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曙区作为宁波中心城区,是都市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一直以来代表着宁波都市经济发展的最高水平。但随着发展空间、经济基础、产业结构、城乡格局等方面发生重大变化,特别是2016年行政区划调整后,在迎来新空间、新机遇、新动力的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
(一)发展基础
1.经济规模相对较大
2018年海曙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52.4亿元,居全市第四位、全省第八位,为吸聚高端要素、培育高端功能、高质量发展都市经济提供了扎实基础。
2.发展空间大幅拓展
行政区划调整后,海曙区区域面积由29.4平方公里大幅提升到595.4平方公里。产业承载空间和新业态培育空间的有效扩展,可为海曙区都市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3.产业门类更加多元
2018年海曙区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2∶36.3∶62.5,区域支柱行业在金融服务、现代商贸等现代服务业基础上,新增纺织服装业、电子设备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造业等多种制造业,为海曙区培育都市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提供更多选择。
4.资源要素更加丰富
海曙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拥有宁波最具代表性的历史文化古迹遗存,铁路宁波站、栎社国际机场等交通枢纽的集聚,海西片区制造业、生态农业和广阔的四明山生态保护区等生态资源的新增,为海曙区进一步丰富都市经济内涵、提升都市经济发展质量、巩固都市经济引领区地位创造了有利条件。(www.daowen.com)
(二)比较分析
1.产业优势不突出
海曙区工业经济仍以传统制造业为主,高端产业体量小、竞争力不足。都市工业大多集中在加工制造环节,研发设计、品牌营销和终端市场等高附加值环节较为薄弱。由于服务业和制造业发展轨迹和空间分布相对分离,产业关联度不高、融合度不强,主导产业尚未形成规模优势。
2.集聚辐射能力不足
目前海曙区内国家级开发区只有临空经济示范区一家,省级开发区也仅有望春工业园一家,产业发展平台集聚能力不足,普遍存在体量小、级别低、空间少等问题,对优质项目有吸引力的大平台比较缺乏。
3.创新体系有待完善
创新驱动的成效不是非常明显,高新技术、智能制造等产业规模还不够大,海曙区高等院校和高端研究机构数量较少,科研人才和团队相对缺乏,科研投入较少,2018年海曙区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仅占GDP的1.6%。制造业企业普遍缺乏创新意识,创新成果质量不高。2018年规上工业新产品的产值率仅为21.2%,远低于全市32.5%的水平;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73.4亿元,仅占全区GDP的5.9%,仅占规上工业的32.4%。
4.要素制约亟须破解
新海曙面临发展新要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需要相应做出调整;海西片区大部分区域属于生态保护区和基本农田保护区,土地占补平衡困难重重;财政刚性支出增多,收支平衡压力巨大,政府性投资项目资金筹措困难;行政管理多元问题亟须解决,镇(乡)财政管理体制、企业服务工作机制等需要进一步明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