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劳动力流动的微观动机分析,劳动者都生活在一定的生产和社会集体中,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环境、所接受的教育和生活经历各不相同,所以他们的价值观念也有差别,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念。根据各自的价值观念,劳动者对自己在社会中的价值有一个主观的判断,即劳动者的个人期望值,我们用V0表示。这种期望值或者体现为提高自己的事业成就,或者体现为谋求个人的收入提高等。在现实社会中,由于工作单位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以及自己主观努力程度不同,一部分人力资本价值受到压抑而无法发挥出来,这是一种未能发挥的潜在价值,我们用Vx表示。由于潜在价值的存在,决定了个人的期望值通常都不能完全实现。实际上劳动者在社会中实现的价值只是期望值的一部分,我们用V表示个人实现值,于是我们得出以下公式:
V=V0-Vx
第一,劳动者主观价值的实现值很大,接近其期望值,即潜在价值几乎全部被发挥出来。在这种情况下,个人满足程度和价值实现程度都较高,劳动者将成为工作集体中一个积极向上的、稳定的元素,能够在本职工作内进行卓有成效的劳动。
第二,劳动者主观价值的实现值与期望值之间存在一定差额,即劳动者在本单位尚有一部分潜在价值未能实现。这时劳动者的个人人力资本价值未能充分发挥作用,其工作特点是机械、被动的,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劳动者在本单位内缺乏稳定性,成为行为不积极的分子。
第三,劳动者主观价值的实现值与期望值之间存在很大差额,个人愿望基本上不能实现。在这种情况下,劳动者在本单位内的行为是消极的、不稳定的,并有改变现状实现迁移的强烈愿望,即朝着劳动者主观价值实现值大的方向流动。(www.daowen.com)
如果用S表示劳动者主观价值实现率,那么:S=V/V0,即表示劳动者价值的实现值与期望值的比率。其中0<S≤1,因为S=0即劳动者价值的实现值为零的情况往往发生在个人没有工作岗位,没有发挥作用的空间的时候;S>1即实现值大于期望值的情况只是偶然的,暂时的;因为人的需求是永无止境的,劳动者的期望值会迅速上升,使得S≤1。
S值大小恰当地反映了处于某一工作单位中的劳动者个人能力的发挥程度及个人愿望的满足程度,从而反映劳动者在工作单位中的稳定性和流动性。S值较大时,劳动者个人价值实现率高,职工相对稳定;S值较小时,劳动者主观价值的实现率就比较低,职工就趋于流动。
如果劳动者所在的工作单位是一个能够与外界进行人员交换的开放系统,那么劳动者在该单位的稳定性就取决于比值S。在能够自由流动时,劳动者总是遵循着S由小变大的流动规律,而且只要存在着S<1的情况,流动就可能发生,但这只是一种可能性。这种可能性是否变为现实,还取决于流动结果的诱因有多大,流动成功的把握性有多大。如果流动结果的诱因很大,但流动成功的概率很小,那么流动行为不可能发生;相反,如果流动成功的概率很大,但这种流动对劳动者本人的诱导力是零或很小,那么流动行为同样不能发生。
由以上分析可知,在现实社会中,由于种种原因,职工流动总是客观存在的,因为任何劳动组织难以同时满足每个劳动者的愿望,而且劳动组织内的各个因素也是不断变化的,劳动者的个人愿望也会随着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因此,为了充分发挥每个职工的能力和作用,提高劳动者的工作成就,使每个职工的人力资本价值得以充分实现,应该允许和鼓励劳动者合理流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