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市场劳动力需求弹性的探讨

市场劳动力需求弹性的探讨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它是从相对数方面说明劳动力需求量对工资率变动反应的敏感程度的重要指标,或工资率变动对劳动力需求量影响程度大小的一个指标。由于劳动力需求和工资率的变动方向相反,所以,劳动力需求自身工资弹性值是负的。劳动力需求自身工资弹性绝对值越大,工资率变化对劳动力需求量的影响也越大。这说明,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工资率较低时,工资率变化对劳动力需求量的影响较小,工资率较高时,工资率变化对劳动力需求量的影响较大。

市场劳动力需求弹性的探讨

(一)劳动力需求弹性的概念及意义

我们知道,工资率是影响劳动力需求量的一个重要因素。要把握一定时期劳动力需求量的变化情况,必须了解工资率与劳动力需求量之间的关系。研究二者的关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从定性的角度,把握二者在变动方向上是否具有一致性,即所谓二者之间是正相关关系还是负相关关系。这个问题是由劳动力需求曲线的方向决定的。二是从定量的角度,把握二者变动的数量关系,即工资率的一定变化,引起劳动力需求量变化多少。定量研究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从绝对数上考虑,即工资率变化一个单位,劳动力需求量变化多少,这个问题是由劳动力需求曲线的斜率回答的。二是从相对数方面考虑,即工资率变化1%,劳动力需求量变化百分之几,这个问题需要由劳动力需求弹性来回答。

图4—18 工资率变化对企业和市场劳动力需求量的影响

劳动力需求弹性通常是指工资率变化1%引起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数。它是从相对数方面说明劳动力需求量对工资率变动反应的敏感程度的重要指标,或工资率变动对劳动力需求量影响程度大小的一个指标。掌握了这个指标,对于根据工资率变动预测劳动力需求量的大小或通过工资率控制劳动力需求量有重要的意义。

劳动力需求弹性分为劳动力需求自身工资弹性和劳动力需求交叉工资弹性两类。

(二)劳动力需求自身工资弹性

1.劳动力需求自身工资弹性的含义及其与劳动力需求曲线的关系

劳动力需求自身工资弹性是指同类劳动力,工资率变动1%引起劳动力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数。用公式表示为:

式中 E——劳动力需求弹性;

%ΔDL——劳动力需求变化的百分数;

%ΔW——工资率变化的百分数。

由于劳动力需求和工资率的变动方向相反,所以,劳动力需求自身工资弹性值是负的。劳动力需求自身工资弹性绝对值越大,工资率变化对劳动力需求量的影响也越大。

劳动力需求自身工资弹性绝对值的大小与劳动力需求曲线的斜率成反方向变化,即劳动力需求曲线越平坦,劳动力需求自身工资弹性的绝对值越大。

根据劳动力需求自身工资弹性绝对值的大小,可以把劳动力需求曲线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若|E|>1,称劳动力需求曲线为弹性劳动力需求曲线;

若|E|<1,称劳动力需求曲线为无弹性劳动力需求曲线;

若|E|=1,称劳动力需求曲线为单位弹性劳动力需求曲线。

不同劳动力需求曲线具有不同的效应:

(1)对工资总额的影响。其他条件不变,若|E|>1,则工资率提高,该类劳动的工资总额减少。

(2)对就业的影响。|E|越大,工资率变化对就业量的影响也越大。如果劳动力需求曲线是一条垂线,则|E|=0时,不论工资率如何变化,劳动力需求量保持一个常数,工资率的变化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将不产生任何影响,这样,劳动力市场对劳动力需求量就失去了调节作用。

劳动力需求自身工资弹性的绝对值与同方向变化。对于直线式劳动力需求曲线,直线的上端,W大而DL小;在直线的下端,则是W小而DL大。因此,上端弹性绝对值大于下端。这说明,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工资率较低时,工资率变化对劳动力需求量的影响较小,工资率较高时,工资率变化对劳动力需求量的影响较大。

2.影响劳动力需求自身工资弹性的因素

劳动力需求自身工资弹性受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及其与劳动力需求自身工资弹性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派生需求的四个定理之中。派生需求概念最早由马歇尔(Alfred Marshall)创立,后来,希克斯(John R.Hicks)又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人们又称为希克斯—马歇尔派生需求定理。

(1)最终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最终产品是指本期生产、本期不再加工、用于消费和投资的产品,包括消费品和投资品。需求价格弹性是指价格变化1%引起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数。最终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与劳动力需求自身工资弹性同方向变化。这是由于工资增加对劳动力需求产生两种效应,一是替代效应,二是规模效应。两种效应越大,劳动力需求自身工资弹性也越大。最终产品需求价格弹性是通过影响规模效应而影响劳动力需求自身工资弹性的。我们知道,影响规模效应的因素是企业的边际成本MC和产品市场价格P的差额:若MC=P,无规模效应;若MC>P,规模效应使劳动力需求量减少;若MC<P,规模效应使劳动力需求量增加。当W提高时,企业的边际成本MC提高。此时,如果产品需求无弹性(即产品价格变动不影响对企业产品的市场需求),企业可以通过提高产品价格使MC=P,以实现利润最大;如果产品需求弹性大(即产品价格变动对企业产品的市场需求有较大影响),企业就不能通过提高产品价格使MC=P(这样会使企业产品无销路),而只能通过减低MC使MC=P,以实现利润最大。产品需求弹性越大,改变价格P的余地就越小,改变MC的强制性就越大,从而规模效应越大,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也就越大。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做出如下推论:①奢侈品行业或企业的劳动力需求自身工资弹性大于生活必需品行业或企业的劳动力需求自身工资弹性。②企业的劳动力需求自身工资弹性大于市场的劳动力需求自身工资弹性(对企业来说,消费者的替代选择余地大)。③长期中劳动力需求自身工资弹性大于短期的劳动力需求自身工资弹性(长期中,替代品能够被生产出来,消费者的替代选择余地大)。(www.daowen.com)

(2)其他生产要素替代该种劳动的难易程度。其他生产要素替代该种劳动越容易,该种劳动的劳动力需求自身工资弹性越大。这是由于工资上升,将导致企业用其他生产要素来替代劳动。如果没有替代品,则只有规模效应减少劳动力需求;如果有替代品而且替代容易,则规模效应和替代效应同时减少劳动力需求。

由以上分析可以推论:长期比短期的劳动力需求自身工资弹性大。因为长期中,替代品能够被生产出来,因此长期比短期更容易替代。

(3)其他生产要素供给(价格)弹性。它与劳动力需求自身工资弹性同方向变化。这是由于工资上升,将导致企业用其他要素替代劳动。在技术上可行的情况下,将引起其他要素需求量的增加和价格的上升。如果价格的微小变动引起供给量的大量增加,则使替代容易实现;如果价格的较大变动引起供给量的微小增加,将阻止对劳动的替代。

(4)总成本中,劳动成本所占的比重。它与劳动力需求自身工资弹性同方向变化。这是因为劳动成本比重越小,工资变动对总成本的影响越小,从而使MC与P的差额越小,规模效应越小,因此,对劳动力需求量的影响也就越小。

3.劳动力需求自身工资弹性与最低工资立法的效应分析

最低工资立法的目的是保证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使工人得到合理的劳动报酬,减少贫困。对单个工人来说,这个目标的实现是显然的。那么,最低工资立法对工人全体的工资收入是否会产生影响呢?这个问题与劳动力需求自身工资弹性有关。

假设一个劳动力市场,在最低工资立法以前,劳动力市场处于均衡状态,均衡工资率是W0,劳动力需求量是L0,最低工资立法使工资率提高到W1。这一变化对该劳动力市场的全体工人的工资收入将产生何种影响?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写出工资率变化前后该市场工人工资总额的差:

L1W1-L0W0=(W1-W0)·L0+(L1-L0)·W0+(W1-W0)(L1-L0)=ΔW·L0+ΔL·W0+ΔW·ΔL

将上式除以工资率变化以前的工资总额L0W0,得到工资总额变化的相对数:

中解出ΔL(这里,ΔL=ΔDL),得用等号右端的项代替上式中的ΔL,有:

由于E的值为负,假定ΔW>0,则:

|E|>1时,,工人全体的工资总额减少;

|E|=1时,,工人全体的工资总额不变;

|E|<1时,,工人全体的工资总额增加。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若劳动力需求自身工资弹性的绝对值大于1,工人全体的工资收入减少;若劳动力需求自身工资弹性的绝对值小于1,工人全体的工资收入增加。

|E|>1时,对该市场工人的影响有两种情况:(1)解雇部分工人。此时,在工人全体的工资收入减少的同时,在职工人的收入增加,失业工人的收入减少。(2)不解雇工人,而是缩短工时。此时,所有在职工人的收入都减少。

(三)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工资弹性

1.劳动力的互补与替代

现实生活中,劳动力是不同质的,它可以按不同的标准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如,有技术和无技术;男性和女性;年轻和年老;熟练和不熟练,等等。如果一种劳动力需求量的增加将引起另一种劳动力需求量的增加,称这两种劳动力为总互补;如果一种劳动力需求量的增加将引起另一种劳动力需求量的减少,称这两种劳动力为总替代。

2.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工资弹性

由于不同类型的劳动力之间可以替代,因此,某种类型劳动的工资率的变化,会引起其他类型劳动力需求的变化。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工资弹性,是指一种劳动的工资率变化1%引起另一种劳动力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数。用公式表示为:

如果交叉弹性值为正,即一种劳动工资率上升引起另一种劳动力需求增加,二者之间为总替代关系;如果交叉弹性值为负,即一种劳动工资率上升引起另一种劳动力需求减少,二者之间为总互补关系。

此外,资本对劳动的替代亦可作同样的分析。如果资本与某种劳动是替代物,如机器与没有技术的工人,则增加资本投资会引起这类工人工资率和需求量的下降;如果资本与某类劳动是互补物,如机器与技术工人,则增加资本投资会提高该类工人的工资和需求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