,中国农业与农村地区面临的是城市化与都市化的双重剥夺与影响。首先,城市化进程本身仍在继续,其对中国农村的影响仍然十分巨大。这突出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城市资源迅速膨胀,使城乡差距不断加大。有关统计表明(以2006年为例),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70%,国家税收的80%,第三产业增加值的58%,高等教育和科研力量的90%以上,都集中在城市。(10)与之相比,则是农业地区两级政府近万亿的沉重债务(11)二是城市化进程仍在吞噬着农业地区的各种资源,使自然经济赖以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更加薄弱。如工业化对农业生产环境的严重破坏(12),如粗放的城市化模式对本就紧张的农业用地的大肆侵吞与疯狂圈占(13),以及城市土地利用的低效与浪费(14),还有工业固体废弃物与城市生活垃圾的露天堆放和填埋处置问题(15),等等。农业生产方式与生产资源的被破坏,带来的是城乡矛盾的进一步紧张与激化。其次,这两方面本已十分严重的问题,在都市化进程中正在迅速激化与升级。如大城市与城市群拥有的资源在进一步膨胀。以区域中心城市为例,安徽全省99%的博士、63%的科技人员、58%的科技经费和70%以上的专利都集中在合肥(16)以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总部经济与大型企业为例,相关统计表明,2006年上海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已达104家。(17)如大城市与城市群空间的进一步扩张,据国土资源部报告显示,从1996年到2005年,中国耕地面积净减少1.2亿亩,约占耕地总量的6.6%。同时,截至2004年底,全国城镇共有闲置土地、空闲地和批而未供地共计393.61万亩,相当于现有城镇建设用地总量的7.8%。(18)(www.daowen.com)

在某种意义上,这一切都是因为中国城市化与都市化进程的同步性而引发的。大城市与城市群作为城市化的高端结构,是各种最先进的经济要素与生产方式的云集之地。按照常理推想,它与农业自然经济应该是距离比较遥远的,对农业地区有着直接影响的是城市化进程,特别是其以机械化、化学工业等为基本特征的现代化农业生产。尽管这对传统农业赖以存身的自然资源与环境必然要带来严重的污染与破坏,但由于发展的层次与现实处境不同,中国绝大多数城市化不发达区域与农村地区的发展,实际上还很大程度地依赖于城市化模式的发展道路。但在都市化进程中,以现代工业为主体的传统城市化模式本身的合法性已丧失殆尽,特别是由于资源与环境的巨大压力而不得不进行艰难转型。尽管这对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是十分必要的,但在客观上却严重损害了农业地区对现代工业强烈而直接的需要。如果说,大城市与城市群是经济增长方式转换的直接受益者,那么也不妨说,以现代工业为主体的城镇经济以及依附于它们的现代农业,则是最直接的受害者。从现代科学(如化学工业)与现代工业(如大型农业机械)中寻找发展的资源,是农业现代化最基本的客观条件,由于现代工业与科学的合法性已完全丧失,因而对于农业产业化水平低、科技与机械化落后的中国农村,其负面影响自不待言。然而,这一切还仅仅是开始,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中小城市生存的需要,以及城市群发展的需要,在未来若干年内,将使有限的中国资源更加紧张,而竞争也会愈加激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