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局限于发展体育产业,全面服务体育发展能力不够
在2018年召开的宁波市体育产业联合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上,我市提出将“围绕城市国际化和‘一带一路’试验区建设,每年举办大赛40多项,着力打造‘一区县(市)一品’的赛事体系”。市体育局局长张霓表示,宁波市体育产业规模到2020年达到500亿元以上,到2025年达到800亿元以上。赛事的打造、产业的发展,都需要体育场馆的支撑。建议从规划引领、均衡布局、模式设计和建设推进等方面入手,发展事业型体育综合体,发挥体育综合体的集聚集约优势,促进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的创新、均衡发展。
(二)局限于体育场馆设施,载体空间的拓展不够
基于“体育场馆是发展体育产业、完善公共体育服务的主阵地”的认识,目前,体育综合体的发展载体仍主要聚焦于大型体育场馆。为践行“健康中国2030”战略,我市体育需求持续增长,并向较高层次和时尚领域发展,以冰雪运动、山地户外运动、水上运动等户外运动项目为重点的时尚运动项目将进入人们的生活。现有的以体育场馆为载体的体育综合体发展模式已很难适应新的发展需求,必须努力突破现有模式,拓展体育综合体载体的发展空间,优化体育综合体的发展思路。
(三)局限于零散赛事和演唱会的开展,多元化运营内容缺乏(www.daowen.com)
大型体育场馆的运营主要由成熟的职业体育赛事体系和发达的体育产业来支撑,但目前,我市无论是职业体育赛事体系还是体育产业都十分稚嫩。近十年来,除了缺乏有影响力的体育赛事,一二线歌星来宁波办演唱会的也寥寥无几。即使是翻修一新的雅戈尔体育馆,也没能挽留住八一男篮。大型文体活动并未成为场馆赢利的主体,场馆运营内容产业缺乏,运营内容建设急需加强。
(四)局限于政府政策推动,社会资本参与开发的积极性不够
社会资本是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主体力量。当前,发展体育综合体主要基于大型体育场馆存量资源展开,主要做法是在现有基础上引入多元市场主体,拓展体育及相关服务内容,形成体育综合服务供应链。由于我市体育场馆仍主要采用事业单位管理模式,故存在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等问题,不利于社会资本的参与合作。建议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新建体育服务综合体的BOT模式、TOT模式,以及存量资源改造发展体育综合体的ROT模式,切实发挥社会资本的积极作用,完善体育服务综合体的运行机制,提升综合发展效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