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抓住前湾新区建设契机 推动慈溪高质量发展

抓住前湾新区建设契机 推动慈溪高质量发展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大力提升中心城区品质1.增强中心城区承载能力根据慈溪和前湾新区规划建设的实际,应尽快启动慈溪中心城区周边区域行政体制设置工作。(四)产业优化成为沪甬合作典范建设沪浙合作发展试验区是宁波前湾新区规划的核心定位,也是建设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标志性战略。根据前湾新区的统一规划,高水平编制慈溪片区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重点项目设计方案,充分论证评估。

(一)大力提升中心城区品质

1.增强中心城区承载能力

根据慈溪和前湾新区规划建设的实际,应尽快启动慈溪中心城区周边区域行政体制设置工作。提升中心城区综合承载能力、经济辐射带动能力、社会管理服务能力,促进中心城区品质提升。

2.切实提升公共服务质量

生活功能区为重点,提供现代化、综合性、国际化的城市服务。结合生态旅游需求,积极引进上海等地高质量的教育医疗资源,提高优质休闲、娱乐和旅游服务设施配置比例,体现多元化和包容性。

3.有序推进“未来社区”建设

要将智慧基因植入城市开发建设各领域,提升整个城市的智能化水平,全力打造智慧城市先锋样板。“未来社区”的构建要充分考虑市级财政的承受能力,同时确定合理的建设模式,做到积极稳妥、有序推进。

(二)加快打造内外畅通的现代交通体系

1.确保沿湾交通顺畅

往上海方向,加快推动沪嘉甬铁路建设,启动沪甬城际铁路等交通谋划。往杭州方向,加快推进杭绍甬智慧高速公路建设,启动杭甬城际铁路项目前期,力争形成快速畅通、便捷高效的区域性交通枢纽优势。

2.有效连接周边地区

往余慈方向推进建设杭州湾跨海大桥杭甬高速连接线项目、杭州湾跨海大桥余慈中心连接线等,往镇海方向推动建设杭甬高速复线二期宁波段项目,往宁波中心城区方向推动余慈城际轨道交通建设,着力形成到中心城区半小时交通圈。

3.面向新区相向发展

规划形成以杭甬高速复线、杭州湾跨海大桥余慈中心连接线高速公路为依托,以北环线、周庵公路、胜陆公路(东三环)快速线为骨架,以多条纵向、横向主干路为支架的区域主干网络,支撑城区空间结构拓展和重要功能板块形成。

(三)构筑以智能经济为引领的产业体系

1.明确产业发展方向

立足慈溪发展的现实基础,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契机,聚焦数字经济、智能经济、信息经济等新经济形态,促进新技术推广应用、新业态衍生发展和新模式融合创新,大力推动新经济加快发展。以产业培育带动新城创新功能、生态功能、文化功能、旅游功能、现代社区功能等多功能的培育开发,打造集约高效、产城融合、绿色智慧的高质量发展大平台。

2.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紧盯全球未来产业发展趋势,立足慈溪先进制造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坚持传统产业转型和新兴产业培育双轮驱动,打造以智能终端、智能装备和关键基础件等为核心的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大力发展各类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成为新城工业经济发展的标志性产业。引导推动优势主导产业向高端发展,传统企业向研发、销售两端延伸,不断提高产业层次和企业核心竞争力。

3.培育发展战略新兴产业

一要加快发展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重点发展骨科器械、消毒设备、病房护理设备、高精度医疗器械及配件、可穿戴、远程诊疗等医疗器械产品。二要加快关键技术研发突破,推进石墨烯、高性能磁性材料、高性能功能性纤维等领域发展。三要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发展整车设计与制造,加快动力电池与电池管理系统、电动汽车智能化技术和电机驱动与电力电子总成等技术研发和产业化。

(四)产业优化成为沪甬合作典范(www.daowen.com)

建设沪浙合作发展试验区(沪甬特别合作区)是宁波前湾新区规划的核心定位,也是建设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标志性战略。

1.促进产业转型对接

围绕智能制造、汽车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慈溪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积极配套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建设和重点产业发展部署,创新合作机制和模式,对应布局一批重点引进和培育项目,整体嵌入并提升区域价值链、产业链分工体系,为慈溪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力、实现新突破。

2.开展系列引智行动

聚焦创新型科技团队、领军企业家、海外工程师、高层次创业人才和技术人才,采取智力引进、合作研究、业余兼职、人才租赁等柔性方式,服务于本地企业发展。设立上海引才工作站,拓宽引才通道。积极开展面向高校的人才招引,吸引上海高校毕业生来慈创业就业

3.引进一批科研院所

瞄准上海的高端要素资源和各类创新园区和平台,争取上海来慈溪设立总部基地和分支机构。采取“技术端在上海、转化端进驻慈溪”等合作模式,进一步吸引上海重大科研机构和平台在慈溪进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引进建立上海科研院所、大学研究院等分支机构,将其打造成慈溪集中承接上海科创资源溢出的主平台。

4.打造创新孵化平台

积极推进与上海科创孵化器、加速器的合作对接。聚焦漕河泾徐汇、杨浦、浦东、虹口、紫竹等上海全球科创中心承载区或功能区,梳理与慈溪产业特点等具有较强耦合性的各类孵化器、加速器以及各类众创空间,创新科研转化分享机制,努力把慈溪建设成上海创新创业资源外溢的最佳承载区和科技孵化成果转化的加速区。

5.共享优质公共服务

打通与上海相关区域交通、教育、医疗数据障碍,实现数据信息共享,“互联网+”公共服务能力显著提升。积极引进上海教育资源,通过合作共建、设立分校、教师互访等形式,实现两地教师与学生交流互动,使慈溪教育理念、管理水平与上海接轨。推进医疗资源全面共享,争取两地医保卡互联互通,深化两地医疗机构紧密合作,让慈溪人民更便捷地享受顶级医疗服务。

(五)刀刃向内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1.创新管理体制

按照前湾新区的建设时序,适时启动慈溪高铁新城指挥部向前湾新区慈溪片区管理委员会的过渡,建议在环创中心、高新区行政架构的基础上,整合现有空间范围内各产业平台,建立前湾新区慈溪片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管委会下设办公室、规划政策部、开发建设部、招商引智部、经济发展部等五个部室,实行相对独立运作,按照人尽其才的原则进行优化组合。

2.创新运行机制

创新开发建设机制。根据前湾新区的统一规划,高水平编制慈溪片区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重点项目设计方案,充分论证评估。科学把握土地开发建设节奏,提高土地资源的使用效率。完善政务服务机制,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根治落户企业办事难、办事慢、效率低的“顽症”。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形成融资、投资、建设、管理、偿债一体化的良性循环投融资机制。

3.完善招商机制

抽调精兵强将设立招商局,将招商任务完成情况作为年度工作业绩考核的重要依据。发掘项目信息,建立项目信息库,确定专人密切跟踪力求突破。拓展一线城市招商网络,建立招商代办处。加强与入驻产业新城重点企业业主的感情联络,经常性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联谊活动,协调解决其事业上、工作上、生活上所遇到的各种难题,增强向心力归属感

4.强化保障机制

加大规划与资源要素省级争取力度、市级统筹力度,积极向省里争取建设土地指标倾斜,对重点产业重点企业优先保证建设用地供应。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合理制定区域产业财政政策,对符合条件的重点产业新增规模与科技研发投入,现行财政扶持政策给予适度倾斜。

(作者单位:慈溪市社科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