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工资差别与收入分布:扩展探讨

工资差别与收入分布:扩展探讨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工资构成个人或家庭收入的一大部分。因此,分析工资差别如果不分析收入分布问题就不全面。因此,一般说来,收入分布的研究也包括这两部分。表7—1给出了美国1960—1982年间家庭收入分布的情况。同理,如果劳动的生产率很高,那么工资收入占总收入的份额也会较大。至于在产品经济中,工资占总收入的比重由什么决定,则是一个较易回答的问题。否则实际形成的工资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可能偏离社会中心的行政偏好。

工资差别与收入分布:扩展探讨

工资构成个人或家庭收入的一大部分。因此,分析工资差别如果不分析收入分布问题就不全面。

收入分布主要指两方面的意思:一是指一国内各阶层之间,个人或家庭收入的分配情况;二是指劳动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因此,一般说来,收入分布的研究也包括这两部分。

(一)个人或家庭收入分布及其测度方式

为了分析收入分布问题,首先必须搞清楚的问题是,什么是“收入”?根据一般的说法,收入主要是指物质收益,它包括的范围主要有劳动收入、资本收入和政府补助或福利收入。

个人或家庭收入在不同的阶层之间有很大差别。表7—1给出了美国1960—1982年间家庭收入分布的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占家庭总数15%的最富有的家庭所占总收入的比重超过了占家庭总数30%的最穷的家庭所占的收入比重。换言之,占总数30%的贫困家庭不如占总数15%的富裕家庭挣得多。

表7—1 1960—1982年美国家庭间的收入分布

资料来源:美国调查局.现代人口报告. 1984

经济学家经常使用所谓的洛伦茨曲线(Lorenz Curves)来衡量家庭或个人收入分布的平等(即均等)程度。所谓洛伦茨曲线指的是这样一条曲线,该曲线通过与绝对平均线比较,显示出收入间的平等程度。为了更清楚地说明这一点,让我们来看图7—2。

在图7—2中,横轴衡量家庭的百分比,纵轴衡量家庭收入的百分比。0E线是绝对平均线,该线表明相同百分比的家庭占有相同的收入。因此,它又被称为完全均等线。由标有0ABCDE字母所示的曲线就是所谓的洛伦茨曲线。

洛伦茨曲线是如何衡量收人不平等的呢?让我们援引一个假想的例子来说明此问题。

根据表7—2假想的收入数据,绘出了图7—3。图7—3显示,40%的家庭仅仅挣得20%的收入,80%的家庭挣得65%的收入。曲线0ABCDE反映的是不同比重的家庭所占的收入比重,它位于0E线之下。在0E线与0ABCDE曲线之间形成的阴影部分表示收入不平等的程度。面积越大,也就是说0ABCDE曲线离0E线越远,收入就越不平等。(www.daowen.com)

图7—2 洛伦茨曲线衡量在两种极端状况之间的不平等程度

表7—2 2000年某地的家庭收入分布假设

图7—3 2000年某地洛伦茨曲线 (假想)

经济学家还用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来衡量收入平等程度。基尼系数的值与上述完全平等曲线和洛伦茨曲线之间的面积有关。它等于由这两条线所形成的面积除以完全平等曲线下的面积之商。因此,基尼系数越大,表示收入分布越不平等,否则反之。

(二)功能性的收入分布

所谓功能性收入分布,是指每一种生产要素的收入在总收入之间所占的份额。人们在很久以前就注意研究这个问题了。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从经验上看,各种收入所占比重的实际情况;二是决定各种收入所占比重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我们现在是从工资问题的角度来研究这一分布的,因此,我们现在关心的问题是:(1)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工资占总收入的比重有多大?(2)什么因素决定工资在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下面我们就来简单分析一下这两个问题。

根据一般的材料,工资在总收入中所占比重大约为60%~80%。在不同国家这一比例不同,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这一比例也不相同,但经验统计证明,不管差别有多大,一般越不出上述范围。

那么,从经济学上讲,什么因素决定工资在总收入中的比重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在商品经济中,工资所占份额大体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劳动供求状况,二是劳动的生产率状况。一般说来,如果供求是这样一种状况,以至于供给和需求曲线相交于工资率较高的位置,从而使工资水平较高,那么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劳动所占的份额就会较大;如果劳动的生产率很高,那么所占的份额就会较大。同理,如果劳动的生产率很高,那么工资收入占总收入的份额也会较大。至于在产品经济中,工资占总收入的比重由什么决定,则是一个较易回答的问题。因为在这种体制下,工资基金在国民收入中的份额是由社会中心根据行政偏好直接用行政权确定的。行政偏好的确定要考虑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工资水平与就业扩大之间的关系等等经济因素,也要考虑国内、外政治因素和其他社会因素,然后根据国家总的发展目标来确定。实行了物质刺激和放权让利的改革之后,产品经济中的各级行政机构和劳动者个人的行为目标变得复杂起来,社会中心在确定行政偏好和贯彻这一偏好时必须考虑这些因素。否则实际形成的工资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可能偏离社会中心的行政偏好。例如,如果企业决策人的行为目标是本企业职工人均收入最大化的话,那么,从宏观上看,就会出现一种工资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偏离政府偏好而增大的内在倾向。政府若没有相应的控制手段,便不能按事先确定的偏好形成收入分配格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