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鄞州地区民营经济发展现状与升级难题

鄞州地区民营经济发展现状与升级难题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鄞州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障碍鄞州区域资源紧张的硬约束和软限制。鄞州已处于后工业时期,发展都市经济成为核心任务,但鄞州民营经济尚未完全适应向后工业化时期的升级。行政区划调整后,鄞州经济总量中工业占比降低近1/3,一批产业龙头从鄞州划出,削弱了产业力量。鄞州民营企业家群体素质提升及自身更替的难题。三是鄞州民营企业二代传承不足。

鄞州地区民营经济发展现状与升级难题

(一)鄞州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障碍

鄞州区域资源紧张的硬约束和软限制。鄞州区位优势独特,但在高质量发展要求下,资源要素紧张的硬约束愈发明显;而产业结构和居民生活需求升级,对区域经济发展也提出了更多的软限制。一是土地供需矛盾突出。鄞州空间结构为半城半乡,目前仅存零星土地可供开发,农用地、海垦地的开发和使用难度大成本高,大项目用地需求紧张。二是城市化进程不断挤压工业发展空间。新时代市民生活需求升级带来诸如轨道交通、民生实事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任务增多,多数新增用地指标被核心城区的公共民生项目占去,中心城区的工业企业不断外迁。三是要素成本高限制多。宁波市在省内土地成本方面不具优势,而鄞州在宁波市内不具优势。据2017年宁波市区新一轮基准地价测算,从五级至一级土地,工业用地的基准地价为60万元/亩~150万元/亩,而实际成交价则远高于此。

鄞州区域公共服务及市场化不足的难题。与先进地区相比,鄞州的产业平台、服务于产业的公共服务机构和相关资源的市场化程度有待加强。一是缺乏重量级的产业平台。鄞州虽有多种类的功能区,但区内各平台功能和布局较为零散,没有形成整体的集聚效应。各类产业平台、孵化平台对接资本市场和上下游产业链能力不足,部分平台挂了牌子但未充分发挥作用。二是市场化的知识型服务业短缺。鄞州传统的块状经济产业网络中,企业间分工协作不紧密,商会和行业协会对产业发展的指导协调作用较弱;引进智库、研究院等知识型服务机构较少,面向中小企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生产性服务业配套也不足。三是匹配新时代经济的公共服务较弱。鄞州的公共资源配置方式与新时代经济发展的创新需求有差距,缺少一批像创新工场、联想之星这类具有全国品牌影响力和资源辐射力的高端平台,对接资本、技术、市场和品牌孵化等的软性服务能力欠缺。

(二)鄞州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难点(www.daowen.com)

鄞州民营经济升级发展模式的难题。鄞州已处于后工业时期,发展都市经济成为核心任务,但鄞州民营经济尚未完全适应向后工业化时期的升级。一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民营龙头企业不多。行政区划调整后,鄞州经济总量中工业占比降低近1/3,一批产业龙头从鄞州划出,削弱了产业力量。很多产业的市场竞争力未明显提升,缺乏有影响力的千亿级龙头企业,也缺乏引领行业发展的强势品牌。二是产业集群的供应链管理理念缺乏。鄞州大多数民企都散而小,区域分布散、业务结构重叠、市场挤压空间小,难以形成完整的产业集群效应和供应链管理整合效应。三是传统产业路径依赖惯性大、升级难。鄞州大多数优势产业均以低成本著称,且多主打产业中间品,缺乏直面市场终端用户的强势品牌,研发设计、品牌营销、资本运营等能力弱,同时部分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低端产品的比重较大,难以适应成本上涨和市场需求变化。

鄞州民营企业家群体素质提升及自身更替的难题。宁波民营企业家的市场意识与企业家精神曾引领时代,但在新时代,这一群体的素质提升与自然更替显得更为急迫。一是基础素养的起点普遍不高。根据宁波市社科院的报告,宁波民营企业家高中及以下学历占比26%,硕士及以上仅占11%,且大半以上的企业家开始创业时没有任何相关经验。二是相当比例存在脱实向虚的冲动。同样据宁波社科院报告,在近些年房地产乱象给部分涉房实业造成重大损失的惨痛教训下,仍有35%左右的企业家选择在保留实业的前提下,适当涉足房地产或减少实业比重以转投房地产。而高达81%的企业家,有意向在实业的基础上少量涉足金融业,在完成初步积累之后向金融业发展甚至以金融业为主。三是鄞州民营企业二代传承不足。鄞州民营企业家群体大多处于青黄不接的尴尬境地,这种传承不仅仅是资产上的,更多的是思想上的、理念上的,缺乏完善的家族传承模式,因人而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