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优化环境促进宁波农村创业创新的路径对策

优化环境促进宁波农村创业创新的路径对策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结合创业需求,借助创业平台、孵化基地、培育基地,成立宁波市农村创业创新指导服务中心,完善“市级首席专家+科技推广团队+县级农技推广中心+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农技推广体系。对经市政府批准的重大项目涉及的农村失地人员,按照自愿原则,将退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纳入社会保障。(四)培训创业创新人才宁波应以创业创新为导向,加大“农创客”“青

优化环境促进宁波农村创业创新的路径对策

宁波要以建立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基地)为抓手,按照“政府搭建平台、平台聚集资源、资源服务创业”的总体思路和“创设一套政策、搭建一批平台、培育一批带头人、总结一批模式、构建一个服务体系”的“五个一”工作布局,积极推动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基地)建设,为宁波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村发展新动能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一)完善创业政策支持

1.优化创业创新环境

一是简化审批程序。进一步放宽、简化创业创新主体经营场所登记条件,简化具体登记程序,充分利用各类场地资源,降低创业门槛和成本,激发创业创新活力。二是创新行政管理。积极推行将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度改为认缴登记制度的新方案,取消企业法人注册资金最低限额、经营场所限制等规定;推行电子营业执照和全程电子化登记管理,构建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引导企业提升自我规范、自我管理水平。三是全程跟踪服务。结合创业需求,借助创业平台、孵化基地、培育基地,成立宁波市农村创业创新指导服务中心,完善“市级首席专家+科技推广团队+县级农技推广中心+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农技推广体系。坚持信息化发展,持续推进智慧农业云平台建设,深入推进农业领域“机器换人”,打造现代农业发展新动力。

2.创新金融保险服务

推动金融支持力度,积极扩大有效抵(质)押物范围,发展无抵押信用贷款业务。引导保险机构加大对农村发展项目的融资保证保险和风险保障支持力度,通过保费补贴、风险代偿等形式提供担保支持,化解农创客因无资产抵押而面临的贷款难问题。推动完善农业保险支持政策,不断满足农创客对农业保险的多样化需求;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设计集信贷、结算、信息咨询、现金管理、财务顾问等服务于一体的金融套餐,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需求;为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包括债券承销、上市顾问、企业年金托管、资产证券化、金融租赁在内的高端金融服务;为双创主体开办农村房屋保险、农村工商企业保险、小额财产保险、森林火灾保险、种养业保险等保险业务;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信贷服务授权授信专项制度,下放贷款审批权,优化信贷业务流程,简化办贷程序,最大限度优惠贷款利率

3.加大财税政策支持

鼓励创业创新经营主体承担综合性、融合性项目,采用直接补助、项目扶持、贷款贴息、担保补贴、以奖代补等方式,推动财政支农项目服务重点落实到符合条件的创业创新主体上,“十三五”期间安排全市农村品质提升资金4亿元。落实《关于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实施意见》中明确的补助政策,符合条件的在校和毕业大学生初次到农业领域创业,并担任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的,给予连续3年的创业补贴,补贴标准为第一年5万元、第二年3万元、第三年2万元。大力扶持集体经济发展,制定出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扶持办法,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5000万元,主要用于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项目,培育稳定收入来源。着力保障基本运转经费,实行财政托底,确保人口规模1500人以上村每年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不少于30万元,其他村每年不少于20万元。采用定额补助、综合补助等方式对经济相对薄弱的乡镇提供每年300万~500万元基本财力补助。

4.落实用地用电保障政策(www.daowen.com)

建立健全农业农村发展用地保障机制,在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中划出一定比例向农村文化礼堂、仓储物流、农产品电商、农业农村新业态用地等建设项目倾斜。在征得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同意和不改变土地性质的前提下,创业创新农业经营主体可依法使用农村工矿、学校废弃用地、闲置宅基地等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四荒地,开办农村创业创新产业项目。对经市政府批准的重大项目涉及的农村失地人员,按照自愿原则,将退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纳入社会保障。对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以及具有引领作用的重大项目的建设用地用电,建立报批绿色通道,实行优先供地供电和审批政策。

(二)培育创业创新主体

引导龙头企业科技创新。鼓励引导和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加大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培育“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企业,集中打造甬优系列杂交水稻、微萌系列瓜菜、宁波獭兔、岱衢族大黄鱼、红美人柑橘等宁波特色优势种业产业。发挥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的引领示范作用,加快实施“机器换人”。完善“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鼓励农民合作组织兴办或入股龙头企业,支持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等生产要素入股,与龙头企业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紧密型共同体。建立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完善知识产权维权机制和权利人维权机制,通过技术创新、技术产权保护来支持创业。鼓励各类人员创业创新。引导各类人才在农业领域创业创新。引导组建跨产业、跨地区合作联社,探索开展农民专业合作、股份合作、家庭农场叠加经营,推进家庭经营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加大高科技人才引进力度。鼓励企业家和各类人才到农村创业和从事产业融合项目开发,向农民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和技能培训服务,提高研发团队和科研人员在成果转化收益中的比例。打造一支有创业创新精神、有核心竞争力、能引领带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现代农业领军人才队伍。

(三)拓展创业创新领域

加快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农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增值。跨界配置农业和现代产业要素,促进产业深度交叉融合,形成“农业+”多业态发展态势。推进规模种植与林牧渔融合,发展稻鱼共生、林下种养等。加强农业与文化、旅游、教育、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创意农业、功能农业,积极培育“农业+旅游”“农业+体验”“农业+养生”“农业+教育”等新业态,推进农业与加工流通业融合,发展中央厨房、直供直销、会员农业等。实施“互联网+农业”建设行动,加快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增进农业与信息产业融合,发展数字农业、智慧农业,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农业企业与小农户建立契约型、分红型、股权型等合作方式,把利益分配重点向产业链上游倾斜,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完善农业股份合作制企业利润分配机制,推广“订单收购+分红”“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模式。

(四)培训创业创新人才

宁波应以创业创新为导向,加大“农创客”“青创客”等“新农人”培育。市县两级大力推进农旅文融合发展、农村电商、青创农场、现代农业综合体等创业创新人才培训,助推农业农村转型升级发展。开展分类分层培训服务,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培训学习商业计划书编写、投融资、团队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提升创业创新能力;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基地)负责人培训学习双创园区(基地)服务与管理、创业思维与卓越领导力、创业孵化平台功能发挥和条件建设等方面的知识,提升双创园区(基地)管理能力。高校要改革创新高校教育体制,根据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农村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和课程体系,推进高校的创业教育,引导大学生到农村创业,发挥其智力优势和专业水平。创新人才培训方式,推广“农民学院(校)+产业部门+产业基地+农业企业”等多种组合培训模式,提升培训实效。开展科技转化应用、市场开发等形式多样的推介服务活动,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职业农民标兵宣传报道,以典型引路,发展壮大农村人才队伍。

(作者单位:浙江万里学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