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施“艺术家驻村”行动,解决“谁来做”的问题
一是招引艺术高校团队。发出艺术家驻村全球招募令,重点加强与高等艺术院校的深度合作,目前已与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农林大学、宁波大学等高校签订框架协议,全面参与宁海艺术振兴乡村工作。如大佳何镇葛家村,引入中国人民大学丛志强教授团队5人,通过艺术家和村民共同设计施工、就地取材,用12天时间使得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二是招引外来艺术家。依托优良的生态人文资源,吸引外来文化名人入驻。如知名影视人鲁岐入驻岔路镇湖头村,成为该村荣誉村民和“葛洪”养生小镇形象大使,创作电影《神医大道》,引入上海银燕悬灸,开发葛洪养生糕,打造葛洪养生文化名片。引进宁波市“泛3315”创业团队带头人、电影《黑猫警长》导演于胜军,打造“熊小米大未来”项目,建设儿童美育创意园区。
三是引育宁海籍艺术家。出台《宁海县文化名家名匠工程建设实施意见》,评选出首批文化名家名匠和文化优才34名,与农村结对共建,服务社会。搭建平台招引在外宁海名家报效桑梓。如西泠印社副社长童衍方在4A级景区——前童古镇设立童衍方艺术馆,常态化开展高端金石展,提升文化旅游品位;中国古琴协会会长赵家珍回乡设立古琴传承基地,举办古琴音乐会,为群众呈上艺术大餐。
(二)实施“艺术提升品位”行动,解决“做什么”的问题
一是打造艺术项目。积极营造可看可感可触的城乡艺术氛围,从群众的艺术需求出发,不断完善艺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宁海文化综合体、潘天寿艺术中心、童衍方艺术馆扩建等重点文化项目,丰富群众艺术生活。积极探索民生项目艺术化新形式,组织艺术家顾问团,在项目前、中、后,全程参与艺术设计,围绕历史底蕴、城市精神、文化特质,注入城市美学。2019年重点开展艺术助推乡村振兴项目31个、艺术家驻村项目63个。
二是打造艺术特色村。把艺术设计融入美丽乡村、传统村落、美丽庭院等创建全过程。重点打造一批书法、诗词、摄影、美术等特色村。如在前童古镇、桑洲南山村、茶院许家山村、胡陈东山村建立写生基地、摄影基地;在书法基础较好的西店团堧村,邀请县文联副主席王苍龙驻村结对,帮助打造书法村。(www.daowen.com)
三是打造艺术特色风景线。邀请驻村艺术家参与胡陈乡“桃花源里”、桑洲镇“南山花语”、大佳何镇“正学故里”、桥头胡街道“汶溪翠谷”等文明示范线整体设计,提升文明示范线建设档次。在水利建设、交通路线、旅游景点、休闲公园等重要节点,立足生产生活功能和艺术功能相结合,开展艺术化设计,以点带面,提升风貌。目前已有3条景观交通走廊、2条水文化带开展艺术设计。其中,县水利局建设21.5公里的白溪流域景观提升工程,总投资近1亿元,融合霞客文化、卵石文化、竹艺根雕文化等文化元素,打造艺术风景线。
(三)实施“设计改变生活”行动,解决“怎么做”的问题
一是提升农村产业发展。依托“驻村艺术家”的资源优势,积极引进文化旅游、影视传媒、体育休闲、观光农业等项目,如桥头胡街道引进北京土人设计团队,谋划集国际研学、非遗文化传承、艺术教育、文化旅游等于一体的“望山生活—龙潭石寨”项目。又如前童古镇利用“五匠”之乡资源,引进多位工艺美术大师入驻景点,开发出根雕、竹编等文创产品,被评为省级文化创意街区。提升艺术产业发展,深甽镇引入本地知名书画家王琛,建成宁海温泉艺术村,目前已有17位书画艺术家入驻,被评为宁波市文创产业培育园区。
二是提升环境建设品位。立足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对话,把艺术设计融入美丽乡村建设全过程。积极探索高校艺术生实践基地模式,提供社会实践和艺术创作的广阔舞台,开展艺术设计志愿服务。艺术振兴乡村校地协同融合设计行动期间,30所艺术高校近200名艺术师生深入农村大地,通过吃住在村,和村民一道,对美丽庭院、文化礼堂、乡间道路等环境进行融合设计和改造提升,推动农村由洁化、美化向艺术化转变。
三是提升群众文化生活。以“人与自然共生,乡土与艺术共融”为主题,策划公共艺术活动,开展乡村书画交流、农民趣味运动会、乡村摄影展、文创产品展及“中国童诗节”等系列活动,改变群众生活理念,提升群众艺术修养。立足艺术惠民,组建百名文艺志愿者下基层指导“百姓大舞台”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如驻东南溪村的唐洁妃为一级演员,她发挥自己的艺术特点,在村里培养了4个文艺团队,活跃了群众文化。2019年以来全县已举办250余场次乡村“百姓舞台”,受惠群众达12万余人次。
四是提升乡风文明水平。促进文明和艺术相结合,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融入乡风文明示范线、文明示范村、三美乡村等建设,推进道德文明春风化雨、入脑入心。借力“驻村艺术家”,策划开展既接天线又接地气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推进移风易俗,为乡村建设注入文明新风。如驻下桥村的葛圣明,自编自导自演一些倡导垃圾分类、移风易俗等的节目进行文艺宣传,促进了乡风文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