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是合乎理性的人或经济人
搞了300多年市场经济的西方国家,市场经济理论比较系统、完善。综观其全貌,不论是微观经济学中的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看不见的手”原理,还是宏观经济学中的萨伊(Jean Baptiste Say)的“供给会创造需求”的定理;不论从古典学派到凯恩斯革命,还是从凯恩斯革命到新自由主义理性预期学派对凯恩斯学派提出的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质问,无不提出了为所有西方经济学承认的基本前提假设,即:西方经济理论的基本前提假设之一——人是合乎理性的人或经济人。人是合乎理性的人或经济人就是以利己为动机来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泛指一切追求自己的目标,并且能以明智的方式追求这一目标的人;也有解释为“恶本好利”的人。“恶本”是厌恶成本的意思,希望成本在取得一定利益时尽可能小;“好利”是希望所得利益在既定成本下尽可能大,即用一切(包括市场信息在内的)机会来寻求最大利益的人。
在这一基本前提假设下,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写到:“每人都在力图应用他的资本来使其生产品能达到最大的价值。一般地说,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知道他所增进的公共福利为多少。他所追求的是他个人的安乐,仅仅是他个人的利益。在这样做时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他去促进另一种目标,而这种目标绝不是他所追求的东西。由于追逐他自己的利益,他经常促进了社会利益,其效果要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效益时所得的效果为大。”[1]这便是我们常说的“看不见的手”原理。它构成西方经济学论证和引用的核心,被认为是经济学领域最为伟大的发现。西方国家正是在公开承认人是合乎理性的人的前提假设下,设计构建了他们自己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对人的这一特性加以诱导、利用,使他们在追求自我价值的过程中,增进了整个社会的福利。人是合乎理性的人或经济人构成了西方经济理论的第一个基本前提假设。
(二)人是具有完全信息的人
具有完全信息是一个比较泛指的概念。大致说来,它的含义是熟知市场上的全部行情,以及与商品有关的知识。例如,消费者知道市场上全部商品的价格,全部商品能使供求相等的均衡价格,对所有商品的性质、质量特点等均有充分的了解,知道自己对一切商品的爱好程度等等。
对这一前提假设,西方学者认为,现实情况和“具有完全的信息”有一定程度的背离,但可通过微观经济政策,使理想和现实相符合。(www.daowen.com)
(三)关于“资源”的假设
西方经济理论认为,所有的经济资源都是稀缺的。即任何资源(包括劳动力资源在内)都是有限的,因而经济人在对有限资源的投入方向进行选择时会发现,任何一种选择都既有收益,又有成本,因为任何一种选择都要以放弃另一种选择为代价。正是在这一前提假设下,决定了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对有限的经济资源在既定目标下的有效利用,即如何将有限资源加以合理配置,用最小的花费得到最大的效益。
(四)产权界定明晰的前提假设
西方经济理论的上述前提假设是建立在产权界定明晰基础上的,若产权界定不明晰,利用市场机制通过个人理性配置资源只会造成经济、社会秩序的紊乱,因为产权界定不清不仅会出现分配不公,还有可能形成以强凌弱、掠夺资产的行为。
西方经济理论就是在上述几个基本前提假设下,微观经济学证明了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原理,宏观经济学证明了萨伊的“供给会创造需求”的定理,奠定了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为西方经济、政治、文化体制的选择和塑造提供了理论依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